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侯珠。”
朱一钟声音非常平和。
“那是啥?”
主持人似乎没听说过。
王伟突然凑上前来。
“随侯珠?!”
“朱老,您刚才是说这石头是传说中的随侯珠吗?!”
“根据相关文献推测,可能是。”
“难以置信!真是难以置信!没想到我有生之年还能见到随侯珠,值了!”
王伟脸上露出极度兴奋的表情。
主持人把注意力转移到他身上。
“王老师,能说说关于这随……随侯珠的事情吗?”
“关于随侯珠,确实有一段小故事。”
——
“王老师又要讲小故事啦!”
“小板凳已经准备好,围观围观!”
“吃瓜咯!”
“啤酒饮料矿泉水,瓜子花生八宝粥有要的吗?”
“来,脚让一下!”
“随侯珠?我看过她的小说欸!”
……
“春秋时,隋侯出去游玩。
在一座小山丘看见一条大蛇被砍成两半,然而却没有死。
隋候见了,他当时就怀疑这条蛇是神灵,于是就派人用药把它接上并包扎好。
果不其然,那蛇很快就好了。”
王伟顿了顿。
“插句题外话,蛇被砍断的地方,后来被人们称为‘断蛇丘’。”
故事继续……
“蛇被随侯救治后,过了一年多,那蛇便衔着一颗明珠来报答。
据传说,明珠的直径超过一寸,夜里发光,就象月亮的照射,甚至可以用来作室内明灯。
因此,人们把它称为‘隋侯珠’,也叫做‘灵蛇珠’,又叫做‘明月珠’。”
“好有灵性的小故事,不过……”
主持人想了想,“我怎么觉得这随侯珠,好像跟春秋战国同时期的和氏璧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没错!随侯珠与和氏璧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最有名的两大宝物!”
“《淮南子》中说:‘随侯之珠,卞和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说完,王伟把故事补充完整:
“后来,和氏璧和随侯珠都落到了秦始皇的手上。
随着秦朝的土崩瓦解,和氏璧和随侯珠也逐渐消失在了历史之中。
虽然有人说和氏璧被改造成为了传国玉玺,也有人说,和氏璧和传国玉玺是两种宝物。
但是不管怎样,和氏璧,传国玉玺,随侯珠这些名流千古的宝贝,早就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怎么也没想到,今天竟然在方先生家看到了随侯珠。
我觉得有点像是在做梦……”
“那么,这个真的是传说中的随侯珠吗?”
主持人转向方青。
“我们来问下当事人吧。”
方青默然点了点头。
主持人又问:“您是从哪里得到这宝物的呢?”
“我说是我签到送的,你信吗?”方青并没有把这句话说出来。
而是淡然道:
“朋友送的。”
——
“有点扯了啊,随侯珠都出来了,等会是不是还要拿出和氏璧?”
“先别急着怀疑,大家还记得刚才那条小白蛇吗?”
“对哦,朱老说随侯珠还叫‘灵蛇珠’……”
“懂了懂了!难怪男嘉宾那条玉米蛇喜欢藏在抽屉里,我猜它应该是在吸收灵蛇珠的灵气。”
“所以也就能解释得通,那条白蛇为什么能够发光,它应该是吸收了随侯珠的灵气。”
“怎么越说越玄乎!我不信!”
“这个节目是真牛掰,到现在为止,我都不能猜出它到底是演员演的,还是真实的……”
渔轮的焦点开始有些涣散。
主持人马上把话题拉回来。
“那么……请问王老师,如何估算这随侯珠的价值呢?”
王伟顿时面露难色。
鉴宝专家朱一钟适时而出。
“虽说随侯珠极其珍贵,但历史中关于随侯珠比较具体点的记载,实在少之又少……”
“古代张衡《西京赋》有辞曰:‘流悬黎之夜光,缀随珠以为烛。’”
“李白也曾有诗称赞:‘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以上,只能笼统的理解随侯珠的价值,想要具体点了解其价值,还是要说回和氏璧……”
朱一钟是个比较有内涵的人。
“刚才王老师也说了,随侯珠与和氏璧并称春秋二宝,‘随珠和璧’,以及‘随和’等词,都是由此演化。”
“和氏璧大家都很了解,但为了表现随侯珠的价值,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和氏璧作为类比。”
“和氏璧是秦朝始皇信印,其价值和意义都大到无法估量。
和氏璧是卞和发现的,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皆出于此。
为了和氏璧,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相传和氏璧冬暖夏凉,百步之内蚊虫不近。
和氏璧在世时,已经价值十五座城池了,价值连城和完璧归赵的典故均来自和氏璧。
这些,就是和氏璧的价值,同时,也可以说是随侯珠的价值。”
叮咚!您的卡号***完成转存交易,软妹币10万元整!
辛沫雪的手机再次响起。
是查私房钱节目组转过来的。
这也意味着,节目组认可了随侯珠的价值。
所以才会转来十万块奖励。
10万+50万+10=70万
她觉得自己一夜之间变成了小富婆。
“老公!快看!好多钱(*^▽^*)”
辛沫雪开心的像个孩子,她的眼睛也笑成了月牙。
70万,在方青眼里,就像头发上一根毛一样。
但是,看着老婆开心的样子,他心里也觉得很欣慰。
当即暗自决定:“老婆,我不隐瞒了,你老公富可敌宙,以后一定要你每天都这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