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原大地最大的城市,又是商贸繁荣的大商王朝最中心,朝歌的两扇巨大的裹着黄铜外皮的橡木城门平时一向早早就打开了。
但是深夜接到消息的黄衮自然不会开门揖盗,寻常时节五更天就打开的城门一直紧紧闭着,冷漠而强悍地反射着初冬还有些微暖的阳光。
直到此刻。
朝歌城最大的依仗与屏蔽外敌的安全的关口,如同敞开了大门的宝库,引得无数人的觊觎与窥探,白花花的银子与黄灿灿的金子勾起无数人大肆抢掠一番的。
两扇大门发出了轻微的“吱嘎”声,绞索缓慢而坚定地拉动,仿佛一辆前进势头无法阻挡的战车,任何拦在前方的敌人都不能让它停下分毫。
站在一方大辇上的诚侯毫无惊奇之色,仿佛早就知道了朝歌城的大门会在太阳将上中天之刻准时打开。他有些淡淡皱纹的脸上只有着阴谋得逞的笑容,他在朝歌城门刚刚开启的时刻就反应了过来,不顾手下目瞪口呆的士卒们,猛然一拔腰畔长剑,直指朝歌城头上看不清面目的比干与黄衮,高声道
“讨伐逆贼比干,为帝辛报仇!将士们随我入城!”
身在各军阵中的高层将领出征前就得到了指示,知道朝歌城内有内应会把城门打开,因此他们并不吃惊,只是惊奇于诚侯的能量之大,在朝中脉络之深,原本因为可能要攻打这天下第一雄城而忐忑不安的心也放下了许多,生出些狂热的欣喜,对这一战的胜负更有把握。
如果今日事成,诚侯登基,那那我们这些深受诚侯信任的将领可都是从龙之臣了,岂不比如今的日子要滋润地多?
想到此处,得到了诚侯提前示意之人更是昂扬激动,高声呼喊地应和着诚侯,纷纷下达指令,号令麾下士卒往朝歌城内进军。
诚侯今日引动四方诸侯一共十八路围城,各自率领的兵马不同,一共有五十万之众,全部由他亲自指挥调度。
朝歌城四面都有城门,其中以正门最为易守难攻,加之有朱凰大阵的镇守,原本诸侯们的意见十分统一,那就是在南门处只安排数千人略作威慑,将大队人马全部放置在东、西、北三个大门外,以北门外的士卒最多安排三十万之众,集中火力攻打北门,随后率军直驱朱凰宫,如此最为稳妥。
没想到这个另外十七路诸侯事先商量好了的布局被诚侯一口否定,他违背众人意愿,直接把四十万甲士在朝歌城正门也就是南门之外整齐排布。
原本十七路诸侯多有不服,只是慑于诚侯淫威,不敢明着反对,毕竟诚侯一人的私军在诸侯联军中就占达恐怖的十万人的数目。
只是他们私下里谈及此事,无一人看好诚侯的排兵布阵,甚至有人暗自腹诽,说诚侯是不是这些年沉迷在脂粉堆温柔乡中,连行军打仗最基本的规矩都忘得干干净净。
诚侯并未向他们解释什么。
直到昨日入夜,诚侯身边的卢大先生卢远一个个登门拜访,向他们讲述了诚侯的完整布置,他们这才对诚侯如此布阵心悦诚服。
既然朝歌城门会直接打开,那么当然应该将主力放在朝歌城南门,一待南门开启,就直接进入城内,冲向朱凰宫。
他们更为诚侯的心机城府感到胆战心惊,城门司一向是朝歌城中如铁桶般严密的衙门,里面无不是商王的心腹,诚侯居然能量大到可以在城门司安插人手,甚至那个人极有可能就是如今的城门司司正。
等会儿,城门司司正叫什么来着?
哦,好像是个叫张默的人。
可是身负朝歌城门开关的重任,可谓手握王朝命脉,如此人物定非常人,可为何各诸侯临打到城下了甚至还不太记得此人的名字?
