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8、赵瑁,你在教朕做事?
    翌日清晨,大明早朝。

    朱允炆已经得到了通知,开始以皇长孙的身份,入朝听政理事。

    虽然仅仅只是入朝听政,连个官位都没有,但这已是很大的进步了。

    朱允炆知道争太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更何况自己这位皇孙,在朝中本就没有地位。

    自己一定要先在朝中建立威望,让朱元璋重新认识自己,届时他才有继位的资格。

    “诸位叔叔们好!”

    当诸位藩王们来到午门外,经过朱允炆身边的时候。

    朱允炆按照大明的规矩,以后辈的身份,客客气气跟他们挨个打了招呼。

    “嗯!”

    “不用行礼了!”

    包括秦王跟宁王在内的大部分藩王,在朱允炆身旁走过,只是淡淡地应了一声。

    他们甚至是看都没看朱允炆一眼,那表情俨然把他当成个可有可无的下人了。

    显然这些藩王们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连跟他虚与委蛇都不屑了。

    只有燕王朱棣在经过他的时候,才特地停下来,和蔼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侄儿,来朝中听听政务也挺好!这也是对你的一种历练!”

    “好好跟着你皇爷爷跟各位叔叔学,将来有机会,四叔举荐你去地方当个知县!”

    “好好努力吧,侄儿!”

    虽然朱棣以一个叔叔的身份,很关切地关心了朱允炆一下。

    但朱允炆明白其实他也只是为了维护自己贤王人设,做给百官看看样子而已。

    其实朱棣跟其余的藩王一样,根本没把朱允炆放在心上。

    还什么将来有机会举荐他当知县,这简直是对皇长孙的极大侮辱。

    堂堂的帝王之才的皇长孙,竟然卑微地当个知县,亏朱棣还觉着自己挺美呢。

    “多谢四叔!侄儿一定不会让四叔失望的!”

    朱允炆听到朱棣的话,只是嘴角微微一笑,并没有过多争辩。

    他明白在这个朝中,一切靠实力说话,只耍嘴皮子是没用的。

    等到未来这些藩王们,全都臣服在自己脚下的时候,他们就会明白今日他们的失策。

    朱棣又用赞许鼓励的目光看着他,用厚重的大手拍了拍他的后背。

    紧跟着朱棣这才追随其余藩王离开,忙活着去跟百官拉关系了。

    “吱呀!”

    百官在午门外等了一会,早朝的时间到了,午门打开后文武百官鱼贯入朝。

    朱元璋很快在锦衣卫的簇拥下来到太和殿,百官山呼万岁之后早朝正式开始。

    “诸位爱卿有事尽快启奏!”

    朱元璋并没有着急先说太子的事,他先集中精力处理了朝中的政务。

    毕竟立太子的事情可以等待,但每天的政务是不能耽搁的。

    等到百官们你一言我一语,把朝中的事情说得差不多后。

    朱元璋看没什么大事了,这才缓缓提起立太子的事情。

    “先太子朱标不幸夭折,朕实在是十分痛心!”

    朱元璋抬起头来,双目精光四射地在百官面前扫过。

    在这位心狠手辣的开国之君注视下,文武百官们纷纷觉着有些毛骨悚然。

    “虽然国不可一日无储君!但此时朕仍觉悲痛,所以实在不愿现在另立太子!”

    “朕在仔细思考之后,决定在三年之内,太子丧期之内,绝不另立储君!”

    “以后立太子的事情就此作罢,诸臣谁也不可再提立太子之事,明白吗?”

    文武百官们本来以为朱标死了之后,朱元璋一定会再立太子的。

    毕竟此事可关系到大明的未来,而朱元璋可是很看中大明前途的。

    可他们万万都没想到,朱元璋竟那么沉得住气,竟然并不着急此事。

    想到堂堂的大明帝国竟然每个太子,百官们瞬间都不淡定了。

    礼部尚书赵瑁忧心忡忡,他赶紧急不可耐地站出来,试图劝谏朱元璋改变主意。

    “陛下虽然爱子情深,但这不立太子……实在是于礼不合啊!”

    “太子乃一国之本,陛下不立太子,大明朝政不稳,百官无所适从啊!”

    “先太子朱标虽然优秀,但陛下您又不止他一个儿子,诸位藩王他们……”

    赵瑁的确是为了大明朝政考虑,觉着如果不立太子的确很不好。

    然而可惜的是朱元璋主意已定,又怎么是赵瑁能劝告的了的呢。

    朱元璋不立太子自然有自己的深意,哪里是赵瑁能理解的。

    因此不等到赵瑁的理由说完,朱元璋就脸色一沉,打断了赵瑁的一番话。

    “赵瑁,你现在……是在教朕做事?”

    “这立不立太子乃是朕的家事,什么时候轮得到你来说三道四?”

    “朕看你这个礼部尚书当久了,就不知道尊卑了对吧?来啊,把他拉下去,打三十大板!”

    狠毒霸气的朱元璋怎么是赵瑁能左右的,他立刻就下令锦衣卫对着赵瑁动手。

    当然此时朱元璋对赵瑁动手,也不只是教训他,也是在杀鸡儆猴警告别人。

    朱元璋深知现在绝不是能立太子的时刻,所以未免其余人多嘴,就利用赵瑁提醒他们。

    如此一来其余藩王跟百官们知道他的决心后,就绝对不敢再对立太子一事说三道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