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却说袁术夺取了帝位,自然有人对他以目谋之,但是这个人一时还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反倒是原为董卓老臣的王允,这时快要恨袁术恨的入骨了,整日闷在家中空想如何扳倒袁绍。
真是奇怪了,当初邀请袁术进长安的也是他王允,袁术进长安逼死董卓的时候欢欣鼓舞的也是他王允,怎么现在还是他王允,反而一心想要再把袁术推下帝位呢?
其实也不难理解,王允只是没想到袁术这么难控制罢了。
袁术一进长安,文武百官便夹道相迎,为首的便是他王允,众人便只是一股脑地说他袁术的好话,说那董卓如何欺男霸女招摇过市,长安百姓如何恨他入骨,大汉如何岌岌可危,正需要如袁术一般对汉室忠心耿耿的将领来一挽危局。
言切意诚,恍惚是遇到了黄帝再世一般。
然而袁术的反应就很值得玩味了,他只听着那王允一人说话,任他磨破嘴皮子也不做什么反应,然后在身旁将领的簇拥下直奔皇宫而去。
至于那些夹道欢迎的朝中大10臣们,他连看都没看一眼,
王允也是为官数十载了,看袁术此时一心只想着面见皇帝的热诚样子,便也不多说什么,只把长安城内的布防情况说了,把刘协如何期待他来说了。
王允说的时候一边慢慢地说一边偷偷观察袁术的神色,只见他脸上波澜不惊,唯独在王允提到传国玉玺时表情变得微妙了些。
这袁术,不会.....
王允心下一惊,一时有种大难临头的预感,但是又不好发作,只是不再多嘴,直领着袁术奔皇宫而去。
袁术面见了汉献帝,便也毕恭毕敬的,看不出个一二,笑呵呵的。
一旁的王允看着,却禁不住心下恶寒,似是有引狼入室、为虎作伥之感。
当夜王允一夜无眠,想破了头却也想不出个好的办法。
虽说这袁术现在看上去人畜无害,但是依他的反应,王允多半看得出他的野心。
若是这袁术真就不讲求甚么君臣之恩臣子之义,把汉帝废了,自立为帝,该怎么办?
王允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个算不上对策的对策。
第二日,晨间上朝,王允看见袁术立在如往日董卓所站的位置,知道所猜测的是对的了,心下暗暗叫苦。
这袁术,真把长安当成自己家了啊。
第一日就要如往日董卓一般,那再往后岂不是连董卓也不放在眼里了?
董卓当初是皇帝之下第一人,现在他袁术要超出董卓,怕不是......
王允默默哀叹,心下一股悔意。
当初正是他一人挑起事端,使计将董卓杀于床铺之上,迎袁术进长安。
现在出了事情,也只好怪罪他一人。
若是他袁术真就夺了帝位,他王允就是千古罪人!
若是同僚因此而失了官职,他王允就是乱臣贼子!
王允心里苦啊。
不过他多少想好了对策,今天一早就已经叫工匠去安排了,三日之内便可完工。
这袁术,总不会连三天都等不了吧?
王允的算盘打的响。
他一向会算计。
只是算计的结果常常令人啼笑皆非。
果然,不久之后,袁术正如他所料,废了汉帝,强迫汉帝献上“传国玉玺”。
可惜他不知道,那玉玺早就被他王允掉了包。
虽说袁术一掷千金挥金如土,见多识广,可是这玉玺他又怎么有机会得见?
王允找工匠粗略仿制了一个,他也无从看出来。
之后每日,当袁术把玩着那块王允叫人用粗糙玉石原料仿制成的传国玉玺时,王允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心满意得。
真正的玉玺。现在正静静地躺在某个陵寝中。
王允盘算着,等待将来有朝一日,袁术不复强势的时候,拿出来给他致命一击。
只是那日子不知何时才来,而现在王允却只能默默地忍受着老年被罢的苦楚和昔日同僚的责骂。
而同为算计董卓的人,吕布的日子过得反而是很滋润。
返回长安之后,一时之间,不但没有人给他安上骂名,反而一时之间整个长安的人都觉得他是为民除害、为国建功的英雄人物。
就是之前与他只是点头之交的几个大臣,现在见了他也是一脸热情。
更别提那袁术单单只接见了他一人,言辞之间满是诚恳,邀请他来自己手下谋个职位。
吕布有点受宠若惊了。
在他的观念里,自己明明是把身为自己义父的董卓,嗯......
也不能说是直接杀了吧,但是至少还算个见死不救?
这起码还算是个不仁不义的行为,是应当受到责罚的。
可是从回国后自己收到的待遇来看,自己反而还比没做这件事之前声望更高了。
所以说,自己眼中的不仁不义,在他人眼中看来反而是值得歌颂的、救国于水火之中的做法?
吕布默然。
董卓即死,吕布与王箐便顺理成章地结为了夫妇。
然而毕竟是前人刚故,便也不事操办,吕布、王箐、王允在家中摆了席酒,便算是认了亲。
说实话,587吕布能活着回来,王允很意外。
在他的设计中,吕布本应该是已经和董卓死在许昌了。
没想到他吕布宁可背信弃义。
所以说,自己眼中的吕布其人,事实上反而与他想的大为不同?
王允默然。
然而毕竟算是亲家,王允对吕布也是知根知底,言谈之间就少了很多外面人的客气。
宴席到一半,王允将王箐支开,只与吕布对饮。
王允对吕布说:“吕公之事,我已略知一二。然吕公知否,公即背信弃义,置义父子之情于不顾,又何来人人拥戴?”
吕布不语,只闷头喝酒吃饭。
王允又说:“公即为天下除害,自应人人戴矣,然公虽为百姓所戴,却不容于袁术之眼。”
“袁术何人也?长安之魁首也。奉先公不义于董卓,袁术必有顾虑,是畏公反也。”
“虽一时以礼待之,然实不将公为心腹也。”
吕布依旧不语。
许久,桌上已无酒食,两人却仍无起身之意。
半饷,窗外淅淅沥沥有雨至,亦滂沱如幕,后竟如河如瀑。
彼许昌旱也,不碍长安涝也。
仲家元年,长安大雨三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