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政策颁布之后,立即引起了士绅、地主阶层的动荡。
慑于陆续进入各省的军队,士绅地主不敢正面抵抗,只得想出各种办法抵制,比如卖田。
乾清宫中,朱慈烺啪的一拍龙案“早不卖晚不卖,偏偏这个时候卖起田来了,这一个个士绅都该杀!”
按照朝廷的制度,田地在买卖期间是不用交税的,必须等交易完了才能从田主那追税。
各省之地在新政下达后,立时掀起了一阵卖田潮,数日之内各州府卖田的,衙门前每天都排着长长的队伍,就好比后世某手机出新系列,很多人连夜排队购买。
办理土地买卖的手续本就繁杂,加上当地衙门官吏不多,那么多交易肯定无法在段时间内处理掉,士绅、地主们就是钻了这个空子,也是向朝廷表明抵制新政的决心。
朱慈烺对户部尚书张国维道“以南京户部的名义向江南各省发出通告,为防止有人恶意频繁交易土地,即日起,亩价超过三两银子的土地,征收三倍交易税!”
朝廷的制度不能说改就改,但是可以新增啊,一亩地的交易税是五分三厘,你有钱尽快来回买卖交易。
张国维道“殿下,一亩地三两银子的底线会不会太少了?有些地方良田的价格已经达到了十几两了”
朱慈烺摆手道“话不能这么说,常州府无锡县的土地不过一二两,这还是地处江南太湖边的良田,本宫以三两为线已经很良心了。”
良心?无锡这两年是遭了天灾啊!往日年景怎么也得卖个十两银子一亩。
张国维一阵无语,只听皇太子又道“即日起,各地主和富农可以向官府出售土地,免交易税,土地价格就以每亩二两吧。”
张国维不知道皇太子为什么要花钱收地,现在各地受灾的情况很严重,产量不足的农户早就想卖地了,地主们都不想买,官府花钱去收?再说哪来这么多银子?
现在大明的军屯和官田数量大概占全国耕地的四成,这些土地都是朝廷的,只是大多已经被官绅勾结侵占了,日后想收回来也不难。
只是那些私田不好处置,朱慈烺想想土地国有化,除了抄家犯事的士绅、地主,其他地也不能明抢,只能靠官府低价购买。
现在正值天灾严重之时,灌溉能力不足的田地很容易造成产量不足,大多百姓只得放弃耕地。
长江以北的地好收,经过多年战乱,土地价格更是低的可怕,许多土地都无人耕种荒废了,加上天灾,百姓地主逃跑,大片土地成了无主之地。
朱慈烺计划将土地回收,以政府名义组织百姓进行统一开垦灌溉,再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配土地,让大明渡过小冰河时期带来的天灾。
不过这项工程浩大,起码需要数年乃至十几年才能真正完成,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至于购买土地的银钱,则是慢慢从各项收税上填补,大明有耕地数亿亩,加上士绅地主们大量的隐田,按照摊丁入亩进行收税,只要完成的好,每年可以收几千万两银子。
加上往后征税的商税、盐税、开放沿海贸易的关税,以及抄家所得的银钱,想要完成不是不可能的。
总之朱慈烺现在很缺钱,还需要加大捞钱的力度,现在迈出的仅仅是第一步,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就此罢手的,因为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在私有制的土地买卖下,土地兼并是不可避免的,土地兼并严重就意味着改朝换代。
当然了,国有制的土地模式,以承包、租用形式授予使用权,不算是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本质是从很多个地主变成了一个地主,行成绝对垄断。
但这种垄断目前来说肯定比目前严重的土地兼并好处大的多,但凡一个皇帝能给百姓一口维持生存的基本食物,给他们更好生活的一线希望,都不会有造反的,哪怕有,也是野心家小范围的煽动蛊惑,无法形成燎原之势。
摊丁入亩的政策还需要时间去完成,朱慈烺思考良久,决定迈出第二步,收取商税!
