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梅知府来说,天子驾临泉州绝对是最近一些日子最为轰动和重要的事情了。
他之前只想着讨好了福建巡抚以及京中一些要员大官,把他们哄开心了,好让自己能够顺利的回到京师当个京官,开开心心的过好下半辈子。
但现在他的想法不一样了。
既然能够和天子有亲自接触的机会,那梅知府为什么不自己亲自争取一下呢?
毕竟再怎么说天子也是大明的最高统治者啊。
那些京中大官还不都是天子的臣子?
天子一句旨意吩咐下来,他们哪敢不从?
突然之间梅知府仿佛觉得一个巨大的机会摆在他的面前。但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能否抓住还看梅知府自己。
梅知府左思右想,觉得自己首先需要联系的人就是郑经。
世子殿下再怎么说也跟他一起共事了个把月,也勉强算是个老熟人了。
这种情况下,他只要向世子殿下意思意思,世子殿下就应该可以明白他的心意。
皇帝陛下高高在上,他一个知府很难直接接触的到,但是如果世子殿下充当为中间人进行一番引荐,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如今的情况容不得梅知府再犹豫了,他当即决定去见郑经。
“来人啊,备轿。”
郑经怎么也不会想到,梅知府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来找他。
他原本以为梅知府上一个胆小怕事的人,这才会一再劝他不要以身犯险,和倭寇进行死拼。
但后来他才明白梅知府看的通透。以福建目前倭寇的肆虐程度而言,别说是郑经了,就算是加上何守义的水师,两者绑在一起也不敢说有十足的把握能够一举把倭寇剿灭。
具体的情况要具体分析,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梅知府还是值得信任的。这个家伙没有什么坏心眼,郑经和他共事的也算是快乐。
不过眼下这个时节倒真的是有些微妙,郑经不知道梅知府的真正用意是什么,所以还是得留着几分小心,不能够把自己全部的交出去。
不过人还是要见的,不然也太失礼了。
郑经最终选择在花厅会见梅知府。
这样既不会显得太过正式令梅知府紧张,也不会让梅知府觉得自己有所怠慢。
郑经身穿一件月白色的道袍,头发用发簪束着,身上还熏香。
远远望去,完全就是一副翩翩佳公子的形象,哪里有一丝统兵大将的样子。
但郑经就是如此,他能够游刃有余的在这两个身份间进行切换,什么时候需要就切换到什么身份。
“下官拜见世子殿下。”
梅知府这个人十分的看重礼仪,这样的人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跟他说话不会太累,一点就透。
郑经举起茶杯微微抿了一口,随后用茶盖刮着茶末,便刮边道“梅大人今日来见本世子可是有什么要事。”
“呃,世子殿下是这样的。陛下驾临泉州,下官作为父母官理所当然的要把泉州的情况跟陛下进行汇报。但下官人微言轻,恐怕很难见到陛下。所以下官想,世子殿下能够代为引荐。”
郑经心中咯噔了一声,心道这厮倒真的是直接。
“陛下日理万机,恐怕不是一直有时间啊。”
郑经没有直接把话说满,而是留了一个活口。
“这个,才显出世子殿下的重要性啊。只要世子殿下开口,陛下一定会召见下官的。”
梅知府露出了一脸谄媚的笑容,拍起马屁道“下官带来了一点小礼物。知道殿下喜欢文墨,特地送来一方端砚。”
说罢梅知府把一个包的很好的礼盒送到了郑经的面前。
不得不说,梅知府忖度人心的本领可谓是一绝。
郑经真的有些心动了。
他向来喜欢收藏文房四宝,对砚台更是钟爱有加。
在各种各样的砚台之中,毫无疑问,端砚是最重要的一种。
郑经能够把玩砚台整整一天什么也不做,足以见得他对砚台的偏爱。
“梅知府实在是太客气了。”
郑经把砚台收下,但是并没有急着开礼盒。
当着梅知府的面打开礼盒是十分没有礼貌的行为。
虽然郑经真的已经很想打开,但还是忍了下来。
“世子殿下,那您看”
正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郑经收了梅知府的礼物,自然要替梅知府办事。不然岂不是成为了被人戳脊梁骨的存在。
“陛下一般午后会小憩一会,之后应该有些时间,梅知府若是真的想要面圣可以明日午后去。本世子也会替你代为引荐。”
闻听此言,梅知府直是激动的喊出了声。
“多谢世子殿下,多谢世子殿下。下官多谢世子殿下了。”
梅知府仿佛看到了锦绣前程在向他招手,只要皇帝陛下金口一开,他怕是就平步青云了。
相较于苦心经营关系网,官场上下打点个不停,这简直就是一条终南捷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在这个天下,还有谁比皇帝陛下更大的?
天子一言可抵九鼎。
何况是英明神武的当今天子。
“你不必谢我。本世子只是答应替你引荐。至于之后的事情,还是得靠梅大人自己。”
郑经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嗓子道“别的事情本世子不好多说些什么,但有一点可以提醒你一二。当今天子最忌讳的就是臣子虚报瞒报。有什么难处梅大人尽管可以向天子明言,但是千万不要有任何形式的隐瞒。否则很有可能会弄巧成拙,触怒了陛下。到了那时本来的好事也要变成坏事了。”
“世子殿下的教诲下官谨记在心,一定不会犯错的。还请世子殿下放心。”
梅知府拍着胸脯保证了起来。
对他来说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这辈子很可能就仅此一次。
所以他无论如何会抓住这个机会,绝对不会让机会从他的手里溜走。
这一点即便郑经不说他也会做到的。
这一次如此顺利,梅知府他没有理由不好好筹备一番,当即告辞郑经回衙门准备去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