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五十八年,大汉元始初年。
元始这个年号,是刘昊经过反复考虑,并和礼部官吏与政务院各位部长精心讨论过后选择的。
何为元始,指万物开始之初。
元始一词,正对如今新兴的大汉,这是有寓意的。
正如乾隆皇帝的年号乾隆,这寓意天道昌隆,代表大清国如日中天。
元始初年,无论是北方的满清,还是南方的大汉,战事很诡异的平息了。
双方不再进行大规模的交战,但各地非但没有因此放松警惕,反而无论是满清还是大汉的官吏,都有种风雨欲来的感觉。
很显然,双方现在都在积蓄力量。
下一次战争开端,必定是石破天惊!
......
金陵。
刘昊现在正在进行新一番的改动。
开国皇帝就这点好,权威无人可挡,可以任意更改一项事物。
刘昊原本是按照后世政务院来设置六部的,后来因为立国加上与各国外使交流,又设置了礼部02。
现在大汉毕竟是立国之初,一切都是新生的,不想后面一旦体系僵硬了想改变很难,所以刘昊开始进行新一番的改动不会遇到什么大的阻力。
设置礼部是一方面,同时刘昊又将水师正式更名为海军,与大汉陆军同等,参谋部下属也正式分为陆军部和海军部两个完全不同的部门。
参谋部统筹全局,对陆军部和海军部有管辖职权,而陆军部和海军部又下辖作战处、参谋处等处,进行更细一步划分。
同时装备部也正式列出海军处来,与陆军处对等。
而工商部,刘昊也彻底确立了工部和商部两个副部长的权利。
同工商部的还有民政部。
这些部的部长都是跟着刘昊多年的老人了,如今一个个也位封郡公,成为开国功臣,刘昊不想让他们握着太大的权利。
人权利太大,难免有野心,生出不该生的心思来。
刘昊是个念旧的人,这些老人个个都熟悉这方面的政务了,刘昊也用着顺手。
如果哪天他们要是犯了什么事被下狱,刘昊也不忍心,所以趁早分化一下各部,免得以后留下什么擅杀开国功臣的名声。
大朝会每个月是会进行两次的,月初一次,月中一次,用来汇报各地事宜,和对全国战略进行一个统筹。
“如今,我大汉的铁路已经延伸进天府,江南三省之地的铁路也开始进行修缮,金陵铁路进度很快,预计六月就能与南方主干线接通。”
“年底之前,我大汉各省主干道会全部接通,同时会进行副干道修缮,通往各府的铁路,交通部会根据当地地形进行先后开工。”
“以江南三省为例,各府之间通往省城的铁路,已经开始修建。”
听着汇报,刘昊点点头:“铁路一事,乃利国利民之举,此乃联系我大汉各省各府之枢纽,务必要关切。”
“各省财力不同,交通部也要根据情况进行补助,不能因为修铁路,而导致一府财政枯竭,一时半会儿修不完,那就分批修建。”
“而且各府没钱,商人们还没钱么?铁路民用、商用皆可,让各府shi长与那些大商人们去谈,他们懂得铁路的便利和重要性,应该会给各自的家乡出资的。”
说着,刘昊看向军部:“军方铁路要跟进,军用不同于民用,百姓不用铁路可以坐马车,如今我大汉这么多将士火炮,铁路之重,必须要各省各府联通,这一块,交通部要和军方配合。”
铁路只是个开头。
刘昊要在元始初年,开始对大汉今后的走向进行政策布局。
坐在皇位上,十二冕旒垂下,朝堂上的大臣们看不清刘昊的表情,只能听到刘昊那平淡却充满决心的话:
“如今我大汉已定南国之势,虽两湖为平,但汉军一至,旦夕可下。今天朕要说的,是关于土地改革之举。”
“王朝更替为何两三百年便有?当真全是天道轮回,是五行交替?朕信天命,亦信人心。”
“但凡王朝末路,除朝堂腐败,帝王昏聩之外,军备羸弱,百姓困苦,无不是重要缘由。”
“说到底,全因二字,土地!”
一听这两个字,满朝文武无不一震!
他们知道刘昊要弄个大动作,但没想到开国之初就要对土地下手。
古往今来但凡开国之主,都要对土地下手,为何,还不是要给有功之臣分发土地,给有功将士分发土地。
刘昊继续说道:“土地兼并,实乃王朝覆灭之重要原因!历来官吏与当地豪绅勾结,欺占百姓土地,没了土地农户只能给这些豪绅当佣人,或者成为流民!”
“朕,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因此土地改革,势在必行!”
“传朕的旨意,大汉各省、各府、各县清查治下百姓人口、土地数量,统一进行改革!”
刘昊这命令下出来,很显然是冲着那 些占据了大量土地的地主豪绅下手了。
当然,刘昊也不是不给补偿:“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士绅,朕也不会强行征收他们的土地,财政部会给各省、各府拨款,进行赎买,当然土地价值,要国家规定。”
说完后,刘昊给了这些大臣们一个时间来消化反应。
这次大朝会,可不仅仅是金陵六部和军部,各省的省长和省府重臣,也是要参与的,而金陵府的shi长,肯定也要参与。
刘昊给他们时间消化后,继续说道:“土地改革一事,事关重大,各位爱卿,务必要体会朕的用心,对士绅进行安抚,与百姓说明情况,不要引起骚乱。”
“除了土地改革一事,朕犹为关心教育!”
“教育惠及国家,乃国家培养人才所必须,自即日起,教育要普及。军方内部,已有对军队内部的读书识字计划,因此,教育部,只需考虑各省即可。”
“朕要每一府、每一县,都有学塾,对此,朕已有计划。”
“凡乡镇,需设立学塾,供孩童启蒙,县设县立小学,府设府立中学,省设省立大学。日后无论科考,还是国家选拔人才,都以学历为主。”.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