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003 子时升堂审冤魂
    连年大旱,必有冤情。包拯这才令人查访,没想到竟是窦娥冤。

    关于这桩案子,作为穿越者的包拯,始末早已了然于胸。

    张家父子想娶蔡家婆媳,霸占蔡家家产,百般赖在蔡家。而毒死张老汉的,并非窦娥,恰恰正是张驴儿自己!

    他本想毒死蔡婆,逼窦娥就范,没想到那碗羊肚汤被张老汉误食。

    “好个大胆刁民!”

    穿越而来,但融合了原本记忆,脾气性情也受到一些影响,对于罪行深恶痛绝。包拯脸色一黑,决定重审此案。

    “大人,原告喊冤,被告应招,方能成案。”

    听说包拯要重申窦娥一案,公孙策不禁皱眉,说道。

    “此案尚无原告,如何升堂?”

    窦娥生前只剩两个亲人,生父窦天章和婆婆蔡婆。如今窦天章下落不明,蔡婆也在去年病故。所以纵使窦娥冤情动天,也无人替她鸣冤。

    “今晚子时,本县升堂,届时自有原告!”

    公孙策所虑之事,包拯又怎么会不知道,摆摆手说了一句,接着继续品茶。

    “子时升堂?”

    张龙赵虎面面相觑,公孙策也是一脸不解,日劳夜歇,就算是衙门口,又哪有半夜升堂的说法?

    再看包拯,嘴角一抹微笑,仿佛胸有成竹。

    众人虽然疑惑,但也没有多问。一晃几个时辰,等到子时,包拯头戴双翅乌沙,身着绿色官服,来到开阳县大堂。

    啪!

    包拯端坐公案后,惊堂木重重一拍,一声大喝。

    “升堂!”

    “威武!”

    两班衙役,以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人为首,手持水火棍,沉声呼喊,大堂上下瞬间一片肃穆。

    另外公孙策坐于角落小案,手持笔墨,准备记录。展昭右手扶着巨阙剑,站在包拯身旁。

    一切准备就绪,可是再看堂下,空荡荡没半个人影。

    公堂乃庄严肃穆之地,众人不敢胡乱言语,但心中难免嘀咕,这深更半夜的,升的哪门子堂,又哪来的原告?

    “本县包拯,上受皇命、下乘民意,任开阳县令,今子时升堂,重申窦娥一案!”

    包拯面无表情,字字铿锵,回响在大堂之中,接着又重重一拍惊堂木,喝道。

    “冤妇窦娥,还不速速前来!”

    窦娥?窦娥!

    听到这话,众人瞬间吓了一跳。就算江湖豪杰的王朝等人,也不禁吓得腿肚子转筋。

    包大人刚才的话,竟是要传鬼上堂。时间选在子时,莫不是为了审鬼!

    “这怎么可能!”

    对于包拯,众人无不敬仰信服,但这子时审鬼,未免也太玄乎了。所有人瞪大眼睛,都是一脸的难以置信。

    呼!嗡!

    就当众人惊疑不定时,平地一股冷风,在大堂之中回荡。吹得众人衣襟猎猎作响,就连桌案也微微摇晃。

    “怎么回事……”

    众人吓了一跳,这大堂之上,房屋之中,怎么会平地起风?难道真的有……

    啪!

    正当众人胡思乱想之时,包拯又是一拍惊堂木,大声喝道。

    “冤妇窦娥,速速上堂!”

    哗啦!

    一声轻响,县衙大门忽然被一股强风吹开,众人眼角一瞥,隐约看到一个模糊黑影,驾着阴风进了大堂。

    “哎呦妈呀!”

    “我肚子疼,哎呦,忍不住了!”

    “大人告罪,我老婆生孩子,我得回去了。”

    “我家母猪产崽,我也得回去看看。”

    “我老娘要给我生个弟弟,我爹一人搞不定,我也得先走一步。”

    ……

    堂上阴风阵阵,两班衙役吓得两股战战,紧接着纷纷告退离开。转眼间,就只剩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人。

    子时审鬼,到底太过骇人,普通衙役畏惧也是常理,包拯并不见怪。

    此时再看,包拯端坐‘明镜高悬’匾额下,昏暗烛火映照,额头月牙散发着淡淡光芒。

    “堂下何人!”

    天眼已开,窥见堂下跪着一名女子,一生素衣脸色苍白。

    “回禀大人,冤魂窦娥。”

    女子瑟瑟发抖,不敢抬头直视包拯,低声应答。

    “窦娥,你有何冤情,可说于本县!”

    “大人,冤魂冤枉呐!”

    ……

    包拯审问窦娥,其他人则面面相觑。不论博学多才的公孙策,还是武艺高强的展昭,他们都看不到鬼魂啊。

    所以此时在他们眼中,只有包拯一个人在自说自话。

    “莫不是……”

    众人相视一眼,难道是因为缺少原告,无法立案,包大人这才自导自演了这么一出?

    “你之冤情,本县尽已知晓,可将状纸呈上。”

    正当众人暗暗点头,心说包大人果然高明时,只听包拯如此说道。而紧接着,一张字字鲜血的状纸,忽然凭空出现,就这么悬浮半空,仿佛有人双手托举!

    “我的妈……”

    刚才还以为看破机关,看到这一幕众人不禁又吓了一跳,就连王朝四人,也两腿一软差点坐地上。

    也就公孙策和展昭,勉强保持镇定。但一个笔墨浸透宣纸,一个宝剑出鞘一寸,显然也都吓得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