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内部的调整看似无关痛痒,实则是补齐短板,让整体的战斗力更为强大。
经过决策,郑经与王二麻子一边的兵力相对调增,而甘辉和李石头一边的兵力有所调减。
当然调整还会根据战况的变化随时进行,是动态的。
一夜无话,翌日一早,郑经等人便亲自视察城防情况。
经过昨日的激战,不仅士兵们有些疲惫,连垛口都损毁严重。
清军的火炮轰击对于城头的压制力还是十足的。
今日郑经下令要重点提防防备清军的炮击。
一开始清军并没有采用蚁附攻城,而是用火炮轮番轰射。
也许是尝到了甜头,清军炮轰的密集程度很高,明军只有招架之力,毫无还手之能。
这也是没有火炮的致命缺陷。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莱州本地没有火炮,郑经和李石头长途跋涉赶来增援自然也不可能携带火炮。
能够有火铳、手榴弹的加入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不过清军的火炮看似威猛,实则也只能撑一撑场面。
毕竟大炮轰不塌城墙,最终还是要靠人命来堆的。
当然城头的一些防御工事会有一定程度的损毁,像夜叉拍等大型守城器械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在郑经的命令下所有明军士兵都匍匐在地,最大程度的避免火炮的伤害和威胁。
果不其然,在数轮炮轰之后,清军绿营兵又开始抱着攻城槌冲锋了。
只是相较于昨日,今日的清军显然更有章法,更为谨慎。
城头的明军士兵纷纷站起来,开始操持起来,准备迎敌。
有了昨日激战的经验,明军士兵们在清兵进入到攻击范围后第一时间就火力全开。
弓箭手、火铳手一齐射击,掷弹兵更是将手榴弹抡圆了丢了出去。
虽然没有火炮这等大杀器,但明军在气势上丝毫没有示弱。
“杀虏!”
“报效大明!”
“为了陛下!”
“杀啊!”
只是清兵们显然也做了相应的准备和改进。最为明显的是他们在冲车上装了一层油毡。
这样寻常的箭矢便无法穿透厚厚的油毡,底下的清兵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
城头的郑经显然也注意到了这点,看来清兵们是想要撞开城门啊。
“快,快去吩咐下去,将城门堵死!”
一开始郑经、甘辉、李石头一致认为不能堵死城门,这样如果有援军来援助,他们还可以第一时间出城反攻,亦或者是拼死突围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但现在看来,短时间内登州的于七很难赶来。
而他们现在就面临着生死存亡,考虑不了几日之后的事情。
要想城门不被攻破,最好的办法便是把城门堵死。
虽然现在稍有些晚,但补救总比什么都不做的好。
传令兵抱拳领兵,拔步飞奔而去。
“闪开,闪开点!”
他一人在马道上飞驰,两旁的士兵、青壮纷纷闪开身子。
“世子殿下有令,快把城门堵起来!”
“世子殿下有令,快把城门堵住!”
“你们愣着干嘛,没听到话吗?”
“啊?这好端端的干嘛要把城门堵住啊?”
一些留守在城中的士兵惊讶的问道。
“世子殿下有令,你们敢不从?遵命照做就是!”
“是是是,小的这便去做。”
“快些快些,晚了就来不及了。”
如果说胶州城最薄弱的地方应该就是城门了。
鞑子若是强攻,真不一定顶得住。
好在明军之前做了两手准备,把邻近城墙的铺子宅子全部拆除,石块、木料是现成的。
士兵民壮齐心协力下很快就把城门堵住。
那传令兵见状总算是长松了一口气。
其余三处城门的情况也差不多,各有传令兵前去传令,很快四处城门就都被堵了起来。
清兵们的冲车在撞击了几轮发觉有些不对,这城门怎么纹丝不动啊?
莫非是已经被堵死了?
若是这样,他们做的这些自然就是徒劳了。
远处的济席哈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一切。
他本想趁着明军立足未稳博上一把,现在看来却是没有机会了。
既然如此,那就靠人数去堆好了。
“上云梯!”
相较于一般的排梯,云梯对士兵的保护更为完备。
一般的箭矢基本伤不到他们。
“第一个冲上城头的赏银千两!”
对这些绿营兵来说一千两银子无异于巨大的诱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清兵们一个个眼中都冒出了野兽特有的精光。
他们争先恐后的向前冲去,口中嗷嗷乱叫着。
“杀啊!”
“冲进城中,杀光叛贼!”
“女人银子都是我们的!”
对付冲车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夜叉拍正面硬钢。
“调夜叉拍!”
郑经毫不犹豫的下令道。
“一起用力,加把劲!”
夜叉拍十分巨大,寻常一两个人根本无法操作,需要十几个人共同配合催动绞盘。
“一二,嘿!”
郑家军的执行力很强,很快便将久未使用的夜叉拍催动了起来。
“放!”
将夜叉拍举至最高处,然后顺势放下,强大的惯性使得夜叉拍迅速朝云梯砸去。
但听啪嗒一声脆响,竹子制成的云梯便被夜叉拍拍的稀巴烂。
那些隐藏在云梯下的清军士兵瞬间就从高处坠落。
他们摔倒在地上,有的肋骨折断数根,有的直接断手断脚,还有的扭断了脖子
但是清军的云梯不止有一部,在他们一起发力下,明军的夜叉拍数量显得有些不够。
该死!
郑经在心中暗暗道。
清军显然是评估了胶州城的守城器械数量,这才会选择在同一个时间进攻。
这样一来明军顾此失彼,总会有一方出现纰漏。
清军不需要处处开花,只需要抓住一处的纰漏即可。
“传我令,浇灌金汁。”
不管怎么说,云梯的作用还是帮助清兵们爬到城头,而倾倒金汁便可以在最后一个环节阻止清兵们前进。
金汁里有毒,滚烫的金汁浇在清兵身上会烫出很大的伤口,即便当时没死也会中毒而亡。
既然这些清兵不知死活,那郑经便让他们好好喝一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