在宋朝和晚晴时期,商税一直占据着国家财政收入的七成以上,而明朝自宣德到万历年间,商税比例只占了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五,崇祯年间直接不收了。
宋代天禧年间的专卖和商税总额为两千一百万两,而明朝宣德年间的总和为二百万两,其中还包括了一百二十五万两的盐税,单论商税差距更大。
无论是盐、酒、茶的专卖,还是商税,两个朝代都存在巨大的差距,当然了,并非是明朝商业不如宋朝,而是税率太低,也不重视商税。
宋朝的酒价远高于明朝,酒价一斤0文,而明朝只有一斤文,这还只是两者前期的酒价,差异还不明显。到了中后期,宋朝的酒价超过00文斤,是明朝的0倍。(宋、明两朝“斤”的差异较小)
宋朝酒业是国家专卖,酒业利润全归国家,而酒的利润率非常高,0文酒钱中,文的利润给了国家,相当于0的隐含税率,而明朝征收三十税一的商税,因此差了倍。
宋朝每斤酒要交文的税钱,而明朝只需缴纳0文,两者差了倍,加上明朝的酒税归地方征收,存在大量贪污受贿、逃税漏税的情况,这样导致了宋朝的酒税一年能收一千万两,明朝只收了五万两。
大明在国土面积、人口、耕地三方面都是宋朝时的两倍以上,商业方面丝毫不弱于宋朝,然而商税差距却差了几十倍。
盐、酒、茶都是特殊商品,宋、明两个朝代执行不同的征税政策,造成了巨大差距,其实说明不了什么,三种商品的利益都在民间,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把利益收到朝廷手中罢了。
大明的税率是宋朝的八分之一,却仍然遭百官痛骂,真是厚颜无耻啊!
唐、宋、元、清四个朝代的农业税率大约都在百分之七左右,而明朝的农业税率却始终保持在百分之四以下,明末时甚至低于百分之二,如洪武初年的农业税为每亩交两斗到四斗,后又减少至每亩交一斗,也就是十公斤左右,可谓在历朝历代斗是非常之低了。
即便是如此低的税赋,朝廷也常常不能保质保量完成,随着明朝中后期,以皇族、王公、勋戚、官员为代表的大地主阶层大肆兼并农民土地,大量农民从土地流失,而大地主阶层又利用手中特权,千方百计少交税甚至不交税。
随着人口和田地的增加,朝廷的税收收入竟然不增反降,而国家的财政支出却在不断攀升,朝廷很快就陷入了入不敷出的财政困局。
大明几代皇帝不愿通过增加农民负担增加税赋,就只好在商业税上有所作为,结果招来了文官们的大肆攻击,太祖朱元璋定下的商税更是三十税一,然而真正收上来的却是越来越少。
文官集团大多是地主兼任工商业者,他们逐渐沦为了大地主和大商人的利益代言人,正是在他们的极力“建议”之下,万历皇帝只得将商业税率降低至了百分之一点五,即便这样依然遭到大规模的抗税抵制。
朱慈烺既然决定重收商税,便打算一刚到底,索性直接按十抽一的税率来收。
第二日,朱慈烺下令自十月十八日起,每年四十两营业额以上的商贸进行十抽一,大小商贾一个月内主动报税,逾期不报者,罚款三倍!罚款由各地驻军强行征收!”
朱慈烺将崇祯当初送来的四个太监任命为镇守太监,分派到江南商业最繁荣的几个地方收取商税。
朱慈烺一直不信任这四个小太监,此时用他们去收税,一是考验,二是让他们拉仇恨。
万历皇帝曾经派过镇守太监在江南收商税,结果被当地人暴力抗税给干死了。
朱慈烺眼下很缺钱,若是再遇到暴力抗税打死税监这种情况,最好不过了,直接来个武装讨税就完事了。
万历皇帝和天启皇帝不敢干的事,他朱慈烺头铁,就是敢干,尽管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dagzuihouyigehenren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