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六十一章 董威的故事
    两人坐在有靠背的胡床之上。此时的胡床因为方便就座,已经渐渐为北方大户广泛使用,但尚没有靠背这一部分。

    童远在两年前略微提议,让屯户中的木匠试制有靠背的胡床,并称之为椅子。如今已经成为其辖区内,常见的一种家具,并被四海商帮推荐销往各地。

    他不想绕弯子,直接把会见李儒、董威的见闻一一细说。只是他有一段时间失去意识,所以情节有一定跳跃,自己也搞不清李儒与董威之间的关系。

    童远心情很复杂,他自身的战略规划被打乱,截胡献帝的又是理论上的盟友,这种滋味实在有些复杂。

    可是,话语交流中,董白也明显被李儒的行径所惊讶,不可能是假装出来的效果。

    董白看出他的忧虑,安慰道“振安千万别多虑,这些年你的所作所为让天下佩服。李儒突然有此举动,实在是无法防范,并非振安的失误啊。”

    童远问道“君女可曾事先知晓,李儒以无畏军的名义编练兵马的事情?朝中又有哪些人是知晓此事?”

    董白摇了摇头,“这些事情我都不知道。你我都不喜欢朝堂上的诡谲多变,我分工负责这件事情,除了新西凉军的需要,也没有涉及其他方面。”

    童远叹了口气,赔礼道“远稍有些心急,言语中有些冒犯,实在抱歉。”

    董白略有些担心地说道“此事已经过去一月有余,振安尚且如此,可知当时有多么失落。”

    “不过请振安放心,白虽是女儿身,却定然全力相助。对外也许是我的名声更大,但真论及发展壮大,还是全由你来做,我尽力支持。”

    “之前我说过,你所开创的道路,我很想看一看。这句话不是随便说的,不论李儒或是我的姑姑怎样做,我终究有我的想法。”

    童远心跳一阵加速,她的这些话让他心潮澎湃。

    也许,他现在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是他就是他自己,完全可以开创一条道路出来啊!之前的成就,有不少是模仿历史上的曹操,可是要想超过已然崛起的曹操,模仿是绝对不够的。

    他虽然现在想不出如何破局,但董白给他的支持依旧,又何必自己把自己打垮呢?

    情绪扭转,他也能聊一些不那么严肃的话题。就发展来说,新西凉军势头无二,又恢复了并州大片汉土,造就不世之功。

    今年依旧是风调雨顺,各地的生产井然有序,他统辖之下的二十五万屯民,二十五万士族、小农、工匠、商旅等各类人等,以及近十万归化的胡人,估计都能好好生活下去,并积累大量的物质财富。

    董白也对这个成就很是赞叹。别人总是说西凉军长于打仗,却不擅发展。她和童远取得的成就,可以说狠狠地打了士族的脸。

    这天下因为各地大大小小士族兼并土地、压榨边民、胡人,朝堂上各种花样争权夺利,而愈发失去控制。但恰恰是被他们所抛弃的土地、边民和豪强,撑起了大汉的边境,保护了五六十万民众。

    董白表示,李儒的本领确实是不错,但长于计策,并不精于民生。振安表现出来的志向和能力,不是他在计谋方面的优势,就可以盖得过去的。

    目前双方完全没有必要剑拔弩张,反而可以继续之前的合作状态。未来随着形势发展,完全有机会吞并他们,真正地入住朝堂。

    讨论完这些大事,童远有些安奈不住,试探性地打听道“今日没有看到董威兄,其实我还没深入与他交流,之前见他气质出众,不知他身上有何故事?”

    董白听到他问起董威,有些欲言欲止。

    她打量着童远,过了半晌才说道“他是我伯父董璜的嫡长子,幼时曾遭遇一次变乱,所幸为高人相救。”

    “他后来拜入高人门下,学习武艺,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后来,我也是在郿坞又见到他,自那以后他就在郿坞长住,直至那一天。”

    童远略微感叹,这样说来董威应该是武艺高强,但接触民生、政治较少,属于彻底的武勇类型。就算是拜入高人,但走的人生轨迹与董家其他晚辈仍然比较相似。

    这种发展方式不利于他们一族能力多样化,会形成较为明显的短板。

    他会让自己的子女走出真的有所不同的道路。例如有人走文士文学的路子,有人可以在军中成长,有人可以寻访各地,深入了解各地风土人情,总体上,还可以让他们有一定自己的空间。

    他听完了董威的故事,还打算问一问自己的。只是考虑太过奇怪,只好继续埋在心中,以后自己探索了。

    董白略有些担心地问道“童少君切莫担心,别人我不清楚,但是董威兄那边我可以确定,他是不会离开你我投靠他人的。”

    童远叹了口气,李儒不是易于之辈,其人不服从于他,应该也不会服从董威。董白既然这么肯定了,那看来董威不会投靠李儒,也许那两人之间也是合作而已。

    绕是他想象力丰富,又两世为人,也决计想不到是李儒追随董威,前者只是为后者准备铺垫而已。

    两人交流以后,发现还是如过去一般默契,或者说破解了一些隔阂。

    董白看童远不像一开始那样压力重重,她提议一起去个有趣的地方,而且他也应该去拜访一下。

    童远大奇。董白却怪他几乎忘了之前蔡琰和文馆的事情。

    原来,童远早有支持蔡琰在夏阳的文馆的想法。

    这个文馆主要用于钻研学问与音乐,也可以培养一些人才支持他的事业。

    想起上次与蔡琰见面还是光复并州战役之前。那时童远一心扑在战役思考之中,没有来得及亲自主持设立文馆的事情,只好交给董白,让她支持蔡琰落实。

    “昭姬姊姊,白实在多事,今日又打搅你的研习了。”

    蔡琰已经跟董白十分熟络,几乎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她和几名弟子在文馆前迎接拜道“见过渭阳君。”

    董白说道“今天是带着振安一起来的,看一看昭姬姊姊设立的文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