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节目的陆续播出,导演团的作品陆续呈现,有泠琪的《镜中人》,有董佳音的《地球最后一个原住民》。
《镜中人》讲述的是一个黑心企业家利用克隆技术制造了一个年轻的自己,准备大脑移植到已经有了自我意识的克隆体身上的故事,《原住民》则是畅想废土战争之后留下了最后一个人,和变异的植物动物周旋作战,讲述的是关于环保的反思。
《镜中人》不算硬核科幻,严格来说这是取巧,这个故事只是包装了科幻的皮,核心还是一个探究伦理道德人性的故事,这也是泠琪的长项,隐见锋芒。
董佳音则是实打实刻画了废土,当然因为专业评审各方面的限制,虽说是废土,但却只是利用了废汽油桶,废品站找到的一些报废的工业和汽车配件,堆成了一个废土的样子。至于背景的破败城市,则利用智能软件来处理了,因为是只能用专业入门级软件,所以处理出来的效果有限,就是说质感不行,看还是能看,只是会有一些不太真实的虚无感。
这其实是整个导演团所要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特效中最难的也就是做到真实,所谓质感。想要有若实感的做出一个幻想产物,让那些只存在于人们幻想中的事物像是真实一般存在,这之中所需要的建模,材质,动画,灯光,渲染的过程和技术,不光需要强大的软件,还有顶尖的硬件支持。
当然,现在硬件可以购买云资源了,能够比普通硬件价格便宜,但那也只是便宜了三分之一而已,几百万的东西,还是百万级。
一干导演团手上是炊米稀少,却要做一桌大宴。
不过众人还是依据手头上有限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交出了自己的菜肴。
论科幻作品的质感,因为制作成本关系,当然就不强了,这是普遍现象,好在平台观众对此是有预期的,不可能像是真正一部大片电影那样挑剔。所以重点还是要看怎么呈现一个故事。
当然众人中也有故事完成度低,以及粗糙的地方,泠琪的故事有些硬伤。董佳音的《原住民》也因为特效,有些地方很出戏。但也基本都是瑕不掩瑜。
第四期播放的时候,很多人都提前或者准时守候坐在电脑面前,或者拿着手机找了个沙发或者床舒舒服服的姿势,打开菠萝网。
小平头嘉宾团的主持人宁涛面孔出现在嘉宾室里,先进行了预热,讲述了很多在这个节目中表现出来的年轻人们点子创意的呈现,还有分工协作的问题,这些都是节目值得津津乐道的看点。
然后这一期的正菜上桌。
林园作品《快看那只猫》展示,竟然是一部动画,但是从风格上有种复古的科幻感,机器人都是铜皮造物,主角是一只猫,在一座未来城市流浪,妙就妙在以猫的视角去体验未来科技,没有一个人类,人工智能占据的未来时空全是机器人,但所有人都对猫表现出了谄媚,还居然很温情。这张牌打的很好,一出来评论区和弹幕都进行了刷屏,中心思想都是可爱。
评价上嘉宾们一致表现出了好评。这部作品的叫好也是在预料之中的,所以在最初成片的时候,菠萝网就和林园签下了《快猫》的周边贩售合同,转手就送进了陈家钱的设计公司。现在根据陈一闻的建议,减压玩具上发了家的陈家钱手上有一大笔钱,还有稳定的现金流,这世道,什么都不比这东西来得更让人踏实,有了这些资本,鸿瀚打算开设一家设计公司,负责p形象设计定制。
陈一闻建议就取名为“天工院”,天工院进行设计,鸿瀚厂生产,当然这是初步,背靠着青山一个生产基地,陈一闻有心整合一下,以后这里可以源源不断的产出附加p价值的外销周边产品。
当然眼下最大的一个计划,已经开始起步了,等到刘启荣的西游世界拍摄成功之后,这就将是一座金山富矿。
和林园同期的作品则是丁诗媚的《星河邮轮》,一开篇就是一艘蒸汽巨轮从天而降,落到了旷野的路边,而后在这幅烟雾缭绕的奇景中,一个身着大衣身材妙曼的女子提着行李,通过舷梯,乘上了这趟可以在星际之间穿越旅行的邮轮,这看上去是一个女子穿行星际,寻找自己故乡的故事。充满了科幻和奇幻交织的浪漫构想。
世界观是宇宙大同,一片繁荣,场景的呈现也是在邮轮停靠时遇上不同星球的不同外星种族,通过对方的讲述中得知过去的事迹。后面才知道智人当年统一了星河,却因为人工智能导致宇宙的瘫痪,智人最后和人工智能同归于尽,现在已经找不到任何一个智人了,而女子行李里的信息,表明她极大可能是智人的后代,所以她知道宇宙邮轮的存在,知道她要抵达智人诞生的故乡,当女子踏足最后一站时,就感受到强烈召唤,最终在展览的一座史前建筑前醍醐灌顶,想起了一切,原来她是当年人工智能留下的备份,寄存在这幅机械身体上面,为的就是来到当年诞生行星的本体上,重新唤醒自己,于是又一个轮回开启了。
故事的反转让嘉宾室一阵“挖藕!”的感叹,这和林园作品结束时一样。
但是嘉宾们明显兴致高多了。
“我就觉得丁诗媚这个女生相当的不错,很聪明,你们发现没有,明明没有大场面,可其实并不觉得特效磕碜!重要的是懂得取巧,包括一开始的蒸汽巨轮,原本要呈现有质感的巨轮是很难的,但他们利用了烟雾,利用了虚化的光影滤镜,包括往后面有战争的闪回场面,都是通过这种光影遮罩的滤镜或者动画呈现的!根本不需要展示任何大场面,但就能让人自发的脑补出画面来!”
