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45节 销假
    <b></b>                  广州老城,城南,隔水街。

    一盏煤油灯发出的灯光由远及近,伴随着“哒哒”的马蹄声,马车沿着古旧的石板路缓缓驶来。

    夜色下的广州老城,深幽寂静。狭窄的石板路右边,是无声流淌的城中小河,水面上泛动着稀碎的月光。

    石板路左手,是高墙。不知道哪家大户的后宅墙,连绵不断延延伸伸。青石墙基下铺满细腻的青苔,青砖墙面上布满岁月的细密刻痕,角角落落都在诉说着宅院主人显赫的家世地位。

    蜷缩着身子,拢着袍袖,周乙半躺在车蓬中。他没有拉上车帘,只把双腿舒展出了车外。

    没有减震系统和橡胶轮胎的老式双轮马车,一路走来都在不停颠簸,哪怕是比较高档的石板路。

    然而周乙十分习惯这种颠簸,尤其在今天这种环境下。

    他此刻的心情很“空旷”。

    车轮的颠簸,特意挑开的挂帘,缓慢后退的街景每当这些元素凑齐的时候,周乙的记忆就会跳出难忘一幕当年他从鄂州老家出来逃难,就是坐着同样颠簸的马车,出了鄂州城门,登上了长江码头。

    一切都是那么的似是而非同样的石板路,同样的城中河,同样的高墙。这一刻,遥远和鄂州和身处的广州融合在了一起,令周乙的思绪放空,整个人处在了一种“空灵”状态。

    难得的思绪放松状态,没多久被喧闹声打断了。

    当周乙警醒的时候,赫然发现马车已经穿过了安静的隔水街,来到了距离南大门不远的行市街。

    周乙第一时间伸手入怀,掏出一个精致的铜壳怀表看了一眼。

    昏暗的车蓬里,表盘上的绿色荧光指针明晃晃告诉周乙,现在是戌时末——晚上9点整。

    “还好,赶得上。”

    看到时间没出问题,周乙悬着的心放下来,又懒懒躺回了车斗中。

    距离他从杨六水家出来,已经过了快一个小时时间。

    今晚的小年夜,周乙过得很圆满。倒不是应为那些酒,最主要的,是通过节日的气氛以及和杨六水一家的交流,令孑然一身的周乙,在这遥远的异乡之地,获得了“精神”上的补足。

    另外,这次彻底解决了杨六水的“工作”和“组织”问题,很大程度上算是“回报”了杨六水,这个安排令周乙很是舒心。

    他知道,接下来自己会有好长一段时间出外差,不把杨六水安顿好的话,他出门在外也不放心。

    不过,情绪这种东西,终归是要散去的。当马车来到喧闹的行市街,看似慵懒躺在车斗中的周乙,其实已经无缝切换到了“工作”状态,变成了冷酷培训体系出品的帝国爪牙。

    ——————————————————————————————————————

    随着新区影响力的日益扩大,看似古旧迟钝的广州老城,早已在方方面面受到了波及,南大门建筑群就是改变最大的地方。

    这之前的年月里,虽说入夜后城内外也有各种传统节目,但那多数都局限在“娱乐业”,譬如画艇和行院街。至于城池其余地方,大多数都是漆黑一片。

    夜晚,其实和普通人没有多大关系的。这是十七世纪,寻常人家也就是点一盏油灯,玩不起其他节目。

    然而今天当马车一拐进行市街口,喧嚣声和密集的灯光就扑面而来,令人猝不及防。

    夜幕下,临近广州大南门的这一块区域,现在俨然成为了热闹集市。道旁遍地都是各种吃食,既有传统的米粉、云吞和糯米鸡,也有时新的炸鸡、烤肉和大排档。

    这些摊位大多挂着明亮的煤油灯。在烟气和炊烟中,不知哪里来的许多食客将座位挤得满满当当,呼喝笑闹之声一刻不停,忙得摊主一头大汗。

    食摊之余,再往前,到得南门内广场,同样是灯火通明,来自城内和城北的货车停满了广场。

    南门这里原本是没有广场的,进南城门之后就是主街和两旁的商铺住宅。

    后来不知哪一天,官府发了疯,硬生生将南门内外的一大片土地强行拆迁。后来又围绕着广场建了一圈二层小楼,开始出租给各路大商行吃租。

    现在每当夜幕降临时,来自城内和城北的货物,便会陆续在南门内广场集结、验货、上账。各大商号会在第二天一早,将货物运出南门装船,及时过江送去新区。

    周乙乘坐的马车,便在这种千百年未有的,亮如白昼的奇特环境中,逆着往来不绝的人流,来到了南城门。

    到了南城门口,周乙下了马车,先是客气的摸出碎银和车夫结了帐。

    下面他整了整衣衫,然后迈着普普通通的步伐,出城。

    如果在几年前,这个时间点,广州南城的正门肯定早已关闭了。然而这几年下来,随着周边匪情的肃清以及商贸活动的发展,广州老城距离新区最近的大南门,关闸时间是越推越后,现在往往要到亥时(23点)才会关门。

