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之乱后,天下纷争不断。
百姓流离失所,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为什么诸侯起兵,总是缺粮?
当然是因为没人种田了。
种田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百姓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好不容易到了收获的季节。
结果匪寇、官兵把粮食全部收缴。
百姓到哪里哭去?
因此,越来越多的百姓不种田。
黄巾来了?
那就跟着黄巾混!
打家劫舍。
这也是黄巾杀不尽的原因之一。
只要是百姓,就有可能成为黄巾军。
枣祗大胆地提出了屯田之策!
亦战亦耕。
农兵合一!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民众大都过着这样的生活。
动不动就掀起几十万人的大战!
后来魏武卒的出现,让众人明白了一个道理。
精兵非常重要!
渐渐地,农兵分离,士兵变成了一种职业。
募兵制也渐渐完善。
然而。
随着乱世降临,军队越来越多,没人种田了怎么办?
所以恢复屯田制度,非常重要。
百姓自己种田,容易被世家大族欺压,被官府欺压,被匪寇欺压。
导致辛苦一年,颗粒无收。
枣祗的“屯田制”,就是用官府的名义去种田。
世家大族有这个胆子和官府为敌?
肯定要掂量。
哪怕是贼寇,也要担心报复。
屯田制,完全符合当下的国情。
枣祗和韩浩人微言轻,只好找到郭嘉,希望郭嘉向曹操谏言。
郭嘉一听,果然感兴趣。
此举能够恢复生产,让百姓安居乐业。
还能扩充军粮!
何乐而不为?
于是郭嘉向曹操举荐二人,没有丝毫的贪功。
这让司马朗大失所望!
韩浩是河内人,而司马家族是河内的大族!
他主张屯田制,首先拜访了司马朗!
而司马朗觉得可以坑郭嘉一波!
于是建议韩浩去找郭嘉。
如今郭嘉风头正盛,只要他欺负韩浩、枣祗没有名声,昧下功劳。
那么司马朗就可以站出来,指责郭嘉!
并且拉枣祗、韩浩一把,让他们感恩戴德。
没想到郭嘉完全没有贪功的意思,直接举荐给了曹操!
全身而退。
司马朗的谋算落空了,心里非常不爽。
“郭奉孝年纪轻轻,竟然能够抵挡如此诱惑,想要将他扯下神坛,任重而道远啊!”
同时,司马朗也好奇。
到底是谁,能教出如此弟子?
品行端正,一点毛病都挑不出。
在大事上,更是头脑清醒。
司马朗自叹不如。
“看来我们司马家族,需要继续潜伏,等待时机。”
很快荀彧也收到了情报,暗骂司马朗昏庸。
这不是凭白无故给郭嘉送功劳吗?
举荐之恩,足够让枣祗、韩浩感恩戴德。
曹操也会更加信赖郭嘉!
身为顶级谋士,荀彧当然看得出屯田制的厉害。
相信不久后,一定会推行到曹操治下!
甚至全国各地。
曹操与郭嘉商讨过后,决定先于许昌试点。
随后就是浩大的工作。
首先是分出兵丁、收拢流民,拥有足够的人口后,开始丈量土地,将无主之地,收为国有。
这不是一两个月之功,没有一年不见成效。
因此郭嘉并没有过多关注。
反而是南方,引起了他的警觉。
公元191年,袁术让孙坚去攻打刘表。
孙坚被黄祖射杀。
袁术收养了孙坚的长子孙策。
孙策可谓是人中豪杰!
他统帅兵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袁术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却遭到了袁术的猜忌。
孙策瞬间失去了身份和地位,赋闲在家。
所幸有好友周瑜相伴,这才不至于感到无聊。
袁术罢免孙策后,开始了新一轮的争权夺利,分化孙策的兵马,以及消化他打下来的领地。
孙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内心在滴血。
“袁术并非明主,公瑾,你愿意陪我北上许昌吗?”
周瑜没有丝毫的犹豫,与孙策携手同行。
袁术得知孙策离开领地,不仅没有阻拦,还显得非常高兴。
再怎么说,孙策都是他的功臣,突然打杀了,以后还怎么收买人心?
他能够想通自己走,还省了袁术很多事。
袁术也趁机从汝南搬迁至寿春,开始发展淮南之地。
别看他占据的地盘小,可都是富庶之地。
实力不在袁绍、曹操之下!
这是袁术争霸天下的资本,当然要好好经营。
孙策得知袁术的态度,则是更加心寒。
对袁术,他没有丝毫的留恋。
只是觉得非常可惜!
竟然帮助了一个白眼狼。
周瑜一路安慰。
不知不觉,二人来到了紫云山,竟然误入迷阵。
“这条路,我们之前好像走过。”
周瑜疑惑不解,看着无尽的岔路,陷入迷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