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2年,8月15日,立秋29日,开平。
今日本是中秋佳节,然而天下大乱,焦头烂额的忽必烈无心庆祝,依然不断召见着臣属商量对策。
现在,他就对着一名年轻官员问道“呃,你是说,他们除了要求和议,就是要求朕认了那两个叛逆,然后就是要朕赔款二百万贯?”
这名年轻官员就是之前被他派去协助郝经处理和议的陈嵬。郝经仍然在滦州持续讨价还价,商议和平条件,但已经有了个大体框架,就派陈嵬把这初步的议定内容送回来给忽必烈过目。
忽必烈听了陈嵬带回来的中段谈判成果后,有些惊愕。他早已预料到,相比当初撤军换停战的简单条件,现在的条件会更苛刻一点。但是没想到,增加的条件居然不是什么割地撤军,而是赔款!果然是一帮短视商人提的条件啊。
陈嵬行了一礼,正色说道“禀陛下,他们之前还提了不少要求,比如割让滨州金州等地、纳岁币云云,都被郝先生据理力争回绝了。此外,这二百万贯也不是所谓的赔款,而是一笔交易……”
接着,他便把所谓“交易”的内容说了一遍,其实就是用二百万去换之前东海军缴获的一些战利品,价值并不对等,主要是名义上好听点。这听得忽必烈连连点头,感叹道“多亏有郝先生在啊,不然就得由着东海贼漫天要价了。哼,他们也是掉进钱眼里去了,为了这二百万……真是穷人志短!不过,这到底是二百万……”
二百万贯,这个数额倒也不算夸张,蒙古朝廷的岁入以银两计都有数百万。不过这是把各种粮食、丝绢、盐铁等实物税收都折算过来的总数,若是要用现金支付的话,还真不是一笔小数。
忽必烈手里有历届大汗抢夺来的大量财宝,可以说富有四海,不过他的开支也大。
朝廷走上正规之后支出连年递增,前后又打了两场大仗,钱财如流水一般花出去。征税水平却一直上不去,反而税基受今年的天灾影响,遭到了严重破坏,财政赤字如同黑洞一样急剧扩大。
之前他派郝经去南宋议和,很大程度上就是想要点岁币缓解一下自己的财政危机。参照南宋对金的岁币,一年该有个几十万两银、绢,够他花用一阵子了。没想到现在非但要不到岁币,还要倒贴一笔出去,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看到忽必烈纠结的样子,陈嵬闭嘴静静地站在旁边等他思考。
忽必烈思索了一阵子,临到头了还是不敢贸然下决定,苦笑着对陈嵬说道“是二百万啊!苏合木仁,你也知道现在的财政,那些个亏空……唉,那阿合马也算尽力了……算了,朕宣他过来问问看吧。”
看到本应高高在上皇帝对自己展露出苦恼之情,陈嵬顿时产生了深深的感动,立刻为皇上解忧道“陛下无虑,东海军虽狮子大开口,但也未必要用现钱付账,拨些马匹、古董、字画、丁口、铜铁等等抵账亦无不可。当然,臣只是粗通财务,不敢乱说,不过臣斗胆举荐一人,他或许能解陛下燃眉之急。”
忽必烈听他这么一说,一下子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急忙问道“是谁?!”
陈嵬顿了一下,然后深深鞠躬行礼,说道“恕臣斗胆,请陛下启用罪臣王文统!”
“什么!”忽必烈一惊,随即怒气涌了上来,“怎么能启用那个吃里爬外的家伙!朕看你就干得不错,不必用他!”
陈嵬立刻毫不相让地说道“正是因为臣摄理了一段时日的财政,才知经营不易!之前阿合马竭泽而渔,毁坏了钞法。而如今之计,要疏解我朝钱粮难题,只能从钞法入手,此任非王文统无他人可行。为千秋万代计,还请陛下启用王文统渡过难关!”
忽必烈又是一怒,刚要发作,殿外就又传来了急报的声音,紧接着就是一个内侍急急忙忙跑了进来。
这段时间来的急报太多,忽必烈都习惯了,大手一挥问道“说,哪里又出事了?”
内侍涨红了脸,看了看陈嵬,不敢说话。
忽必烈不耐烦地道“他你怕什么,有什么事赶快说!”
内侍这才急着把一份文书递了上去,哭丧着脸说道“漠北移相哥来报,和林告急!阿里不哥率大军来袭!”
“什么!”
听到这个消息,忽必烈一下子站了起来,脸色一阵红一阵白。
这下他是真正的急了。南边再怎么闹也好,不过是多吃点肉少吃点肉的问题,然而阿里不哥的动向,可是关系到他的权位和身家性命的真正大事啊!
“难道终究消息还是让他知道了?可恶,朕当初就该把李毅那帮人给剐了!”
