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四海心中震动,此事如同一团谜团一般牵扯着他,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启禀王上,先前姜天明曾放出狂言。
让我吴国十日之内奉上石将军胞弟人头,否则便会对我吴国用兵。
如今吴姜两国边境,姜国北武军大动作不断。
而疆界十万银甲军已经折损五万,兵力劣势于姜国。
微臣认为当下之急,当尽快增兵南下,以免边境失守!”
吴四海思量之间,吴国任司马之位的糜骁突然奏禀道。
糜骁身躯凛凛,肤色微黑,身上有着一股铁血之气,一看就是行伍出身。
话音响彻朝堂,也是让不少大臣纷纷附议。
眼下姜国新君继位,动作频频,吴国诸臣都没有与其打过交道。
谁也摸不准对方说的是真是假。
正因为如此,所有朝臣才更为警惕。
据姜国暗谍奏报,姜国新君在臣民心中极得人心;
甚至继位当日,王城之中有天降异象,众人虽不知其真假,但却多多少少心中添了几分警惕。
吴四海听到糜骁的奏禀,心中也是不置可否。
眼下此事确实不能大意,姜国虽说自国力上,不如吴国。
但其毕竟是大夏皇朝四大最强的诸侯国之一,远非其余的小国可以比拟。
以五万对十万,吴四海还没有膨胀到如此地步!
因而对于糜骁之言,心中也早就有了计较。
“糜卿所言有理,着令石青栢领兵十万增援边城黄石,不得有误!”
“微臣领旨。”
自武将行列,一位身长七尺,虎背熊腰,着将军铠甲的大汉立刻出列,领命接旨。
此人正是石剑松的胞兄,也是吴国一名上将,军事能力过硬。
有对方领兵防备因其胞弟之事可能引发的两国战事,也是再适合不过了。
吴王下令,一时间吴国众臣也是心中纷纷松了一口气,口中高呼圣明。
众臣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另外的方案。
比如用石青栢胞弟,原姜国境内青山剑派掌门石剑松的项上人头,换取两国不起刀兵。
且不说吴国兵力本就强于姜国,就当当石剑松为吴国大计卧底姜国十余年。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吴国也不能够让其寒心。
若是真依照姜天明所言,奉上石剑松人头换取两国和平。
吴国以后将以何等姿态立于诸侯国,立于大夏皇朝?!
更何况吴四海作为吴国有史以来最有雄心壮志的国君。
此等灭自己志气,涨他人威风的建议,只要谁提出来,就必然会令吴四海极为不喜!
如此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在场都是浸淫官场多年的官员,哪里会这点君心都猜不透。
……
九月初一。
这一日大夏皇朝境内东南疆界,发生了一件轰天动地的大事。
屯兵吴国边境线的姜国北武军团,在经历过数日的按兵不动之后;
突然一反常态,大军疾驰挺近,直接越过姜吴两国边境线,踏上吴国疆土。
踏上吴国疆土之后,姜国北武军团目的明确,直接兵压吴国边城黄石城。
黄石城作为吴国边城,虽说城池异常稳固。
但由于先前统帅以及五万银甲军统统身死,防守亦是处于极为薄弱的状态。
剩余的五万银甲军即便经斥候得知姜国北武军越界。
却也只能选择龟缩不出,想要据城池之固抵挡姜国大军入城。
以便拖住战机,等候吴国援兵。
现今黄石城守将乃是呼延博之弟呼延烈。
在经过斥候打探到姜国的北武军团携十万之势,兵压黄石之时,呼延烈面色亦是极为难看。
如今在黄石城之中。
主将呼延博以及五万银甲军死于雷霆天威之下,已经根本不是什么秘密了。
因而这段时间,黄石城之中的百姓一直都是人心浮动。
这里毕竟是世俗,众人对于不可抗拒的天地之力,心中还是存有极大的敬畏。
因而在此事发生之后,很多百姓都是面色苍白,心中惶恐不安。
甚至有人一天之内数次拜祭天地,以减少心中的焦虑慌乱。
更有传言,乃是银甲军的主将呼延博触怒了天威,惹怒了老天爷。
这才使五万银甲军招致雷劫灭顶之灾。
三人成虎,以讹传讹。
很快,整座黄石城之中的流言,便愈演愈烈。
这让刚刚丧兄的呼延烈听闻,心中更是怒火中烧。
恨不得将那些散发流言之人,纷纷祭旗。
不过刀枪易挡,悠悠之口难防。
再说五万银甲军尽皆被雷霆埋葬一事,属实蹊跷。
就连呼延烈直到现在,也都没有想明白。
更何况是那些愚昧,崇尚鬼神论的百姓了。
大夏皇朝千年,也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荒诞之事。
不过尽管如此,呼延博身为黄石城的守将,也绝不能坐任流言蔓延下去了 么。
更何况如今姜国北武军即将团兵临城下,如若让此态势被众多百姓知晓,还不知道会内乱成什么样子!
若是流言再经此传入了军中,只会让本就士气有些低迷的银甲军,越加雪上加霜。
因而呼延烈当即下令,所有城中百姓,统统备好口粮,自封家门,不得出入。
凡不听其令者,尽皆军法从事!
事急从权!
涉及到国战之事,呼延烈丝毫不敢懈怠。
如今黄石城只剩下了五万驻军,如若还要耗费心力,去管束其内的百姓,只会让姜国大军势如破竹!
根本拖不到援军的来临。
不过呼延博的想法虽好,却是不明白自己此次所要应对的究竟是一群何等恐怖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