“故事也意犹未尽,留有悬念,到底还会不会再发生一次人工智能的灾难,亦或者女主角伊芙仍然保留了人性。这探讨的空间很大。”
而后的专业评审点评中,王丘同和几个评审对视,笑道,“这两位,大概就是这些青年创作人的天花板了。”
第四期放出之后,有林园和丁诗媚的两部爆款作品冲锋,向着榜单发起了冲击,节目热度来到了二十三,上了好几个热搜,还有短视频平台很多视频创作人推荐,排名窜上了国内同期综艺第六位。甩下了后面一大票的大平台和卫视出品的综艺。
与之带来的就是所有导演团成员名气的蹿升,以往各个只有寥寥数千,最多不过上万粉丝的围脖号,最差的秦峻博都涨到了20万关注的粉丝,而几个女生无一例外全部破五十万,贾立波有30万粉,林园34万,丁诗媚平时有个围脖号,叫“丁妹小棉袄”,平时发发动态,拍拍校园景色,或者游戏里晒晒截图。以往都是校园粉,如今被人顺藤摸瓜找了出来,粉丝从以前3000来号人,直接飙到了56万。最新的一条点赞数破万,每天手机上社交app都是红色的一长串未读数字,有些可怕。当然这里面陈一闻并没有认证和公开自己的围脖,否则就会有很多人等着看陈一闻到底的人气值如何了。
这时候所有当初参加了节目制作过程的这些还是在校大学生的年轻导演团们,才感受到了节目播放之后带来的传播效应和影响力。
关键是这个来自于一个三线边缘视频小站的节目,竟然连番挑落排行榜众多背后资本和势力出资打造的节目,不仅打入前十,直接打到国内排行第六,这可不是用那种天量宣传资源砸出来的,这个数据意味着极大部分的自来水,认同这个节目的人们的自发推荐和观看,而一期比一期热度值迭升,意味的是创作力的爆棚和节目引人入胜的机制。
每个人都在各自学校里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以前他们也多多少少有些名,但那只属于作为校园范围内学生的人气,譬如你担任了什么职务啊,拿了什么奖,亦或者大家都还在靠着父母支援学费生活费的时候,你已经能够自己接私活养活自己了,创业了,这些都是出名的原因。
也有些特殊身份的学生,属于艺人或者明星,成名了过来挂个名,前者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属于和普通人脱轨的范畴,一般在校时间都不多,就别指望他们和正常学生一样每天三点一线,踏踏实实上各种课,偶尔就算是在大学里学习,撞见了其实也没人搭理,这种自然和导演团这些本身就是在校生身份,从无到有知名度攀升的情况是两回事。前者等同于空降,属于虚无的东西。后者则是每个人都能看得到的奋斗轨迹和一个励志标杆。
众人一时在学校里属于最顶尖的风云人物,更重要的是因为节目的播出,一些广告商和视频平台网站,甚至电视台的人也频频过来,有要求做广告的,有要求采访的,还有挖人的,想要找他们合作,进入自己的网站平台拍摄制作新节目的邀请,一时加身。
最难受的莫过于是那些在大学生电影节时候,这群导演团被雪藏后,作为二梯次替补被各个平台以“青年人才储备计划”招揽过去的人,他们本身也是六大学生,属于万年老二老三的位置,原本以为在电影节上这些导演团被牵连,他们成了最大的赢家,结果他们和平台签约后除了拿了些小资助,资源和项目,乃至于推广都寥寥无期,感觉被耽搁的时候,结果当初被雪藏的导演团们,突然之间以这种方式爆红于网络和大学之中。
风头甚至比当初在电影节得奖似乎还要更甚。
这之中的转变,找谁说理去!?
===
更新恢复,卡文就像是做了一个梦,醒来后还是很感动。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