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离开惠京城也已经快半年了,这半年里,东陵发生了不少的事情,有苏婉央知道的,也有苏婉央不知道的,苏婉央不知道的就是夜离晨居然也来了这边城打仗。
千泽钰成亲的消息如此已经传得是人尽皆知,相信东陵那边也不可能没有任何动作,毕竟西浩有千泽钰在,才能一直打胜仗,若是没了千泽钰,这西浩毕竟也是一盘散沙,根本成不了事,所以只要解决了千泽钰,那么就能解决东陵边疆之忧。
只是千泽钰是何等聪明的人,他也不可能没有任何防备,虽然苏婉央听说千泽钰受伤了,但是看夜离晨的样子就知道他们这边也没有好到哪儿去。
而且这里是雷树城,是千泽钰的地盘,如今全城戒严,夜离晨恐怕插翅难逃了,不过她还是有机会趁乱逃出去的,只是带上夜离晨一起走,怕是就有些困难了。
苏婉央也不想跟夜离晨说太多了,她能够折回来救夜离晨就已经算是对他仁至义尽了,其他的,她也不会再多做什么了。
折腾了这一晚上,苏婉央也累了,于是她就在旁边收拾出一个能够躺人的位置来,不过也就只能躺着,这里没有床,也没有被子,就是想要生火取暖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就只能先就将这睡。
不过这一晚苏婉央睡得并不太安稳,她半夜醒来过好几次,有几次是冷醒的,有几次是因为做噩梦,不过她每次醒过来的时候房间里都是暗的,那几节这么短的蜡烛肯定也支撑不了太长时间,但是苏婉央还是会自己听房间里的动静,她听到房间里还有那个人的呼吸声时,她才会又重新睡过去。
第二天苏婉央醒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是日上三竿了,苏婉央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确认夜离晨是否还活着,夜离晨虽然有气,但是脸色却非常差,而且他居然还在发高烧。
苏婉央本来打算在第二天确认夜离晨死不了,她就想办法离开雷树城去找梅儿他们,可是现在夜离晨的情况并不是太好,如果她这个时候一走了之的话,那么夜离晨肯定是会死在这里的,苏婉央内心挣扎了许久,她内心有两个声音不停地在对话,最后她还是决定先留下来。
毕竟之前夜离晨也曾帮过她不少,这次他有难,苏婉央既然知道了,也不可能真的就一走了之,不过她现在所做的这些也只不过是报答夜离晨以前帮助过自己的那些恩,等还了这些恩,他俩就再也没有任何瓜葛了。
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帮夜离晨烧退了,苏婉央觉得夜离晨发烧可能是因为受伤的缘故,所以她就先帮夜离晨换了药,之后再出门去找找看有没有水。
他们现在可以不洗澡不洗脸,但是也要喝水啊,还有昨天苏婉央因为条件有限,苏婉央也并没有帮夜离晨清洗伤口,只是简单地给她止血上药而已。
现在夜离晨发烧了,就说明伤口有些发炎了,所以现在就必须先重新仔细地帮夜离晨把伤口清理干净,只是现在城里这么乱,苏婉央也不知道要到哪里去给他弄干净的水。
苏婉央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只能去偷,如果她直接问别人借水,人家肯定会觉得你奇怪,借其他像针线啊这类的物件也正常,可是还从没见谁去问别人借水的啊,所以就只能用偷的。
因为现在城里到处都有官兵在搜查,苏婉央也不能到处瞎晃悠,免得一不小心被认出来。
苏婉央先是打听了一下千泽钰的情况,说是千泽钰昨日受伤挺严重的,现在都还在昏迷中,而且还说他刚娶的王妃也被昨天那伙刺客给掳走了,他们再传说这些刺客抓自己是要来威胁千泽钰的,大家还说这次的刺客很可能是东陵混进来的奸细,因为前段时间西浩接连打了好几场胜仗,所以东陵的人没办法了,就只能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了。
其实苏婉央也没问夜离晨为何冒险来雷树城刺杀千泽钰,虽然擒贼先擒王没错,但是这里毕竟是西浩的地盘,到处都是西浩的士兵,夜离晨他们这样做也未免太冒险了一些。
因为昨日的事情,现在雷树城的各个城门口都有不少人把守,不管你是出城还是进城,都要接受严格的盘查,而且还会特地查看你身上没有没伤。
了解完雷树城的情况之后,苏婉央就直接去偷水去了,她又去了昨天她偷衣服的那户人家,她昨天拿了人家的衣服,但是也放了一只手镯在人家门口,就当是她花钱买的。
可是她再次光顾这家的时候,她发现自己的镯子并没有被人拿走,还放在昨天那个位置,后来她才发现这院子里居然没有人,看这院子收拾得这么整齐,应该是有人住的,不过现在好像应该是出远门了。
于是苏婉央就放心大胆地偷水,并且把院子外头晾的衣服全都拿走了。
夜离晨身上的衣裳全都是血,他也不能一直穿着这身衣裳,而且他们也不可能一直待在这雷树城里,必须得想办法出城,既然要出城,夜离晨再穿着她那身夜行衣恐怕就不合适了。
昨日为了去买药,苏婉央伤了自己的手臂,现在她提着这桶水是真的有些费劲。
把水回去的时候,苏婉已经是累得满头大汗,除了提这桶水,苏婉央还从人家家里顺走了盆,烧热水的壶还有干净的毛巾和一些男人的衣服。
那户人家家里的衣服有男有女,看来是一对夫妻,应该是去省亲或者是一起出去做其他事情了。
把东西拿回来后,苏婉央就开始在屋子里烧水,不过苏婉央也不敢把火烧得太大,免得这烧火的烟跑出去之后,会有人查过来。
苏婉央把水烧上以后,就把拿来的衣裳全都搭在夜离晨身上,然后又喂了他几口水喝,之后苏婉央就专心烧着热水,不过整个过程苏婉央也不停地往夜离晨那边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