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章:气厥
萧晨随意抽到了一位代表患者的病号编号,至于这位患者是什么样的,什么病,现在一概不知道。
不过,他的翻译,是一位新的翻译,一位二十多岁的男性翻译者。
这位男性翻译者一看到萧晨就说道:“萧医生你好,我姓崔,叫崔敏浩,几百年前祖籍齐鲁,现在是汉城大学外语系汉语大三学生,请多多指教。”
原来几百年前还是华夏人。
不过,萧晨也听说过,高丽这边,当年有许多人移民到这边,像崔姓的很可能是从齐鲁那边过来的。
只是现在看到崔敏浩和华夏人并不一样,和那些高丽人并没有什么区别。
对方也是单眼皮,那张脸胖胖的,应该是没有整容的那种。
“其实,我不敢整容。”崔敏浩说道。
“崔同学,这样挺好的,给人的感觉挺自然,许多人整容,年轻的时候是很好看,但是年纪大了,后遗症非常明显。”
其实,许多人就是因为害怕这后遗症,特别是到四五十岁的时候,那些皮开始萎缩,导致在整容后看起来就特别难看。
崔敏浩自然也知道。
不过,他知道,许多高丽人都喜欢整容,他父母也问过他,但是,崔敏浩觉得自己又不是靠脸吃饭的。
萧晨坐在那和崔敏浩聊天的时候,没有多久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少妇在家人和护士用担架的情况下,抬了进来。
这位少妇一看就是在脸上动过很多刀手术的那种。
不过,现在萧晨不想讨论整容的那些,而是知道眼前这位患者就是他刚刚抽中的患者。
在对方过来,萧晨让对方躺下来后,很快,萧晨就知道对方这到底是什么情况了。
年轻少妇姓金,三十一岁,未婚,神昏不语两天。
两天前,患者气恼过度,晕倒在街道上,牙关紧闭,口眼歪斜,不省人事,被送去医院注射了强心剂和葡萄糖等无效,水米不下。
现在萧晨给这位女患者检查的时候,发现两手交叉压在胸口前,用手指着喉咙,嘴里流出唾液在嘴边很明显,两目直视,想要说话的样子,但是,又完全说不出来。
萧晨给她检查的时候,发现对方舌头已经缩到喉咙间,舌尖向下弯,仅仅能够看到一横指左右,四肢厥冷,不能动转,全身知觉消失,喉中痰声如锯,不能下咽,也不能吐出,两手脉搏皆无,面色青紫,眼球凸出,瞳孔散大,曾经在医院检查,用强光直射,也没有什么反应。
在萧晨刚才看一眼,他就知道是什么病了。
不过,对方怎么被气成那样,他还真的很惊讶。
“崔同学,问问这两位是不是患者的家属?”
在崔敏浩用高丽语和这位女患者旁边的中年夫妇询问的时候,得知那俩人确实是这位金小姐的父母。
其中那位已经是五十多岁的金先生听到萧晨问起他女儿的情况就一脸生气。
原来两天前,女儿回来找他们两个要钱整容。
他女儿从小到大,也就是从小学开始,可能就开始整容,一直到她读完大学出来,基本上只要一有钱都会整容。
她已经属于那种整容的痴迷狂。
从对方的脸上一直到脚趾,可能都有进行过整容。
至于花了多少钱,已经无法统计。
两天前,这位少妇又要回来找二老要钱去整容,大概是相当于三千多的华夏元吧,但是,二老觉得女儿不应该再去整容,而是应该尽快找男朋友嫁出来。
二人觉得女儿肯定就是属于病态整容那种。
没想到,可能就是因为二老没有给她钱整容,然后这位少妇越想越觉得生气,然后在离开家不远的街道上直接就晕倒过去。
等送到医院的时候,医生给她治疗的时候,却是没有什么效果,这次因为东医大赛的正赛也就被送了过来。
很明显这位少妇原来情况就有些问题了。
像对方痴迷整容,本身就是有些不正常的。
正常人都不喜欢动自己身上的肉的。
但是,如果是那些经常整容的,别说动刀了,让她们怎么样都行。
“萧医生,金小姐的父母问你是否可以给他们女儿治疗?”
“当然可以。”
其实,这就是属于中医中的气厥。
气厥在古籍中有两处代指,一是指中气衰竭,或气机怫郁上逆而厥者。
《景岳全书厥逆》:“气厥之证有二,以气虚气实,皆能厥也。气虚卒倒者,必其形气索然,色清白,身微冷,脉微弱,此气脱证也。宜参、芪、归、术、地黄、枸杞、大补元煎之属,甚者以回阳饮、独参汤之类主之。气实而厥者,其形气愤然勃然,脉沉弦而滑,胸膈喘满,此气逆证也。《经》曰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即此类也。治宜以排气饮,或四磨饮,或八味顺气散、苏合香丸之类,先顺其气,然后随其虚实而调理之。又若因怒伤气,逆气旋去而真气受损者,气本不实也。再若素多忧郁恐思而气怯气陷者,其虚尤可知也。若以此类而用行气开滞等剂,则误矣。”
气厥亦称中气。
《证治要诀·厥》:“气厥,即中气。”
《丹溪心法·厥》:“气厥者,与中风相似,何以别之?风中身温,气中身冷。以八味顺气散或调气散。如有痰,以四七汤、导痰汤服之。”二是病理名词,指气逆。
厥证之一,厥证是指由于气机逆乱,气血运行失常所致的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病证。
厥证又称为厥病。
轻者移时苏醒,醒后仅有头昏、乏力、口干之感,而无偏瘫、失语、口眼斜等后遗症;重者厥逆时间较长,甚则一厥不复,由厥而脱,乃至死亡。
气厥为厥证之一,气盛之人骤然恼怒,气机上逆,壅塞清窍,阴阳不接,脑失所养,发为气厥实证;元气虚衰,忽遭恐吓,或紧张恐惧,或剧烈疼痛,以致气机下陷;或劳力汗脱,阳气消乏,致阴阳不接,神明失养,发为气厥虚证。
第二种,指气逆。
《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衊瞑目,故得之气厥也。”
升降是气的基本运动形式之一,有升有降,升降相对平衡,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一个必要条件。
它具体地体现于各个脏腑功能活动以及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其发生病变,在临床上以肺、胃、肝的气逆较为多见。
《素问·举痛论》:“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素问·宣明五气篇》:“胃为气逆,为哕,为恐”。
气逆多由情志所伤,或因饮食不当,或因外邪侵犯,或因痰浊壅阻所致,亦有因虚而气机上逆者。
气逆最常见于肺、胃和肝等脏腑。在肺,则肺失肃降,肺气上逆,发为咳逆上气。在胃,则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发为恶心、呕吐、嗳气、呃逆。在肝,则肝气上逆,发为头痛头胀,面红目赤,易怒等症。
由于肝为刚脏,主动主升,而又为藏血之脏,因此在肝气上逆时,甚则可导致血随气逆,或为咯血、吐血,乃至壅遏清窍而致昏厥。
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一般地说,气逆于上,以实为主,但也有因虚而气逆者。如肺虚而失肃降或肾不纳气,都可导致肺气上逆;胃虚失降也能导致胃气上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