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十七章 那个人
    榜眼大印之上,又出现了另外一个名字。

    袁运。

    “袁运是谁?”

    “从没听过,应该是个寒门考生!”

    “一介寒门,逆天崛起,定鼎乾坤,搅动天下,此人……不凡!”

    “噗……”同伴一口茶水喷出来,老子还知道他不凡呢,你不要那么逗逼好不好?

    由于有了前车之鉴。

    众人不会再那么急着下定义了。

    探花、榜眼,一个比一个惊才绝艳,千古之才,叹为观止。

    此次科举之后,可想而知,天下即将发生大变,很多新东西将会随着这两篇千古之文横空出世。

    人道气运,将会更上一层楼,甚至好几层楼。

    那么,问题来了。

    状元呢?

    咻咻咻……

    只见,榜眼画卷散去之后。

    状元画卷,却并未直接出现。

    而是,众圣率先排开,呈扇形,里里外外好几层,屹立虚空。

    一个个神色肃然,双手拱垂而立。

    再然后,第三张,也就是最后一张画卷,开始放大、呈现。

    天下人,都屏住了呼吸。

    前两张画卷,一张比一张惊才绝艳。

    这一张,又会有怎样的表现?

    而且,众圣如此做派,到底在象征着什么?

    “这是……”飞龙台上,众位大臣目瞪口呆。

    有大臣颤声不已:“诸位有没有发现,这个站法,很像……六玥?”

    众人点头!

    众所周知。

    按古礼,臣对天子执礼,是九玥。

    也就是九列之扇形,或方形。

    而六玥,则是弟子对师长之礼。

    不过弟子能多到让众弟子执六玥之礼的大儒,乃至圣人,都非常少。

    当年大文太祖杨超跃并未起事封帝的时候,做过一段时间大儒,好收弟子,弟子之多,让弟子每年过年的时候,拜年都是执的六玥之礼。

    可那时候,给杨超跃执礼的,都是些进士、翰林或白身之流。

    现在,可是一堆圣人啊!

    “看下去,看下去。”杨隐抹了把汗。

    皇帝也很不淡定。

    如此多圣人,就算残余意志要弄死他,他也没有反抗之力。

    可这样一股力量,却在做着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

    画卷彻底展开了。

    “嗯?”

    “空无一物?”

    “什么情况!”

    世界各地一片哗然。

    一些原本激动得站都站不稳的大儒,差点没软下去。

    “别急,让画卷飞一会儿。”有大儒面上无比淡定,只是不断抽搐的脸庞出卖了他的心情。

    终于!

    画卷有了动静!

    只是,却不是文字!

    首先。

    画卷中,出现了一幅幅朦朦胧胧的画面。

    那是一间间私塾,私塾中,一个个稚童,若隐若现。

    一声声朗朗上口的读书声,从画卷中传了出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

    孩童读书声渐渐远去。画卷模糊。

    随即,画卷中,又出现一个个模糊的人影。

    有人影站在山峦之巅,慨叹:“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有人对江饮酒,手中持剑,一剑斩出,江河断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有人站在广阔湖畔,口中朗朗喝道:“予观夫巴陵盛状,在洞庭一湖。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有人坐在高位之上,大喝:“神龟虽寿,犹有尽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有人居于陋室之中,挥笔而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一个个人影,出口便是千古名言,每一位都屹立长河,傲绝天地,不输圣人!

    而无数人影,或明,或暗,或咸,或淡,一个个,都俯首拜向一个位置。

    只见,那个位置出现了一个人,一幅画卷。

    时值群雄并起,天下看似稳定,其实暗流涌动。

    那个人出身贫寒,却志存高远。

    他有志传播理想,让民得其生,童得其乐,老得其养,弱得其助,邻里有德,王者有道,百姓可得其育,文明可得其传。

    于是他广收门徒,周游列国,传播理想,孜孜不倦。

    有人想杀他,有人讽刺他,但他只是一笑置之,并说:“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他的一生,受人尊敬,无人不叹,无人不服。

    后人尊其为至圣,但谁都知道他只是一个凡人。

    画卷收起。

    一声声稚童声再次出现。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