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得屋主同意,王伟小心翼翼的把书从书架上取下来。
仿佛在他手中,拿下来的不是一本书,还是一件特别金贵的宝贝。
他的一举一动,顿时让人的好奇心又加强了许多。
取下书后,王伟并没有立即将其打开。
他右手五指捏住书口,向下掂量掂量。
明明就是一本五公分左右厚度的书本,硬是让他拿出了板砖一样的感觉。
自己掂量了一会还不过瘾,他还把书递给另外三位专家。
“你们也试试。”
黄月月,徽博知名博主兼资深会计。
她接过书本。
“呦!还挺沉的!”
另外两位专家似乎不大相信,他们也连忙试试。
“还真的是,这书至少也得有个三公斤重吧。”
古董鉴宝专家朱一钟,他是最后接过书本的人。
“没道理啊,这书都是纸质的,五公分的厚度,怎么会这么沉?”
他举起书仔细端倪,却看不出任何破绽。
摄像镜头对准书本。
此时,看直播的观众们早就炸开了锅。
“快打开啊!书里面肯定藏了东西!”
“我猜是挖空书本,里面藏了铅块,就像我上学那会挖空书藏手机那样。”
“什么铅块,要藏也藏金块!”
“开玩笑吧,你们看那两个嘉宾的家庭条件,虽然有房不错,但能在书本里面藏三公斤的金块,怕是写小说的都不敢这么编吧。”
“那里面到底是什么啊?!”
接下来,急切的大家开始暴力刷屏。
“快打开!”
“快打开!”
“快打开!”
……
全知全能王伟开口说话。
“朱老,您也是鉴宝界的大佬了,不妨打开看看。”
朱一钟早就按捺不住了,他就等这句话了。
当即,没有任何犹豫,他直接翻开了书本。
书本的正中间,有一个与小拇指长宽相当的书签。
显然,三公斤左右重的就是这个书签。
王伟笑问:“朱老,能看出什么门道吗?”
朱一钟眉头紧锁。
过了一会,他才说道。
“这是个书签……”
听言,马上有人吐槽。
“说了个寂寞。”
“这是把我们当瞎子吗?谁看不出那是个书签。”
“老朱啊,你可长点心吧,这样会砸了自己饭碗的。”
“看你们一个个猴急的,听朱老把话说完啊!”
——
朱一钟继续道:
“外层什么材料我不清楚,总之挺沉的,不过里面裱装的应该是……”
“宣纸?”
王伟点头。
“没错,是宣纸。”
“这时候要是有个放大镜什么的,就更好了。”
朱一钟摸了摸自己的上衣口袋,“我有。”
说着,他把放大镜掏了出来。
王伟指了指书签,“那您可以用放大镜看看里面的宣纸。”
朱一钟照做。
他仔细看了看,随即马上有了结论。
“这纸不错……要是我没走眼的话,这应该是泾县宣纸。”
“好眼力!”
“安微宣城泾县盛产纸张,因出自宣城,故称宣纸……”
朱一钟说着的时候,直播弹幕马上有牛人同步科普。
“泾县宣纸是乾隆帝书房必不可少的文房四宝之一,说它是皇家特供也毫不为过。”
“泾县宣纸,又被称为千年寿纸,最好的一张宣纸,曾经被炒到四五万。”
“小母牛生病,牛b坏了!一张纸卖四五万,它是金箔做的吗?”
……
王伟接过话题。
“朱老说的没错,书签里裱装的那张小纸,确实是泾县宣纸,只不过,它不是普通宣纸所能比拟,就算那张所谓价值四五万的宣纸,也不过尔尔。”
“其实,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故事……”
众人侧耳倾听。
“乾隆年间,泾县一位百岁老翁,耗费一生心血,改良宣纸。虽然活到一百岁,但一生都穷困潦倒,眼看行将就木,却没有完成自己的百年心愿。”
“后来,也不知道是上天垂怜还是怎地,在百岁老翁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竟然成功了。”
“也就是传说中的香宣纸,此纸自带异香不说,关键它还能万年不腐,至于书写作画,若在这香宣纸上泼墨,可谓是如有神助。”
“可惜,只造出了一张香宣纸,百岁老翁便与世长辞了,也因此,这张香宣纸也成了绝世孤品。”
“后来,老翁的后代整理先人手记,虽然也大大改良了宣纸的品质,但是与那张超然绝世的香宣纸相比,却是云泥之别。”
——
“到底是传说,还是真实故事啊?”
“厉害了!我的王,不愧是全知全能!”
“老王装b有一手,你要是有什么不知道事情,问他,他肯定能给你说的头头是道。”
“要不然人家怎么能成为鱼牙直播顶级流量的大主播呢!”
“今天这节目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话说今天这节目,时间超播了吧!”
“没看到收视率和流量都蹭蹭蹭往上涨,香蕉台怎么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太好了!我还想听王老师讲故事!”
……
听了王伟的故事,会计出生的黄月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王老师,照你这么说,这书签里裱装的小纸片,是从那张香宣纸裁剪下来的吗?”
“裁剪?香宣纸何其珍贵,拿来裁剪不是暴殄天物吗?”
王伟哑然失笑。
这么一说,就让人觉得疑惑了。
“不是裁剪,那香宣纸天生就这么一小块吗?”
黄月月伸出右手小拇指比划了一下,她觉得有些惊奇。
“当然不是,百岁老翁死后,留下香宣纸,后面还有一段故事。”
“说来听听。”
(求鲜花!求收藏!求打赏!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