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星星盼月亮,7月份的时候印度大起义的消息终于传到了维也纳,弗朗茨知道英国人的麻烦来了。
这个时期,4万英军和23万印度军队控制着印度次大陆。从1857年初开始,印度军团就不断的传出哗变的消息,只不过都被英国人镇压了。
5月10日,三个印度兵团发动了起义,占领了古都德里,宣布恢复莫卧儿帝国,引起了印度震动,起义风潮迅速向全国蔓延。
没说得,弗朗茨履行了盟友义务,第一时间向圣彼得堡政府通报了消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那就不知道了。
如果英奥谈判顺利,那么未来维也纳政府会非常的安分,什么也不会干;如果谈判破裂,那么支持一下印度人民的独立运动也未尝不可。
费利克斯首相杀气腾腾的说:“陛下,时机已经成熟了。
英国人和波斯的战争还在没有结束,现在又爆发了印度大起义,圣彼得堡对印度的野心恐怕要按耐不住了。
伦敦政府自顾不暇,我们有必要对奥斯曼帝国进行一次友好的国事访问,增进一下双方的友谊。”
友谊,哈布斯堡王朝什么时候和奥斯曼帝国有过友谊?
翻开家族史,那就是一部和奥斯曼帝国的血泪史,不只是一位先祖想要把奥斯曼帝国干趴下。
到了弗朗茨这一代,终于看到曙光,奥斯曼帝国被赶出了巴尔干半岛,曾经威胁哈布斯堡王朝生存的庞然大物,现在变成了软脚虾。
弗朗茨笑了笑说:“那么就选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对苏丹政府进行国事访问吧!”
鉴于两国长期以来的传统友谊,对奥斯曼帝国落井下石,这是哈布斯堡王朝继承人不可推卸的神圣责任,必须要不打任何折扣的执行。
殖民大臣约西普耶拉契奇提议道:“陛下,非洲大陆我们也该动一动了。现在法国人已经加快了在非洲大陆扩张的步伐,我们再拖下去就落后了。”
利益永远都是最好的催化剂,仅仅在三年前,在弗朗茨的支持下,维也纳政府也仅仅是以微弱优势通过了海外殖民的国策。
到了现在,即便是传统的保守派,也没有人反对海外殖民活动了。
明面上奥地利的殖民地总体上仍然处于亏损状态,可是账不是这么算的。殖民地增加了国内工商业制品的市场,挖掘出来的黄金,又弥补了奥地利缺乏黄金储备的窘迫。
这个年代挖掘的金矿,都是易于开采的富矿,每年几十吨黄金流入奥地利,稳定了神盾的币值。
可以说没有几内亚湾的黄金,维也纳政府的金本位制度改革,就不会有这么顺利。
除此之外,就是国内的不稳定分子少了,给了野心家们施展的空间,还让不少人发了财。
弗朗茨想了想说:“可以,不过尼日尼亚地区的特克鲁尔王国野心勃勃,想要更进一步建立帝国,发起了所谓的圣战,我们最好不要急着参合进去。
先让当地人内斗,等他们打的差不多了,我们再出手,可以卖一些老式武器给他们。”
抛开地下的资源先不提,尼日尼亚地区临近赤道,土地肥沃、雨水充足,适合种植热带作物,比如:花生、棕榈、可可、橡胶……
对热衷于开辟农场的人来说,这里可是一块宝地。可开发的耕地面积高达六千多万公顷,足以养活上亿人口。
目前推动向尼日尼亚动手的就是国内的贵族,很多在大革命中失去土地的人,想要在海外获得弥补。
这是维也纳政府引导的结果,上行下效,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通用的,在这方面维也纳政府做的非常好。
政府高层纷纷在海外开辟种植园,让很多人觉得有利可图,纷纷加入到了这一活动中来。
皇室最先在几内亚、刚果殖民地跑马圈地,目前已经规划了七八个种植园,包括橡胶种植园、棉花种植园、咖啡种植园、可可种植园……总面积超过150万公顷。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计划,什么时候能够完成,依然是一个未知数。
截止到现在,皇室也就开发出来了一万五千多公顷土地,剩下的地区,还是一帮伐木工人在努力工作中。
先要把树砍了,地上的草烧了,洼里的水排干了,把当地的毒虫消灭掉,才能够开发农田。
在没有足够的劳动力的情况下,被迫使用当地人当劳工,这个工作效率想要提高都难。
弗朗茨都派人在东亚地区引进劳动力了,种地也是一项技术活,尤其是开荒更需要技术,当地的土著显然不适合这份儿工作。
奥地利是禁止使用奴隶的,为了殖民地的长治久安,殖民政府同样禁止使用奴隶,甚至劳工保护法都被要求严格执行。
当然,“严格执行”也是分情况的,对来自国内的移民当然是严格保护了,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
对当地的劳工,监管自然没有那么严格,最大的问题也就罚一笔款。除非有人搞出了混血儿,不然是不会蹲监狱的。
本质上来说,这也是为了限制资本家们对当地劳动力产生依赖,和疾病的传播。
通过劳动保护法明确的告诉了大家,一旦殖民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解决了,那么劳工保护法就要被严格执行了,当地劳工还是尽量少用的好。
为了减少殖民政府和土著部落之间的冲突,殖民地政府执行的是鼓励移民,这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鼓励国内民众移民殖民地;一部分是鼓励当地土著移民美洲。
在这个问题上,维也纳政府已经和美国、巴西、阿根廷、葡萄牙、西班牙等国达成了移民协议。
条约规定,各国可以自由在奥属殖民地,引进土著移民,殖民政府不做任何限制。
对移民工作中表现杰出的个人或者是组织,维也纳政府还会给予奖励,现在的标准是:每带走十个当地移民,奖励2神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