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百七十章 你换个试试
    <sript><sript>

    三人都没有穿官服,随从也没有贴身保护,不过三人还是士人打扮,倒是让寻常百姓保留着一点敬畏之心。

    “这位老丈。”严嵩笑呵呵的叫住一位年纪差不多五十来岁,已然两鬓斑白的老头。

    老头脚步一顿,见是三个读书人也就应道“三位公子有事?”

    严嵩微笑道“没什么事,就是想和老丈聊聊,敢问老丈如何称呼?”

    “小老头姓李。”李老头放下了戒备。

    “李老丈,小可这厢有礼了。”说着严嵩拱了拱手,舒芬和范和也不落后纷纷见礼。

    “不敢,不敢,三位公子可都是天上的文曲星,给小老儿见礼,那是折小老儿的寿呐。”

    严嵩客气道“我们只是寻常读书人,可担不起文曲星三个字,请问李老丈,这可是打算要出海打渔?”

    李老头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道“小老儿这身子骨可经不起海上的风浪咯,我两个儿子今日出海,小老儿就在这海边守着他们回来。”

    “原来如此。”严嵩呵呵一笑道“今上开启海禁,言称永不禁海,老丈家人想必获益良多吧。”

    “那还用说!”提起皇帝,李老头不由自主的挺了挺胸膛道“圣君在世呐,咱们村家家户户都给圣君立了长生牌牌,圣君在朝,咱们老百姓的日子才能好过呐。”

    严嵩笑了笑。

    李老头眉头一皱道“怎么?公子觉得小老儿说的不对!公子可知这些年咱们沿海饱受倭寇之苦,是圣君派来了军队,数次打残了倭寇,这几个月就再也没看见倭寇的踪影。

    你可知圣君兴学替百姓养孩子,这是多大的德政,咱们以前别说让孩子读书,就是连养都养不活呐,小老儿就亲眼看过不少村子里的娃被活活溺毙了命呐。

    还有倭寇,倭寇好多都是沿海的百姓,他们活不下去了这才从了匪,可自从圣君开海,多少娃都回来了,官府也都知道,但是官员既往不咎,这是圣君的恩德呐。

    现在海开了,百姓有了活路,还有不少精壮的娃去了矿山做工,以前是徭役,一文钱的工钱都没有,现在一个月能赚个一两五,二两银子补贴家用,小老儿虽然见识浅,可知道这都是圣君的德政呐。

    还有那土豆和山芋,家里面有田的种上一两亩,就是吃不完的粮食,咱们苦哈哈就再也不担心被饿死,不用怕娃忍饥挨饿,多出来的粮还能养鸡鸭……”

    李老头叽里呱啦说了一大堆,但是严嵩三人一直保持着倾听的姿态没有打搅,一个普普通通的乡下老头能说出这么多的感慨,足见天子新政是多么的深得民心。

    历朝历代的改革哪一次不是轰轰烈烈,腥风血雨,遥想宋时王安石变法,明明该是德政的到了民间却变成了恶政,于是掀开了新党旧党之争。

    太祖洪武皇帝那么强势,可要废除宰相制度的时候,还是遭受了满朝的反对,诸如吕昶这样冒死觐见的大臣也绝不在少数。

    可是嘉靖帝呢?他改了那么多,把这天下改了个天翻地覆,改了个面目全非,然而却没有受到太强烈的阻力,这原因何在?

    有人会说是因为皇帝有钱有军队支持,所以敢顶着天下的压力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也有人会说这是因为嘉靖朝的大臣早就没了洪武朝时期大臣的气节,还有的会说当今陛下过于强势,强势到了刚愎自用的地步,为了推行新政,根本不管不顾,也不在乎反对声浪,强行推动。

    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些都是胡扯!

    嘉靖皇帝之所以推动新政大获成功的根本在于得民心!

    以军队震慑,以财政为基础,以民心为本,三块加在一起,迫使满朝的大臣就算反对都没有反对的借口!

    只要是反对,皇帝就能拿出一堆的依据来指责大臣有私心,大臣说皇帝与民争利,而嘉靖的反驳则是问问百姓的意见,问问他们皇帝有没有和他们争利,如果没有,他们说的民是什么!

    嘉靖帝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太了解民间了,以至于朝臣根本就不可能蒙蔽圣聪,他不需要言官也能对天下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

    这才是最可怕也是最让满朝忌惮的地方!

    而且皇帝不管干什么事都喜欢亲力亲为,他亲自撸袖子下场让大臣完全无力招架!

    还有就是祖制,祖制这东西一直都是大臣对付皇帝的无上法宝,不管什么时候祭出来,不管什么皇帝都会忌惮,否则就会被扣上一个不孝的名头!

    而且皇帝不管是昏庸还是残暴,都想要在历史上能留下一个好名声,但是皇帝能不能留下好名声的关键在于大臣,因为笔杆子掌控在大臣的手里。

    但是满朝的大臣悲哀的发现,他们的法宝屁用没有,嘉靖帝的眼里就从来没有祖制!

    祖制挡着他的大政,他会毫不犹豫的一脚踹开,哪怕是太祖皇帝说的万世不易之政,在嘉靖帝面前都是个屁。

    所以原本对于大臣而言如同尚方宝剑一样的祖制,彻底成了废铁,拿着块没用半点用处的废铁干啥,既然没用当然是扔了。

    然后就是嘉靖帝的无耻一次次刷新大臣们的下限,说白了,嘉靖帝就是一个完全不顾及自己名声的皇帝,你想编排他没事,你想在史书上乱写随意,你要在野史话本上做文章,不好意思,你还是随意。

    大臣能对付皇帝的办法几乎都用尽了,但是什么效果都没有,于是只能认命!

    不认命能如何?文官还能造反?宗室和勋贵都被收拾成那样了也没敢造反!

    换皇帝?你换个试试?

    辞官罢朝?嘉靖帝不会有意见,甚至大臣们觉得嘉靖帝没准还乐见其成,没准正好趁机把新学读书人全部任命下去,不够不要紧,总会够的……

    这么玩的代价是什么?是儒家彻底退出朝堂,这样的代价谁能承受!

    于是,久而久之,群臣也就习惯了,也认命了……

    现在严嵩听着李老头说的话回想起这几年嘉靖朝的一桩桩大政,当真是感慨良多……

    <sript><sript>

    <sript><s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