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楠,你起来,你已经是外嫁女,从此本就是赵家泼出去的水,死活荣辱都跟赵家无关。
孟东辰,你要告赵德楠不孝之罪么?”
县令冷眼看向一旁的孟东辰,他也真是好算计。
跟他娘一样,将轻易得到的媳妇,弃之如敝屣?
那就看看他今日如何选择了!
选择了休妻告妻,那就多摁下去一个没有人性的读书人。
选择知错就改,那就给他机会,且看他如何选择了。
“大人,民妇一身晦气,不怨孟家看轻我,因为民妇血脉至亲就是这么糟践我的,还能指望外人看重?
民妇这一生只求带着我娘,开个女户,活着不入谁家的坟,死了我跟我娘一起作伴。
欠下的十亩田赋税,民妇一定会还的,民妇有手有脚,还有力气,就一定能还每一年欠下的十亩田赋税。
事实上没有了这些吸血鬼一样的血脉至亲,民妇有能力用自己的双手交税,也有能力养活我自己。
求大人成全民妇的卑微祈求!民妇想活成一个人!”
赵德楠吓死了,瞬间感觉到了县令大人在逼孟东辰表态,要他开口跟自己好好过日子了。
打死也没办法跟孟东辰好好过日子啊!
机会只有一次,厚颜无耻的也要再求一次县令大人。
“大人,学生错了,学生年轻懵懂,刚刚结婚不懂周旋婆媳关系,导致今日的恶果。
学生犯了错,误判嫡妻不孝,今日送到赵家,才知道嫡妻十八年来过的是何等悲苦。
听着嫡妻一声声泣血控诉,学生无地自容,学生恍惚间感觉自己都成了赵家的帮凶,要逼死嫡妻一条人命似的。
大人,学生有错,求大人惩罚!”
孟东辰一下子就明白了县令的意图,不过他没有想到赵德楠比他还快,先一步开口祈求开女户!
一句死后不入谁家的坟,说的县令大人再次落泪。
此女怕也成精了!
没有办法,为了不辜负孟家一家两房,他这一段偷来的人生只能还债了。
赵德楠他日后只能供着了。
这个女人的一口好牙,真正是厉害的,他目睹了此女生生堵死了赵家三口的读书之路。
他若不识趣,这个有血有肉的县令大人,一定不会介意多摁死一个没有人性的读书人。
“错在何处?”县令是不赞成赵德楠一个人抱着一座孤坟开女户的。
这也太凄凉了!
没有了娘家,她分明还有婆家嘛!
并且是分了家的婆家,照着她这种肯苦肯干的劲头,她一定能有出头之日的。
“学生错在没有担当,当自己的新婚嫡妻跟母亲之间产生矛盾,学生没有做好双方安抚,反而是转移矛盾到赵家。
学生错了,如果连自己的一个家都安抚不好,将来即便高中又如何治理地方?正所谓一屋不扫可以扫天下?
是学生错了,学生愿受大人的任何惩罚,请大人责罚!”
孟东辰的态度要多真诚有多真诚,当众认错,错在他这个没有担当的新婚夫婿。
“如何改错?”
县令冷着脸反问孟东辰,且看他识时务的态度吧!
“学生已经分家,从此学生认真读书之余,必定用心经营家庭。
绝不会发生嫡妻还在劳作之时,自己却对屋外打雷下雨都不闻不问。
更加在此当众发誓,他日再有发生嫡妻生病,绝不可能不请大夫治病的。
学生吃什么,嫡妻就吃什么,学生娶妻生子,是为了延续血脉,繁衍家族。
若能高中,则不负嫡妻为我生儿育女,若不能高中,那就陪着嫡妻一起操持田地,教养子女,期待下一代会更好!”
孟东辰的回答,让县令满意点头,却让赵德楠目瞪口呆?
这个三辈子都无情无义的男人,说出这样的话对付县令,这么说自己要第四辈子注定跟他过?
再来一辈子这样的人前夫妻,人后陌路?
这耽误谁了呢?
她已经抱着主意一辈子开女户了?跟他再来一次丧偶式的婚姻,到底耽误了谁?
赵德楠忍不住眼泪扑簌簌的掉落着,也不知道是为谁悲哀!
也许还有机会的,等到他高中,离开了大连县,没有了县令对他的牵制,他就能休妻了。
她不想再成为他眼里的负累了,也不会耽误他的第四辈子了。
谁都不欠谁的,若还有下辈子,那就再也不见多好!
“娘子,是我错了,我初为人夫,还不懂担当,请娘子给我一次机会,让我改错。
今天我当众发誓,我孟东辰一辈子不休妻不纳妾,必定用心经营我们的家庭。
此生不管清贫与富贵,我都会照顾你到老,如违此誓,便让我今生今世不得好死!”
孟东辰向来是会顺应时势的,眼见县令是这样的态度,他还是从善如流吧。
如果硬撑着,他的名声会跟赵家三父子连在一起烂大街了。
他是真没想到赵家三父子做到这样的地步?做出来让嫡妻嫡母不入祖坟的地步?
更何况赵德楠的母亲,还是一心一意为赵家三父子累死病死的啊?
真真是无情无义,禽兽不如,毫无人性!
难怪赵德楠会如此的仇视读书人,轻蔑读书人?
他已经失去了最好的休妻机会了,那就不休了,按照最有利自己的趋势,力争改变县令跟四周人对自己的印象。
自己这个读书人夫君,在对待赵德楠的问题上,一定要跟赵家三父子,截然不同的区别开来。
绝不能被人混成一谈。
他原先的打算,找机会避开县令,都无法实施了,实在是赵家三父子真真不是人啊!
难怪赵德楠敢豁出去不要命!
“民妇多谢大人,大人才是读真正圣贤书的,也才是我们最底层百姓的父母官,民妇拜谢大人!”
赵德楠没心情跟孟东辰废话一句,直接转而拜谢县令大人,事不可为,求开女户已经不可能了。
如果强求那就显得自己真不识抬举了。
终归今天已经有收获,算真正堵死了赵家一家三口的读书之路,这辈子他们再也不能出去祸害百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