因为如同他的名字一样,张默实在是个无比沉默无比低调无比平凡,甚至是个有些平庸的人物。
生在老牌豪门的朝歌张家,是当今张家家主的第五个儿子,族中祖上出过名将贤臣无数,传承到了这一代,曾任掌管农事的大司农一职的张老太爷早就告老,如今成日在家中养鱼逗鸟,十分闲适。
张老太爷共有五个儿子,大儿子身有修道天赋,早随一位仙师出世修行,虽不在朝歌,但也会不时寄些丹药灵材回家,帮助老父亲延年益寿。
张默的其余几个兄弟也都在朝为官,但是听说他历来与父兄来往淡薄,甚至在朝歌城官场上有张老太爷与张默父子二人不和的传言。
按理说在张老太爷的几个儿子中,张默官职虽然不高,但是掌管朝歌城门,实权最重,如果他稍微会点钻营之术,又有家中的支持,很容易成为在朝歌城中呼风唤雨的人物,甚至封侯拜将也不再话下。
但是回顾张默的官途,他刚及冠时传出与家中不和的传言,早早远离朝歌参军入伍,在镇西军中磨砺十多年后回归朝歌城,连家都不回,直接接过帝乙的亲自任命,成为城门司司正,自己买了一处宅子娶妻生子,这一做就是二十来年。
这二十多年中,张默如油盐不进一般,就算是逢年过节都从来不与同僚往来,更别说收受贿赂了,简直比老刑正飞廉大人还要两袖清风。
张默从不办宴席,从不逛青楼,他独立于张府大宅之外的宅院中也从未传出过他有何癖好,又喜爱什么文玩雅物。
商人多好酒亦能饮酒,可是军伍出身的张司正居然滴酒不沾,每日四更天到城门司衙门点卯当值,入夜时分才回府休息,二十来年风雨无阻,有着近乎变态的自律与自持。
唯一令人称道的是,这位张司正上任二十多年以来,从未在自己的职责上出过任何纰漏,与禁军也一向配合地很好。
每日朝歌城门按时升起落下,无数人来来往往,早就成了习惯。
因为习惯,所以遗忘。
如同无时不刻都在进行的呼吸,你不去想起,可能完全都不会注意到它的存在。
但是呼吸又是人体必须的功能,一呼一吸,少了哪一步,人都要没命。
原本在张默刚刚接任城门司司正之时,还有许多人来登门拜访想要与这位司正结下一份香火情,但是当张府管家冷着脸打开门拒绝了他们的拜帖之后,登门拜访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于是朝歌城精通为官之道的人们就知道了,这位张司正,是要做个“孤臣”。
或许是因为手握朝歌城防大权所以要避嫌,或许是张司正天性使然,就是不乐意与人交往。
一年年过去,当年拜访过张默的朝歌城官员们或升迁或降职,甚至是犯了罪被斩首抄家,张默依旧如当年那般稳坐城门司司正的位置,不曾有任何变动。
流水的京官,铁打的张司正。
这是从一位当年吃了张默闭门羹,但如今已经成了京城大官的大佬口中传出的笑言。
据说这句话传入正在城门司当值的张默耳朵中时,这个已有知天命之年的老司正依旧黑着一张脸,也不垂头丧气,也毫无恼怒之色。
如今已经不再有官员去拜访张默了,毕竟一个二十多年不升迁的城门司司正,手中的权力影响不到绝大多数人。
怎么,一个没能力升官的看门人,还能管住爷不成?他还能不放爷进门出门?
于是张默被朝歌城乃至天下官场的人们忘却地更加彻底。
那座被京官调侃为“小张府”的宅子,也愈发门可罗雀。
他日复一日当值,把城门司打造成了只受商王陛下与他自己领导的铁桶般的衙门,在朝歌城居民的遗忘中一天又一天地看着朝歌城门开开闭闭,直到今天。
诚侯率领五十万大军兵临城下,朝歌形势危如累卵,一直沉默的张默不再沉默,于是朝歌城门应声而开,对叛军敞开了自己的胸怀。
不鸣则已,一鸣则天地反复。
这说的就是张默。
此刻的他正站在那张坐了二十多年的红木桌案之后,轻抚着早已光可鉴人的桌面,在城门司最好的角度看着朝歌城门缓缓打开。
朝歌城门正在打开,城门司衙门的大门也被人打开了。
是被黄衮一脚踹开的。
黄衮是在城墙上方第一时间感受到城门开启的人物,那时比干还在承受城下叛军无休止的诬陷与谩骂,那个堂弟刚放下心,与堂哥开始吃仙醪阁的第二道香气扑鼻的招牌汤包,城门粗大的绞索刚刚开始转动,却已经无法停下它的脚步。
黄衮有些佝偻的身影已经从城头消失,来到了城门司衙门之中。
他知道这绞索一旦开始转动就极难停下,以目前只有自己反应过来的情况看来,一个人绝拦不住沉重绞索的转动,当务之急是要抓住罪魁祸首。
于是黄衮运起真气,看上去有些细痩的腿瞬间充满了蛮横的力量,一脚踹碎了城门司的大门。
直接到了张默寻常点卯当值的房间之中,看到了那个二十年多年时常见面,却总是黑着一张脸的同僚。
还有他身后站着的一个炼虚境巅峰的带着笠帽的刀客。
刀客已经拔刀,雪亮的刀尖朝向刚刚打开房门的黄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