    周乙出城没有遇到什么麻烦城门口负责收过路钱的门卒,也不会去留意一个穿着普普通通,面相普普通通,行为举止普普通通,过眼就会忘记的人。

    走出城门洞的时候,周乙是和大批面色疲惫,穿着牛仔布工作服的“打工仔”擦肩而过的。这些人正是造成南门内外热闹繁华的根源——新区下晚班的城内土著。

    基础工业的薄弱以及过快的扩张速度,造成了新区现在“一房难求”的尴尬局面。再加上不停从海上运来的难民需要安置,所以现在老城里依旧有茫茫多的打工仔没能混到房子,只能每天做班船跨江上下班,像极了后世七环住的丝们。

    穿过雄伟厚重的南城门,周乙一眼就看到了江对岸那片璀璨夺目的灯火。在十七世纪的夜晚,那片灯火是如此的吸引土著眼球,如此的令人震撼。不知多少土著精英,就是被那一片灯火代表的伟力所折服,义无反顾地投入了穿越众的事业。

    南门外的夜晚,同样没有人休息,勤劳的明人已经开始上夜班了。船头上挂着灯光的小型客船和货船,在码头上进进出出,忙碌不停。还有南门外的“高速路”工地,后世县级公路的雏形已经出现在这里。

    为了供应新区庞大无比的胃口,原始的产业链早已建立了起来。周乙去往码头这短短一截路上,就看到不下三船的活鸭活鹅,在排队等待上屠宰船。

    一只清远活鹅,经过产业链的彻夜加工,会在凌晨三四点钟变成光滑的胚鹅运进新区。等到明天上午时分,胚鹅就会变成香喷喷的蜜蜡烧鹅,躺在瓷盘里等候穿贵老爷享用了。

    与此同时,所有的鹅毛鸭毛都会被收集起来送去工厂做成外销的羽绒服,不会浪费一点。

    周乙到了码头,熟练地登上了等候区的客船。

    没过多久,小小的客船就满员了。船夫喊一声号子,拉帆启动,将小船向江对岸划去。

    江面上的船只井然有序,来去都有专门的马路保证交通秩序。

    水面上的“马路”,是由两组内部燃烧着煤油的防水浮标构成的。这种神奇的,上半部分是玻璃的“夜明灯”,每一个初次见到这种奇妙玩意的船客,都会啧啧称奇。

    由夜明浮标组成的引导路线,可以令船家在十七世纪的夜晚,毫无危险地跨越宽广的江面,径直来到新区码头。

    当周乙跳上新区码头那一刻,是9点40整。

    到了新区,那就是自家地盘,百无禁忌了。周乙上了码头,在候车区,熟练地和人拼了一辆漂亮的四轮马车,去了中心大街。

    “中心大街”是最早建立的行政区大街。这处有着街心大十字转盘的街道,宽阔高档,周围都是核心行政单位。而其附近的广场,也就顺理被称做“中心广场”。

    新区的硬化路面,又平又硬。带有弹簧减震系统的四轮马车跑在上面,又稳又快。

    没过多久,周乙就在大十字下车,然后步行穿过了十字东边的广场,拐进了广场东路。

    从这里开始,盘查就严了起来。周乙在广场东路路口,首先接受了一拨临时盘查。

    荷枪实弹的游动盘查组,对于深夜中敢来广场东路游荡的“明人”周乙十分感兴趣。不过下一刻,当周乙掏出自己的证件后,盘查组的人也就明白了过来原来是情报总局的狗番子。

    就这样,在又经历了一处固定检查岗后,周乙终于步行到了自己的单位广场东路11号。

    普普通通的铁门,普普通通的门房,挂在窗头的油灯,以及玻璃窗后正在打盹的老头怎么看,广场东路11号都是一家再普通不过的行政单位,大概是档案局这样的清水衙门。

    然而当周乙跨进铁门,绕过照壁的第一时间,熟悉内情的他,顿时感觉到了n双眼睛的注视。

    周乙知道,这一刻,突然站在一顶明亮的ed大灯泡下的自己,眼睛反应不过来,是根本看不到几米外有什么物体的。

    而被高强度灯光照射的他,此刻不光被左右侧后的持枪哨卫给盯住了,还有左右前方黑暗处的墙头狙击手——周乙本人就做过值班阻击手,他在训练营的步枪射击项目是95分。

    缓慢掏出蓝皮证件抖了抖,在灯光下又伸手做了个内部手势,周乙等眼睛适应了灯光,这才稳步向前,穿过了“靶子区”,来到了情报总局真正的门房。

    下一刻,门房里戴着大盖帽的值班尉官,开始对照证件登记。

    “姓名。”

    “周乙。”

    “事由。”

    “销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