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无非是巧合罢了!”
崔干牙关紧咬,脸色青黑的瞪了一眼李长歌。
这一刻的崔干心中,懊恼与愤怒,都冲出了天际!
他在让山东世族卖粮食的时候,可万万没想到会有今日!
当初以为自己占了大便宜,现在看来,是亏到姥姥家去了!
尽管崔干已经明白自己是中了李长歌的算计了,但是身为山东世族的掌舵者,崔干怎么肯承认自己被李长歌耍了?
更何况,天数无常,向来缥缈难测,即便是袁天罡李淳风这样的术士大师,也没能提前察觉到灾变,李长歌是如何得知的?
所以,崔干此刻只得以巧合二字,来淡化李长歌未卜先知的猜测。
“崔相说的对,天道常变易,运数杳难寻!
李上卿与户部尚书王珪勾结奸商转移国库,与山东蝗灾,是两件事情!
请陛下先治李长歌欺君乱权之罪!”
“是啊陛下,一码归一码,蝗灾乃是意外,并不足以洗脱李上卿贪污国库的罪名!”
有了崔干这句话,山东世族的官员们,也纷纷继续不要脸起来,众口一词的要把这两件事拆分开来,好把李长歌拉下马!
见此一幕,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不禁微微摇了摇头,目光中露出鄙夷之色。
山东世族好歹也是大儒辈出的庞然大物,今日这般作为,着实是有些太丢人了些!
李靖和秦琼程咬金这些武将大佬们,更是微眯着眼眸,暗中唾弃崔干等人的所作所为。
做错了要认错,输了就要认输,这么浅显的道理,连战场上的寻常士兵都明白,这群山东世族的所谓大儒,难道都不懂么?
御座上的李二,看着群情激奋的崔干等山东世族官员,眼中更是浮现出一抹发自心底的愠怒。
虽然不知道李长歌提前令户部收购粮草,是否真的是对蝗灾早有预料,但毋庸置疑的是,正是因为户部提前收购了大量的粮草,才让朝廷和李二,有了赈灾的资本,不至于太过被动!
而且,因为山东世族以及一些囤积居奇的商人,将存粮尽数以斗米十钱的价格卖给了国库,也就导致了在蝗灾发生之后,他们没有办法囤积居奇,售卖天价粮食!
也就没有机会鱼肉百姓,放高利贷兼并土地与人口了!
在李二看来,李长歌此举无论是有心还是无心,都无疑是挽救了大唐的国运一般!
李二的心中,更是对自己任命的这位少年上卿,充满了感激之意。
而现在,崔干等人却依旧为了一己之私,强行攻讦李长歌,攻讦大唐的功臣。
饶是李二对山东世族再是隐忍,此刻也都忍不住了!
“够了!
李上卿为国屯粮,实乃我大唐的大功臣!
如此功臣,朕厚加赏赐还怕不够,怎么还能加以惩罚,崔相之言,岂不是要让朕背负昏君的骂名么!”
李二的声音不高,但是话中之意,却分明是动了真怒,顿时让崔干等人,一个激灵!
因为崔干忽然反应过来,御座上的这位,是大唐至高无上的皇帝!
虽然李二为了朝局的平衡,对山东世族多有隐忍。
但是真要到了大唐的统治被威胁到的时候,李二绝不会像现在一样对山东世族隐忍。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不只是说说而已!
更何况,李二这个天子,可是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马上天子!
龙有逆鳞,触之则怒。
真要是触怒了李二的底线,即便山东世族可与皇权叫板,李二也会不惜一切代价,大开杀戒!
李二对山东世族隐忍的前提是,天下稳定,四海安平,山东世族以及他们所统御的人口土地,都为大唐当差纳税,都是大唐的子民。
太平时候,李二当然不可能对自己的子民大开杀戒,毕竟损失的都是他自己的百姓臣子。
但一旦大唐的江山有了倾覆的危险,那就不一样了!
“臣失言!”
被冷汗浸湿后背的崔干,当即垂下了头颅,向李二认怂。
权力的博弈,归根结底就是你进我退而已,只要牌局还在,一时得失,对崔干来说不算什么。
“李上卿未雨绸缪,提前屯粮,有大功于国。
朕特加封为蓝田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以示嘉奖!”
崔干认怂了,李二也没有紧追不放,而是话锋一转,直接给李长歌封了侯。
顿时让所有人都不禁一震。
一个实封的一千户侯爵!
要知道自从大唐开国后,世袭的爵位,便难以获得了。
李靖这些国公们的爵位,都是靠随着李二南征北战,建立大唐的开国之功,后人再想获得这样的爵位,几乎不可能。
而如今,李长歌年不过十二,便被封为了开国侯,距离国公爵位,只有一步之差!
如此封爵,堪称十分难得!
并且,李长歌如此年轻,又有着上卿的宰相实权,未来建功立业,国公之位也不难得!
甚至连国公爵位,也很可能只是开始而已!
但是此刻,却无一人反对。
因为李长歌的功绩,确实当得起这个爵位。
像崔干等山东世族,这个时候也不敢再去拂逆李二。
“谢陛下!”
李长歌淡然领旨,并无太多的惊喜,区区一个侯爵,对李长歌而言不算什么。
毕竟他的目标,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一人!
“李上卿,粮食一事是你准备的,关于赈灾,朕也想听听你的意见。”
李二目光灼灼,饱含着希望看着李长歌道。
这一刻,他不再把李长歌当成一个小辈看待,而是将李长歌当成了一个真正的一代名相。
“回陛下,臣对于此次蝗灾,早有预案,户部收粮只是其一。
虽然户部收购了市面多余的粮草,但是粮食储备,却依旧大为不足,难以撑到明年开春。
所以,朝廷不可直接向百姓发放赈灾粮,首先需要让百姓自行扑杀蝗虫,或是油炸、或是烧烤,用以充饥。
至于扑杀工具,臣早已令工部做出了许多竹网竹篓等,可立刻分发给百姓,捕捉蝗虫!”
听李长歌说到这里,工部尚书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李长歌之前去工部,并非是找茬,而是早有预料!
至于扑杀蝗虫充饥,满朝文武倒没有太过的意外,毕竟古人只是生产力不发达,却不是傻子,在饥荒时代都能吃草根啃树皮甚至人相食,不可能放着蝗虫不吃。
“第二,各地官仓可以适当的放粮,但不可无条件的赈济。
百姓中的老弱妇孺,每人每日供给二两米粮。
至于百姓中的青壮,每日只供给稀粥一碗。
若是想要吃饱,则需要前往各地官府报名,参与兴建水库、平整官道、开挖河渠等劳动。
参与劳动者,每人每日供给一斤粮食。
如此,便可赈济百姓的同时,又能建设大唐,还能避免不劳而获的懒汉浪费国家粮食。
臣姑且称其为,以工代赈!
至于具体的条例和一些可行的工程提案,臣已尽数列在了奏折里……”
李长歌这番话一出,不仅李二眼前一亮,就连房玄龄杜如晦等宰相,也全都被震惊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