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三十二章、最廉洁的部门
    维也纳宫,自从英俄战争爆发的消息传来,弗朗茨整个人都轻松了下来。

    做了这么多年皇帝,一直谨小慎微,就是为了避免原时空那种被人围攻的局面。

    奥地利的国策也是围绕着这个中心确立的。先是搞分裂了大洋彼岸的美国,然后又掐灭了萌芽状态的意大利。

    接着玩废了牛逼哄哄的普鲁士,顺带削弱了俄罗斯帝国,直到现在英俄战争爆发,奥地利才真正意义摆脱了被围攻的局面。

    虽然英国政府奉行的政策是“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敌人”,但不等于刚刚打得你死我活,马上就可能做盟友了。

    政府可以不要脸,民众可接受不了这种惊天逆转。就算是利益集团压制了民意,也要俄国人配合才行。

    俄国人要是赢了这场战争,南下印度就是沙皇政府未来的国策,谁也阻挡不了。

    除非英国人能够退让,要不然两国就只能死磕下去。

    俄国人要是输了战争,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弗朗茨已经下定决心支持沙皇政府打下去。

    大不了到了后期,奥地利出钱、出物资,俄国人出兵一起和英国人耗下去。

    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五年,不杀个血流成河,这场战争根本就停不下来。

    等战争结束了,英俄两国也差不多精疲力尽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力插手欧陆事物。

    弗朗茨:“把我们刚装备的迫击炮推销给俄国人,阿富汗地区多是山区,他们需要一款轻型火炮。”

    大英帝国的底子厚实,又没有遭受过重创。要让他们两败俱伤,弗朗茨不得不想办法增强俄国人的实力。

    原本弗朗茨还准备吧马克沁机枪给俄国人的,不过想想沙皇政府那糟糕的后勤,还是不给他们添麻烦了。

    更多的黑科技,自不用说那是留给奥地利敌人的,暂时不能暴露出来。

    唯一可以提前出场的就是这种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迫击炮,原时空也是俄国人搞出来的,战场上直接拿退役海军炮现场改装。

    陆军大臣费斯拉夫略有有些尴尬的提醒道:“陛下,早在三年前俄国人就引进迫击炮生产线,现在已经有不少部队列装了。”

    俄奥同盟可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同盟,从第一次近东战争被带偏开始,俄**备就开始了奥化。

    经过了长时间的磨合过后,俄国人也学聪明了,但凡是奥军大规模装备的武器,他们都跟着引进。

    迫击炮这种技术含量低、操作简单、用途广的武器,从诞生开始就不属于保密军备,军方早早就列装了。

    事实上,任何一款大规模装备使用的武器,都无法做到保密。

    毕竟武器装备也需要时间磨合,才能够发挥出威力,不是发到士兵手中,马上就可以拿来作战的。

    马克沁机枪没有立即列装,那是因为奥地利军队已经装备了加特林,同类武器升级替换,磨合时间要不了多久。

    事实上,奥地利真正保密的武器装备还是飞机、坦克、装甲车,准备的说是飞机都没有保密。

    不是不想,而是根本就做不到。坦克、装甲车还可以找一个小角落偷偷研发,飞机试飞总不能不上天吧?

    飞机试飞动则几百里,这么远的距离,想不被人看到简直就是在做梦。

    与其帮着捏着引人注意,还不如直接放在外面任人观看,还可以收门票。

    反正公开都是初代产品,各大工业国都造得出来。没有深入研发,那是大家没有意识到飞机的价值。

    至于坦克、装甲车,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验室产品,对外都挂着汽车研发中心的牌子。

    纯粹的民营企业,和军工没有半点儿关系。就连研发经费都是弗朗茨自己掏腰包,没有从军费中走过账。

    不要说外界了,就连奥地利政府高层,都不知道有这玩意儿,即便是军方也只有几个参与者知道。

    弗朗茨疑惑的问:“俄国人这么重视军备?”

    在他的潜意识里,沙皇政府是不重视军备更新换代的。

    因为军费的关系,俄**方在这方面也表现的不积极,除非到了非换不可的地步,一般来说都是能省则省。

    最近二十年,俄军可没有少从奥地利收购二手装备,尤其是普俄战争时期,俄国人更是直接进行扫货。

    为的就是节省开销,毕竟二手武器装备足够便宜,一般来说只有新装备价格的三四折,部分武器一折都能买得到。

    虽然旧了一点儿,但只要保养的好,还是可以继续用很多年,最适合没钱的军队。

    最了解俄罗斯帝国的外交大臣韦森贝格解释道:“陛下,沙皇政府没钱和引进武器生产线并不矛盾。

    事实上,我们每次和俄国人签订的军购合同,都附加了巨额的回扣。

    为了不让沙皇政府发现,负责采购的官僚们,甚至还要求所有合同甚至还按照交易价格纳税。

    返还给他们的回扣,也不是直接给现金,而是通过暗地里的利益输送完成的。

    靠着这种隐蔽的受贿手段,俄军方国际采购部门成为了沙皇政府中最清廉的部门,甚至还创下了十年无人因贪污受贿被追责的历史记录。”

