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只要是生命就不缺少奇迹的发生。
一个族群,在最绝望的时刻,往往会产生那么一丝“希望”。
即使是六千五百万年前,曾经纵横大地的一时的霸主最终灭亡殆尽,可他们仍旧留下了一支直系后代顽强的制霸天空。
鸟类,正是属于已灭绝的恐龙一族中诞生的奇迹。
而在这次属于幻想种的“大灭绝”中,亦有着奇迹的诞生。
盘桓于大地上的某些幻想种,或许是福至心灵,找到了能够维持他们存续的家园。
他们纷纷从大陆的各处开始了艰难的迁徙,目标即是两个岛国——英伦三岛以及日本四岛。
贯穿世界,固定世界的矛存在于两个岛国之上,直接通往星之内海的门就存在于矛贯穿造成的孔洞之处。
而借由这孔洞泄露的真以太,让两个岛国成为了大地上仅存的残余了真以太的国度,也即是神代的残余之所。
不光是幻想种,许多在个大神系覆灭后残余的小神系也纷纷踏上了前往两个岛国的道路,未来他们将在那里上演一出出新的故事。
凯尔特神话、亚瑟王传奇、高天原八百万神明、百鬼夜行……无数精彩的故事就此埋下了伏笔。
然而,即使是两个岛国之上,神代也终有结束的那一天。
但是,这些神灵和幻想种们当中,或许会存在某些幸运儿,在一起结束之前找到通往星之内海的门户,成功前往真正的幻想种天堂。
除了迁徙着之外,极少数的幻想种用了另一种方法存活了下来。
和物种的进化类似,在这时代的滚滚车轮之下,某些幻想种也产生了微妙的进化。
在他们身上原本用于呼吸、吸收、利用“真以太”的组织和器官,在完全的衰落的之前发生了异变。进化成利用“以太”的器官。
即使“以太”远不如真以太强大,使用“以太”的幻想种要远弱于使用“真以太”者,但是至少能够保证他们的存活,而活着就是胜利。
此外,在东方还有一类幻想种,比起前者更能适应以太的时代。
这些幻想种族群的特点在于,他们有着极高的智慧。
比起被动等待身体适应以太这种九死一生的方法,他们的策略更加主动——通过不断的研究和试验,他们找到了某种利用以太的特殊法门,将这股力量转化为了独属于它们的能量。
通过主动适应以太的力量,这些高等智慧的幻想种成功的再次繁荣。
他们,便是未来被称为“妖怪”的族群。
至于人类……
当今的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人类都是地球上仅有的帝国,大秦帝国的子民。
因为主导这一变革的人正是他们的皇帝本人,所以人类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大秦的仙道和魔导科技,能量来源基本上有三种——工业化,大型化的仙道魔力熔炉,以及个人化,小型化的仙晶灵魂引擎,以及深空专用的永恒熔炉。
专用于太空深处的永恒熔炉暂且不说,所谓仙晶灵魂引擎,基于的乃是第三法,是从灵魂中榨取魔力的机构,只要使用者存在灵魂就能够运行,对于真以太没有丝毫的依赖。
而仙道魔力熔炉的原理则是链接灵脉,提取魔力——至于灵脉中流淌的是以太还是真以太,根本无所谓。
因此,在真以太的环境变为以太之后,大秦帝国便展开了早就准备多时的轰轰烈烈的大换装:全球的仙道魔力熔炉中都被统一更换了某个关键部件,然后就能继续使用了。
大秦中唯一会受到环境变化重大影响的唯有法师和方士们。
基于真以太的“魔法”和基于以太的“魔术”,本质上算是两个系统。
魔法属于神代,本质上乃是诸神神格的碎片,利用这一碎片,魔法师们能够一定程度上创造力量,创造神秘。
但魔术的本质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模仿或者代替,学习神秘,实践神秘,重现神秘,却无法制造神秘本身。
可惜,失去了真以太之后,除了五大法之外,其余的魔法都失去了施展的空间。
当然了,这一点叶霆早就预见到了。
因为将帝国疆土扩张到了星球之外的缘故,帝国的方士和法师们早就开始面对在没有真以太的地方施法这一问题,所以魔术的概念早就被提了出来,很快就成为帝国魔法学院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并且随着帝国的星际扩张而蒸蒸日上。
有赖于这一学问的普及,在地球的神代终结之后,帝国的法师和方士们仍旧有着用武之地。
也正是因为神代的终结,魔术,终于取代魔法成为帝国魔法学院中最重要的科目。
当然,魔法本身并非再无用武之地了,毕竟魔法的强大永远是魔术无法取代的。未来在面对强敌的时候,散布真以太粒子改变作战环境然后利用魔法击败对手也是仙秦帝国的战术之一——听起来有些类似高达oo散布GN粒子。
而为了保持对魔法的研究,以徐福为首的大秦方士们就像叶霆申请在日本列岛上建立了一所学宫,专供方术的研究,而大秦本土的学院则只用于教授基于以太的方术——或者说是道术。
至于存在于科尔基斯的密斯特拉学院,如今也分裂成数个部分。
其中一支依旧研究魔法,以喀耳刻为首,基地离开了现世,被转移到了星之内海的某处,链接现世的出口被设立在北欧——他们后来被称为“彷徨海”或者“移动石柩”。
其余打算展开魔术研究的也分成两派,一派以专精炼金、改造的代达罗斯为首,转移到了阿特拉斯山,专门进行炼金学的研究,同时也沿袭了代达罗斯对于电脑逻辑魔法编程的能力——他们后来被称为“阿特拉斯院”或者“巨人之地窖”(FGo中迦勒底的灵子演算计算机基本都是阿特拉斯院的产品)。
其余人等则留在了科尔基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