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十七章 剧本,宣传
    “想什么呢?这么出神?”舒倡看看突然开始发愣的万年,伸手点了点万年的额头。

    万年这才回过神来,“没什么,突然想起亚运会来了。对了,今年你看奥运会了吗?”

    舒倡心说,你想法还转的真快。刚才还亚运会呢,一下子就转到奥运会了。

    八月份,雅典奥运会正式举行。那段时间万年正好电影拍摄完毕,就天天窝在家里看比赛。虽然知道一些金牌的情况,但是看着红色的队伍能一场一场的胜利,万年还是很激动。

    当然,足球队除外,那帮人在四月份就注定无缘奥运了。

    至于为什么万年想到了亚运会,这就要从某个1988  开始说起了。

    在上一世,万年偶然看到网上有人安利一部韩剧。

    那时的万年还处于荷尔蒙无处发泄,自认浑身男子气概的时期,对于韩剧一向没什么兴趣。

    但是偏偏,这部名为请回答,1997的韩剧还真就偷摸跑进了万年的心里。

    虽然没什么追星的体验,但是就算撇开追星的内容,光是看诗源跟云宰的恋爱也是非常值得的。更别说,坑爹的编剧十分会设计悬念,一直到最后一集才把两人终成眷属这件事情展示出来。

    差点把万年急得去网上搜剧情。

    同时,万年看剧流眼泪这个毛病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上一世看到诗源生日上,云宰在卡拉ok表明心意的剧情的时候,万年脸上那两个不争气的窟窿就一直淌水,停都停不下来。

    虽然很羞耻,但是剧情真的很让人伤心啊。

    不过万年现在并不准备直接把这部剧的剧本先写出来,而是准备将这部剧的另一部姊妹篇,请回答,1988弄出来。

    相比于以hot为主要的怀旧元素,以追星族为主题的1997,1988在内容上更加适合国内进行改编。

    在那个时期,国内并没有能对应hot的偶像团体,主角也没有那样的机会能亲身参与到追星活动之中。

    当然,把f4作为怀旧元素是可以的。但是国内可不像是棒子那边,能随随便便坐巴士跨省追星。你说你一个京城的学生,得花多久时间才能去弯弯追星呢?

    这一点上,这部剧并不怎么适合在国内进行改编。

    而1988则不然,这部电视剧中的怀旧元素更加的适合国内环境。

    港片,张果荣,周闰发,这些东西同样在当时的国内十分的流行。

    另外,那部剧开头是奥运会,万年正好可以将这个时间点后移,将剧情开始的时间设定为1990年,刚好是京城亚运会。

    剧情里,说不定还能加一个在街边买文化衫的小年轻呢。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现在摆在万年眼前的,是壁花少年的首映式。

    万年的上一件西装还是2000年,参加大学生电影节的时候定做的,早就小的不像样子了。

    为了保证万年在首映式上的形象,陈倩蓉决定再给万年定做一件,反正年底金马奖还要穿,肯定不浪费。

    万年自己也没什么意见,自己的准备已经很简单了。

    自己只需要定做一件西装,听说柳亦非那边还在到处找合适的晚礼服,据说跑了好几个品牌都没找到合适的。

    想想那边的混乱,万年突然感觉定做西装时候,烦人的皮尺也不是那么难以让人接受。

    于阿姨还是很看重自己的第一部电影的,据说还邀请了自己的一堆圈内好友参加首映式。

    听说连吴景都要来,看起来于阿姨确实是尽了自己的每一份力。

    当然,在人脉之外,宣传也是十分重要的。

    整个十月份,于阿姨几乎在各个频道的采访节目,以及各个电影报刊的专访里刷脸出现。

    采访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壁花少年的介绍,以及对这位女导演的心路历程。

    “我本来就一直希望能成为一个导演,感谢青年影视的陈总,也是我生活中的姐姐能给我这个机会。”

    “在我的预想中,我应该是会继续准备几年之后才当导演,没想到提前实现了这个梦想。”

    “壁花少年是一部青春电影,对,跟独自等待以及阳光灿烂的日子在思想上有些相似,都是对一些人青春的展现。不过我们这部电影关注的不是上个世纪的孩子,也不是成年之后的年轻人,而是正处在心理成熟中的大学生。”