    听了这个解释,弗朗茨直接翻白眼。果然沙皇政府还是他熟悉的那个沙皇政府,官僚们捞钱的时候还是一样不客气。

    现在这种变化,无非是和奥地利接触久了,学习到了奥地利官僚们的捞钱技能,比国内的同行们进步了,知道悄悄的干。

    可以想象,进化后的俄国官僚战斗力会有多么恐怖。

    以沙皇政府的监管能力,俄军方国际采购部门靠利益输送捞钱多半是监管不到,要不然也无法成为俄国政府中最清廉的部门。

    甚至因为法律不完善的关系,很多隐晦的捞钱的套路,在俄罗斯帝国恐怕都构不成犯罪。

    捞钱归捞钱,这帮官僚也是发挥了作用的,起码为俄军武器装备升级起到了推动作用。

    不对,应该是为奥地利军队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做出了贡献。

    因为工业技术的缘故,俄国人的武器生产成本一直都居高不下,不仅次品率高,就连产品的性能也不稳定。

    无论是国营军工厂的官僚,还是民营军工企业的资本家,都讲究利益最大化。

    购买生产线,只是做做样子应付上面检查,以便从政府手中抢订单。

    自己组织生产成本太高,为了降低成本、减少事故风险,大家默契的选择走私。

    不要以为俄军武器装备出问题,就不需要追责了。只不过相对其他国家而言,俄军的承受能力要高一些,故障率太高还是要追究责任的。

    事实上,普俄战争时期就有很多资本家因此而掉脑袋。沙皇政府手中的大部分国有军工企业,都是当时抄家没收来的。

    刚开始大家还遵守规矩,进口的都是新装备,后来为了获取更大的收益,大家默契的选择了用更廉价的二手装备代替。

    反正换个说法就行了,二手装备不存在的,都纯正的俄罗斯帝国产品。

    看起来有些偏旧,那是兵工厂认真负责,对每一款武器都经过了千百次质量测试。

    如果不满意,还有刚出厂的武器装备可供选择,只不过没有经过性能测试,质量无法保证。

    这个选择题很好做,试用过后大家知道该怎么选。就算是知道有问题,看在卢布的面子上也没有问题了。

    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奥地利军方将武器更新换代时间都提前了,以保证到了俄军手中看起来不是太旧。

    事实上,就算是按国际交易价格打折卖,这个价格也够武器生产成本了,部分武器还有得赚。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多赢的选择。奥地利军方节省军费开销,俄军保障的武器质量,俄国官僚、资本家捞到了钱。

    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奥地利,弗朗茨肯定要大开杀戒,可是发生在俄罗斯帝国,他就选择性的没看见。

    毕竟俄国官僚这么玩儿,对奥地利也是有好处的。假如哪天俄奥两国翻了脸,俄军的军工体系马上就会现出原形。

    阿富汗战场,距离战争爆发已经过去了一个星期,沙皇政府预想中的偷袭自然是失败了。

    英军将领也不是等闲之辈,早早在边界上构筑了防线,侦察兵更是四处撒,根本就不给俄军机会。

    不过决定战争胜负的还是实力,经过了一个星期的战斗,安德胡伊已经变得摇摇欲坠。

    这里不是英军防守的核心,从战略上来说,俄军最佳的进攻路线是沿哈里河进攻赫拉特,然后顺流而上进入阿富汗腹地。

    然而,奥金涅茨上将就不是一般人,赫拉特自然属于进攻范围之一,但是突破口却放在了安德胡伊。

    俄军临时指挥部中,奥金涅茨上将关心的问:“阿富汗抵抗组织联系上了么?”

    毫无疑问,在他的战略计划中,阿富汗抵抗组织也是一股重要的力量。

    在他看来阿富汗抵抗组织能够让数十万英军束手无策,自身的实力绝对不弱,不利用起来实在是太可惜了。

    负责联系工作的青年军官洛兹尼萨上校,无奈的回答道:“司令官阁下,联系是联系上了。

    只不过阿富汗的抵抗组织出乎意料的多,光我们联系上的抵抗组织就有二十七家。

    根据我们搜集到的情报判断,阿富汗地区的抵抗组织不会低于一百家,甚至有可能超过两百家。

    名义上他们归埃米尔国王领导,实际上这些组织之间早就自行其是了,根本就不受约束。

    因为宗教的缘故,这些抵抗组织之间的关系也不怎么和谐,想要把他们整合起来几乎不可能。”

    “一百家”、“两百家”,这样数字直接刷新了奥金涅茨上将的三观。按照他的估计,阿富汗抵抗组织最多也就两三家。

    毕竟组织太多会导致力量分散,相互之间很难进行配合,无法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现实却恰恰相反,阿富汗抵抗组织就是散装的,没有任何统筹各自为政,一样搞得英国人疲于应付。

    “要是整合起来,岂不是能够”

    这个诱人的念头刚刚诞生,就被奥金涅茨上将给掐灭了。俄军这次过来的目的,可不是为了给阿富汗人送温暖。

    本质上来说,英俄两国都是侵略者。只不过现在占据阿富汗地区的是英国人,俄军自然不介意竖起解放阿富汗的大旗了。

    一旦赶走了英国人,俄军同样也是要占领阿富汗地区的,这是沙皇政府已经定下来的国策。

    在这种背景下,阿富汗抵抗组织就只能当炮灰用,未来还是要清理掉的,壮大他们的力量,就是给自己添麻烦。

    将本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