去年这个时候,他手下兵多将广,自然不惧阿里不哥,然而现在……
他匆匆把文书拆开一看,大惊失色,又看了一遍,还是一样,于是挥挥手让内侍退下,整个人像泄气了一样,苦笑着对陈嵬说道“罢了,就依你吧。去把王文统提出来,让他帮着理一理。再去与郝先生说说,东海国有什么条件都许了他们吧,若是银钱不足,真要割个一州两县的地盘也便割吧,让他们速速把济南大军放回来,就这样吧……”
-------------------------------
与此同时,和林。
和林,又称哈拉和林,突厥语“黑圆石”之意,位于漠北核心位置,杭爱岭之南,后世蒙古国乌兰巴托西南方约五百公里处。此城由窝阔台大汗在1235年所建,在之后的二十多年内都是整个大蒙古国的中心。各国使节皆来此朝觐,就连泰西之地的法兰西都曾经遣使来访,四方货物和财富在此汇聚,某种程度上,这里不但是蒙古帝国的中心,还一度是世界的中心。
不过,随着征服的进行和时间的推移,分封于各被征服地区的黄金家族子孙开始专注于各自份地的治理。他们更愿意就近居住在富庶繁华的中原、西域、波斯、罗斯等地,而不是赶去万里迢迢的和林吃土,和林也因此渐渐衰落下去。
而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的争位,进一步加剧了和林的衰落。不但战争本身对和林的繁华造成了打击,还切断了商路、影响了和林的战略地位,让它的地位一落千丈。
现在的和林,更像是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让对方占去了自然不行,但是自己拿过来也没什么用,还不得不派兵驻守,又要给驻军运输补给,造成一堆麻烦。
在他们兄弟二人的争夺过程中,和林反复易手,但基本可以说,谁把和林拿到手,谁就倒霉。1260年,和林一开始在阿里不哥手里,然后被忽必烈的远征军打了个大败;1261年,和林在忽必烈的部下移相哥手里,结果阿里不哥来了个诈降偷袭,移相哥又大败;但是阿里不哥取得和林之后,又在当年底野战中败给了忽必烈,不过忽必烈也没去取和林,仍然留在阿里不哥手里;结果到了今年初,待在和林的阿里不哥粮草不济,不得不主动撤离,和林就被移相哥兵不血刃地收复了。
然后到了现在,忽必烈在汉地焦头烂额,阿里不哥就又轻松地打回和林了!
“哈哈哈……移相哥如此不堪一击,看来忽必烈真的无人可用了!我就说嘛,他依赖那些汉人,是不行的!”
一身典型蒙古服饰的阿里不哥骑着一匹金光闪闪的汗血宝马,率部进入了和林城中。
居住在城中的蒙古元老们夹道相迎,他们没什么政治野心却有不小影响力,谁得了和林都得笑脸相迎,所以也乐得做一个墙头草。
“恭迎大汗!”“贺喜大汗!”
“哈哈,各位在移相哥手下辛苦了,待我打去开平捉了忽必烈,就再征发一批丁口过来,给各位鞍前马后服侍!”
双方互相吹捧着,进入了和林城的旧皇宫中。和林的皇宫与定居文明不同,没有华丽的建筑,只是一片空地,用于搭建大汗专属的豪华大帐。现在刚刚结束战事,阿里不哥自己的营帐还没移进来,只能因陋就简,从元老们那里借了几间帐篷搭起来。之后又开始一番接风饮宴不提。
和林城外,同样也是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营帐搭了起来,成群的马儿和牛羊在周边辽阔的草原上进食。
和林周边水草丰美,但是历届大汗为了保持附近的水土,都禁止部民在此放牧。积累到如今攒了一大片肥美草原,现在正适合用来哺育阿里不哥带来的庞大牲畜群。
当下,正是所谓的“秋高马肥”之季,并不是说这个季节草长得多么茂盛,而是说草到了繁殖季节,开始结出草籽,而草籽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正适合马匹养膘。
显然,任何一个明眼人看到这个景象,都会明白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等这不知道几万匹马都养肥了,就是又一场大战的开端了……
阿里不哥之所以在忽必烈最为虚弱的这个时候卷土重来,自然不会是偶然事件。
当初李璮造反之时,试图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力量,不但写信给其他世侯劝诱他们一同起事,还向西通过驿路向阿里不哥传递消息,“承认”他为正统大汗,请求他授予官爵。
蒙古人由于地域广大需要保持信息通畅,很注重驿路的设置,但是管理又不是很完善,公驿私驿并行,用后世的话说就是信息安全问题很严重。李璮本人就搭建过私有驿路,当初他从燕京救回儿子李彦简就是通过自建的私驿,对于驿路的运行很熟悉,所以能够加以利用,通过蒙古驿路向外传递消息。一时间,各方面真真假假的消息就在驿路上传递,各方分辨不及又怕误了军务,只能来一封就发一封,混乱甚至一直持续了半年之久。
最终,李璮反叛的消息就成功通过太原、平阳路的驿路传到了草原上。后来忽必烈得知之后气急,直接将这两路的总管李毅奴哥和达鲁花赤戴曲薛给砍了。
其实他们也挺倒霉的,底下人做事他们怎么能管那么细呢?更别说,河东山西的这块地方,是当初窝阔台分给术赤、察合台两系的财赋份地,而这两系一向同情阿里不哥,私底下有人帮着传递点消息,怎么管的住啊!
不管怎么样,李璮叛乱的消息最终还是传到阿里不哥那里去了。在历史上,由于李璮的速败震慑了汉侯们和蒙古西道诸王,阿里不哥没有取得足够的支持,最终也不敢轻举妄动。而在这个时空,李璮成功地守住了济南,反而忽必烈的大军撞了个灰头土脸,威望大损,因此本来就对忽必烈不满的西道诸王又蠢蠢欲动起来,给予了阿里不哥更多的支持,从而让他能够组织起又一场对忽必烈的远征。
而这也最终为中统三年的山东乱局画上了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