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清韵想的是,既然她不受宠,那就多塞几个女人给太子,让她们也分走太子的宠爱,这样也能膈应一下王氏。
她心里也很清楚太子有多喜欢王氏,她也没指望这些女人能够让太子移情别恋,只是这些女人一旦入了这太子府,那王氏那边,自然有人上赶着找王氏的不痛快。
王氏心里不痛快,那她心里就痛快。
太子公务繁忙,因为那几个女人是皇后塞进来的,太子也不好一直把她们晾在一边,所以就算敷衍,太子也要去敷衍一下。
相比之前,太子在王氏身上花的时间的确要比以前少很多。
但是王氏有儿子陪着,也不会像苏清韵这么孤单,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王氏心里也开心。
至于太子,偶尔能见上一面,王氏心里也满足了,她也不像其他女人一样天天缠着太子。
因为她知道太子不是她一个人的太子,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做,而她就乖乖待在家里就好。
正因为王氏如此同时,就惹得太子更加心疼了,苏清韵倒是看惯了王氏这样做作的样子,但是其他几个美人就不一样了。
这王氏不论相貌和家世背景都比不上她们,王氏是侧妃,而她们就只是美人,她们心里本来就不平衡,这下她们对王氏更加痛恨了。
不光是太子府,这李家也出了不少的事情,李家旁支打着李家的名号招摇撞骗,还放印子钱,害死了不少的人。
这件事闹得挺大的,当然,这件事也是有心人有意而为,至于是谁,就不得而知了。
这惠京城就这么大一点,稍微有点什么事情很快就传开了,这件事自然也就传到了某些大臣的耳朵里,之后在上朝的时候还在皇帝面前弹劾李家。
李家人也十分头疼,只是区区旁支,也敢打着李家的旗号做这种事情。
这要是没闹大,他们睁一眼闭一眼也就算是,但是这件事情都闹到皇帝面前了,李家人也不得不拿出一个态度来,不然到时候就会落人话柄。
现在皇帝和朝中一些大臣一直打压他们,他们看似灯光,却也是举步维艰。
如今更不能因为这几个区区耗子屎,毁了这一整锅汤。
最后李家大义灭亲,亲自派了人处置了那几个仗势欺人的李家人,这样一来,其他人也不能够再那这件事情大做文章。
除了这件事,再就是李家五小姐的事情。
李家五小姐是李家庶出的女儿,又因为父母不受宠,所以嫁了一个姓刘的人,这刘公子家境一般,官职也低。
这五小姐心高气傲,嫁给这样一个男人,心里自然有气,可是这婚事是家里人安排的,她人微言轻,也不能够反抗。
这五小姐嫁过去之后,先是欺辱刘家公子,又打了家里的丫头,说这丫头同她夫君有染,从嫁过去到现在已经打死了五六个丫头了。
刘家公子也是个懦弱的,因为惧怕李家的势力,也不敢对李家五小姐做什么,只能是一直忍让。
直到前段时间,李家小姐同婆母发生口角,这激动之下就动起手来了,这婆母本来身子就不好,在推搡间就不小心摔倒了,结果倒下去就再没能起来了。
刘家公子回家之后知道了这件事,就同李家五小姐理论,没想到没能讨到说法,还被那李家五小姐打了一顿。
平日里刘家公子已经够容忍李家五小姐了,可是现在他的母亲死了,他这个做儿子的怎么能咽得下这口气,所以一气之下就告了官。
李家五小姐知道事情不妙,就回娘家求助,她母亲使了银子给官府,逼得那刘家公子跳河自尽。
幸亏有打渔的经过,救下了刘家公子,刘家公子向那渔夫说起了这件事,正巧那渔夫的大哥认识张恒大人。
也算不上认识,那渔夫大哥经常送鱼去张府,所以就认识不少张府的下人,他深知张大人的为人,所以便去了张府求见张恒,将那刘家公子的事情同张恒说了。
张恒既然已经知道这件事,就绝对不会不管,所以就带着那刘家公子又去报了官。
因为张恒出马,所以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开了。
李家五小姐是虽说是李家庶出的姑娘,但是嫁人之后做了这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多多少少也是与李家缺乏管教有关。
一个庶出的姑娘对李家人来说用处也不大,所以他们就直接放弃了这个人,说让他们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千万不能徇私枉法。
因为那李家五小姐害了这么多条人命,所以就暂时关进大牢,秋后问斩,在大牢里,那李家五小姐也拿到了刘家公子亲自写的休书。
这两件事情对李家来说还造不成什么太大的影响,虽说名誉受损,但是好在他们处理及时。
之后整个李家做事都低调了许多,长辈们也告诫各房的人可别做出什么不该做的事情,不然到时候没办法收场,他们也就只有大义灭亲。
反正李家子孙多,少上几个也没有关系。
除了这些事,再就是西浩国那边,这大半年西浩国那边的事情,可要比东陵的事情精彩得多。
西浩几个皇子为了太子之位争得那是头破血流,最后还死了两个皇子,西浩皇帝因此大病不起,西浩的政事也全部都交到了大皇子手里。
大皇子乃皇后所出,但是奈何性子软弱,也害怕太子之位落到自己头上,一旦他当了太子,势必会成为其他人的眼中钉。
比起皇位,西浩大皇子更在乎的是自己的性命,若是命都没有了,还要这个太子之位做什么。
虽然现在朝廷的大小事情都是大皇子在处理,但是他也一直被其他皇子和朝廷的大臣牵着鼻子走。
他相当于就是一个傀儡,别人说什么,他就做什么,若是他不听话,那等待他的就只有死。
西浩皇帝妃嫔众多,这孩子也多,死了几个也没多大关系,不过因为死了人,其他人就更谨小慎微了,生怕下一个死的会是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