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看在她现在成了离王妃,在惠京城里又有些人脉,苏家人除了苏婉央之外就没怎么回来过,她们实在找不到人了,才不会厚着脸皮过来呢,她们也不想挺别人的冷言冷语呢,都是为了她那几个儿女罢了。
没想到这苏婉央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了,她也只不过是沾了苏蔺的光才有今天的,让她帮个小忙又怎么了,这么不情不愿的。
“哎呦,婉央侄女说的这是什么话啊,婉央侄女你可是见过大世面的,我们几个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怎么能比得上婉央侄女啊,有婉央侄女在,我们也就放心了,婉央侄女肯定会帮几个妹妹的,对吧,婉央侄女。”
这吴氏也是脸皮厚,苏婉央明显就不想帮这个帮,还非要将这烫手的差事塞到自己手里,但是现在这种时候就是要脸皮厚一点,才能为女儿们求一门好亲事,这样她们做娘的,脸上也有光。
不是苏婉央嫌麻烦,而是打心底里就不愿意帮这个忙,一来是她这几个堂妹也都到了适婚年纪了,若是只帮一个吧,另一个就会不高兴,所以要帮就得一起帮了。
可这一起帮了麻烦费时间是一回事,几个婶婶的性子她也清楚,若是介绍给自家的不如其他两位的,肯定又要在她这里闹,若是换了其他人人,那另一个又会不高兴,又要来找她,她们的虚荣心可得不到满足,她一个人可伺候不了。
再说了,自己本来就不擅交际,惠京城大小姐们的宴会她基本上不会去,认识的年轻男子也没几个,要么人家已经成婚,要么年纪稍大一些,哪有这么多男人让他们挑啊。
就算他们看上了人家,人家也不一定看上她那几个妹妹啊,身在惠京城,什么样的女人没见过啊,人家都更愿意娶有权有势的,对自己有助益的,哪会看上一个小城的姑娘。
就算看上了,去了惠京城也只能当妾,这小城里嫡出的姑娘还比不上惠京城庶出的姑娘,娶回家也只不过是图个新鲜。
而且在大宅院里生活并不像他们想的这么简单,随时都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所以倒不如嫁个普普通通的,懂得珍惜人的人。
这几个婶婶眼高手低,非要自己的女儿嫁给根本就不会看上自家闺女的人,就像梁氏的那个大女儿苏清丽,她的堂姐。
之前不知道梁氏使了什么手段,攀上了临城城首王家这门亲。
当时是她清丽堂姐,有一个喜欢的人的,但是这梁氏硬生生地拆散了这一对,因为他堂姐喜欢上的那个男人只是一个穷书生,家里住的还是破茅草房。
梁氏这样一个虚荣的人,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女儿嫁给这样一个人呢,传出去了可多丢人啊。
堂姐本来是不同意这门亲事的,她三叔也不同意,后来梁氏拿刀抵着脖子,说堂姐要是不嫁过去,她就死在她面前。
堂姐没有办法,只能与那穷书生断了联系,一对有情人就这样分开了,当时那书生还去了苏府求梁氏让他见见她堂姐,梁氏说那书生一无是处,给不了堂姐幸福,让他死了这条心,堂姐也不敢去见那书生,怕自己会受不了,那书生还苏府门口跪了一天一夜,最后晕了过去被家人给带回了家。
在还没嫁过去之前,梁氏就高兴得不得了,到处炫耀说自己的女儿要嫁去临城王家了,还在她堂姐面前说那王家公子有多好多好,王家在临城的地位就像叶家在叶城一样,嫁过去之后一定会幸福的。
她堂姐本来就不在乎这种名誉啊,地位啊,不然当初也不会喜欢上那个穷书生,这辈子嫁不了自己喜欢的人,那下半生就将就着过吧,只有下辈子与那书生再续前缘了。
堂姐嫁过去刚开始前几个月他那夫婿王石林对她还算好,经常陪着堂姐在临城逛,堂姐有什么要求,她都尽力满足。
后来堂姐也顺利怀上了孩子,王石林对她也照顾有加。
不过孩子快要出生的时候,堂姐觉得王石林有些不对劲,每天都是早出晚归的,在怀孕的时候他们两个人是分开睡的,所以她经常三天两头见不到王石林。
后来她久派了人去跟踪王石林,结果发现王石林经常出去喝花酒,那百花楼有王石林好几个相好的。
刚开始堂姐也受不了,冷静后也想通了,像王家这种大户人家,外头有几个女人也正常,她怀着孕也伺候不了他,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反正她也并不爱他。
有一次堂姐看见那王石林大清早从外面回来,正想叫住他,没想他没看到自己,径直就进了房间去,刚走到房间门口,堂姐就听见一阵不堪入耳的声音从屋里传了出去。
堂姐将门踢开,然后看到王石林同她的一个陪嫁丫头躺在床上,两个人衣衫不整,一看就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那丫头是从小跟着她一起长大的,嫁到王家后也随她一起过来了,她有什么心事也会同那丫头说,没成想自己的夫君和贴身丫头搞在一起了,而且看他们的样子,做这种事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堂姐当时就一阵晕眩,脚突然一软,还好身后有人跟着,及时把她扶住了,不至于跌倒。
虽然没摔倒,但是堂姐当时就感觉肚子痛,孩子才七个月就早产了,在生产的过程中她堂姐是难产的,孩子到第二天凌晨才生出来,生完之后又大出血,还好当时她公公帮她找了个医术高超的大夫,要不然她就没命了,还好最后母女平安。
孩子生下来了,她那婆母刘氏顿时就不乐意了,说生女儿有什么用,所以就非逼着她堂姐再生,当时她堂姐生了女儿之后身体就特别虚弱,不适合再要孩子,大夫说如果特别想要,那一定得把身子养好。
她身体是一方面,还有知道那王石林干的那些事情后,她怎么可能还跟他要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