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修行在大宋 ”查找最新章节!
梁国和魏国的帝王在知道宋国这条新政后,各自也都跃跃欲试。
就像这么些年一直以来的做法一样。梁魏不吝学习宋国的好的条令。梁魏上上下下早就学会了这招。宋国不是强大吗,咱们可以学啊。他们什么比我们厉害我们就向他们学什么。
所以这次宋国这条新政出来,他们得到消息经过简单了解后,只要是好的他们当然是要学的。
宋国虽然被咱们打的落花流水,但还真别说,他们的政策把握能力还是很强的。就单说这条政令,咱们就没想出来。
咱们也都是吃五谷的百姓,咱们也有严重的青黄不接问题。咱们也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很久。
咱们也是各部大人绞尽脑汁也都没想出什么好法子出来。但人家就想出来了。而且还是陛下亲自想出来的。
有可能其实是某些厉害的人想出来然后冠帝王的名号,但即便如此,也是人家宋国人想出来的。
既然是好政策,那咱们就要学。
不过梁魏的朝臣们都建议等一等再看。不管是什么政策咱们得先观望看看效果,不能直接就用上去,万一有问题呢?
这种政策还有不好的?这是对百姓百分百好的政策,不需要尝试用脚指头想都知道百利而无一害。如果非要说有害处的话,那就只有一个,与富户争利。把本该是富户挣的大利经过一定量的减少后入到国库里了。
这就是唯一的坏处。
但毕竟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他们才是帝国的中流砥柱。他们是发声的人。
而不是那些青黄不接就没得吃的穷苦百姓。
所以跟宋国一样,他们这些国家也有很多朝臣反对这个政策,至少说出口的话是暂且看看效果,不要立刻就学着做。
梁魏梁国帝王被朝臣们吵得头晕脑胀,再加上各自后宫也都有跟朝臣说差不多话的人,所以两位帝王也都同意了。
改时间为秋收之后看一下宋国的政策后效,如果效果很好的话再照着做。这下群臣们就没话说了。虽然他们很清楚,最后还是得跟后面学。自家的放贷产业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影响。
梁魏这些大臣们都开始想着,恐怕自家放贷收入到秋天之后就要结束了。至少在青黄不接百姓口袋里掏钱的日子到头了。
那宋国君臣真是可恶至极,拍脑袋想出这个法子来,偏偏说出来谁也不敢说不好。难道你们宋国为官做吏的就不放贷?绝不可能,用头发也能想出来你们那些当官的只会比咱们做的放贷生意更大。
所以你们这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可气的是还顺带着把我们梁魏国的脚给砸了。
因此梁魏国的这些大臣也就能理解,这个政令肯定是宋国帝王想出来的,若是臣子想出来的,只要他自己一细想,就不会把这条意见说出来,除非他不想挣钱了。
---
时间过得很快。
转眼来到了秋收的季节。
当全国的粮食都收割的差不多,新政的弊端开始越来越明显了。
除了重要城市还算公正外,大多数地方官府在新政的实施上,都给百姓带来了很大的甚至是严重的负担。
加高利息,摊派借贷,让很多本来不需要的百姓,或者算算不划来的百姓都无端背负上了借贷。现在到了还贷的时候,百姓们为了还贷又只能去向富户借贷。
形成了一种,官府强制百姓借贷,百姓为了还贷不得不仍旧向富户借贷,富户乘机提高利息。百姓为了还官府的借贷背负上了更高利息的债的恶性循环。
原本只是有一点点青黄不接的这回背上大量债,原本没有青黄不接的这回背上了债。各地官府上交上去的借贷成果不小,地方富户大户也获得了比平时多的借贷。
等于是从百姓们身上刮出的油水,一方面被地方官府上交邀功,一方面被地方官府的上下大小官吏贪墨到自己的口袋里了。还有一方面就是被地方富户拿了。
百姓们却成了最大苦主。
户部尚书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一时间陷入犹豫中了。按理他应该去向陛下说明情况。但是怎么说呢?说户部这条政策没有施行好?或者怪吏部官员管的不好?或者怪大理寺御史台监察不力?
他作为这条政令最相关的高层负责,首要责任肯定是在他身上的,他逃不掉。
甚至他根本想不到除了他,还有谁更适合来背这个锅。
一时间,这位户部尚书很是纠结。
---
陈乐天这段时间主要在青天阁里修行。
青天阁他们这届学子已经在这段时间都毕业了。
除了留校任职或当教习的学子之外,大家都该回国回国该做事做事了。
青天阁的学子生涯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经历。经历之后他们还是要走入江湖庙堂,完成他们的目标。
不过陈乐天他们这十二弟子是不需要离校的,成为夫子最后一批弟子的他们,可以继续在青天阁聆听夫子的教诲,但他们也可以选择出去不再回来,这是他们的自由。
杨越山选择了回梁国。
临走的时候杨越山去向夫子告别。流着泪向夫子和诸位老师同学诉说自己内心的不安,自己国家让宋国百姓遭受大难。自己没能阻止这场不正义的战争,没本事,惭愧至极。
夫子摸摸杨越山的头微笑道,你这孩子有点傻气,道理我早已说过,你还在牛角尖上。转过头看向陈乐天,你们常在一起,乐天你如此会说,怎么没有说通他?
陈乐天惶恐道,夫子啊,杨越山这小子脑筋太死,我实在劝不过来,是弟子无能。
夫子摇摇头,大概是不满陈乐天。
陈乐天送杨越山出青天阁大门,真要分别时两人都有些不舍。毕竟杨越山这一回梁国恐怕再见面就是各为其主了。
小杨,你亏大了,再过几个月咱们可能就能入秋境了,你这一回去指不定一辈子都要在夏境了。陈乐天继续努力,试图让杨越山留下来,尽管他知道可能性很小。但只要能把杨越山继续留在大宋,就是变相的让梁国道门少一位和大宋作对的高手。
“夫子说了,接下来都是要看各自的机缘了,不是说努力就可以的了。乐天,谢谢你的挽留,但我真的要回去了,就像你曾说过的,我应该去承担我必须承担的责任,家族也好宗门也好,我要立起来,师父也好,家里的长辈也好,他们已经撑了这么久,总该换我们年轻人了。”杨越山拍拍陈乐天的肩膀,牵马和十几个仆从不回头的离开了。
陈乐天心想,老子当初是安慰你不要总为家里的闹剧不高兴,现在看来还真算是点拨你了。结果把你给点拨回去了,亏大了。
目送杨越山一行人消失在目光里陈乐天转回去看到孙子书和李成俊等一众夫子弟子,他不禁撇嘴道:“你们还不好意思,真是服了你们,人走了你们来送了。”
这几位其实也想来送,但毕竟梁国大军入侵他们没多久,他们有纠结所以就没来。虽然知道错不在杨越山,但总归做不到这么不在乎。也就陈乐天直接表现出来自己不在乎的来送。
杨越山也能理解,也不会怪他们。他们和杨越山之间也都是心知肚明,不方便明说,只可意会。
“人都走了还看啥。该干嘛干嘛去。今天我跟你们好好聊一聊如何在短时间内踏入秋境...”
众人一听都来了兴趣,簇拥着陈乐天走入慎独楼。
结果陈乐天给的提示是“努力奋斗”,然后就被兄弟们给按在地上揍了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