    “这部电影的编剧是我们的男主角万年,在他跟我解释剧本的时候,说他查阅了很多关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报告。这些数据相当的令人惊讶,现在国内青少年中,有心理疾病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0,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上升。”

    “万年说,我们的电影不应当仅仅关注过去的人,过去的事情早已过去。也不应当仅仅关注特殊的问题,因为在社会的隐秘角落里有着我们不曾关注的存在。”

    “东方思想讲究以和为贵,很多父母在生活中,都会非常主观的忽视掉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甚至将青少年的心理疾病看作孩子因为太过娇惯产生的坏毛病。”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的主角都取材于一些现实的案例。罗真的自闭倾向,张珊对自己情感的放纵,艾美的意志控制障碍等都是现代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只有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别。”

    “我们拍摄这部电影,除了要讲述一个青少年成长的故事之外,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呼吁家长关注自己孩子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不要再让所谓的爱将孩子逼上绝路。只有正面面对,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万年对这个电影有一句评价,我非常的喜欢。他说壁花是非常美丽的,人总是会在岩壁上止步,而不会像那些毫不畏惧的壁花一般,向着天空迈出一步。”

    “电影的主角们就是这样,内心尽管充满伤痛与畏惧,但是仍然充满勇气的向着未来,向着天空迈出了自己的脚步。我们希望电影能给更多人带来勇气,让他们可以更加勇敢的面对未来。”

    于阿姨的采访在京圈的推动之下,瞬间传遍了南南北北的各个城市。最近一段时间,只要随便买一本关于电影的报刊杂志,里面肯定有对于飞鸿的采访。

    这个时期,京圈对舆论的控制力的确十分强大。

    “才女导演关注青少年心理问题。”

    “壁花少年青春的成长与阵痛。”

    “于飞鸿我们的电影不应当仅仅关注过去。”

    “编剧万年岩壁上的花很美。”

    诸如此类的标题在各类报刊杂志以及电影访谈上频繁出现,六公主也来凑了个热闹,上次拍电影时来采访的是电影报道,这次则是派出了光影星播客,对于飞鸿还有壁花少年进行了一番极为肉麻煽情的吹捧。

    没办法,光影星播客也是这个风格,六公主这里很少看到对电影的尖锐性批评。

    假如想听真话,于飞鸿可以邀请第十放映室对电影评价一下。

    “除了女孩之外一片空白,把堕胎不打麻药当成勇敢。”这是第十放映室对匆匆那年的评价。

    不过,以壁花少年的质量,估摸着批评应该不会这么尖锐,顶多来上几句影像风格单一之类的评价,不会有什么阴阳怪气的话。

    在经过一段时间狂轰滥炸的宣传之后,不管期待不期待,反正人们都知道有个女导演拍了一部电影,还是关注青少年心理问题的。

    这个时期,关注这些社会问题的人中,跟电影受众重合的大概就是各大高校的学生了。

    因此,在电影首映式开始之前,于飞鸿还在京城,沪上等几个地区举行了巡回的宣传,进入大学校园对壁花少年进行介绍。

    这一波大学生基本也就是看着小李飞刀,三少爷的剑成长起来的一辈,对这个熟悉的女导演还是很喜欢的。

    基本看过于飞鸿电视剧的,不管你喜不喜欢那部剧,总之肯定会对这个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没办法,气质太过独特。万年上下两辈子四十多岁了,还不觉得有人跟于飞鸿有相当的气质。

    美貌比得上的,气质不过关。气质过关的,样貌又跟不上。

    在大学里,于飞鸿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就差直接打一个“于飞鸿抵达她忠诚的大学生粉丝阵营”的横幅了。

    壁花少年讲述的正好也是大学生的故事,虽然电影的剧情跟普通生活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学生们往往对这种恬淡的初恋故事缺少抵抗力。更何况,这部电影还算是现实题材,说出去都不掉逼格的那种。

    在宣传中,于飞鸿也感觉到了大学生对电影的热情。

    后世许多的电影首映都是在大学中举行,想必也是看中了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对电影的热爱。

    年轻人总是充满激情的,相比于那些商人,大学生还是对用心制作电影的人更加尊重。

    最终,在大学生的热情以及万年的窜叨之下,于阿姨决定在北师大举办壁花少年的首映式。大学生们够欢迎,而且费用也比去正经影院便宜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