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徐阶松口
要从徐阶这里过关。
首先要知道徐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徐阶是一个保守,严谨,有足够的政治智慧的传统士大夫。
徐阶这样的人,他最关心的从不是大同如何如何,他关心是天下如何如何?
即便徐阶这个人,还没有登上大明首辅的宝座,还没有完全掌控国家权力,但是他对国家的现状与未来,也是有足够的思考于思索的。徐阶在历史上首辅任上,好像没有什么作为。那是徐阶对自己的政治定位。
他认为经过严嵩乱政之后,朝廷需要的是拨乱反正,完全清楚严嵩的余毒。
徐阶是这样想到,也是这样做的。他在平息严嵩留下的政治乱相,重新理顺内阁与皇帝的关系,等等政治构架方面有很杰出的贡献,也是徐阶为高拱,张居正打下了基础。
当然了,这也与徐阶内心之中有这保守与谨慎的一面有关系,在变法上,反而不能放开手脚。但并不是说,徐阶从头到尾没有想过这样的事情,甚至可以说,徐阶想过很多很多。
如果周梦臣将问题局限于大同一地,徐阶对周梦臣的作为不会太感兴趣的。但是如果周梦臣将大同所有变革,当成为大明军制改革的先声的话,那么徐阶就要从更深远,更宏观的维度来去权衡周梦臣的问题,从来判断自己要不要插手。
当然了,周梦臣说的也不全是假话。
周梦臣在边境走了一圈之后,已经确定大明不进行兵制上的改革,将来依旧是亡国可期,甚至在周梦臣推动了科技发展之后,更加可期了。
原因无他,在周梦臣的努力之下,很多新技术要么在形成中,要么在酝酿之中。但是可以预见,在未来随着周梦臣弟子们的成熟,定然会有一个爆发期,到时候战场上要面对于冷兵器完全不一样的新武器的冲击。
倒是战场逻辑,战争逻辑,就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
大明军队能不能抓住这种变化?
不可能的。甚至即便有个别大明军官感受到这种变化,参与到这种变化之中,而完全已经死去的大明军制也会阻止这种变化的。也就是说,很有可能为了某个外敌,某个起义军,反而先掌握了这种军事革命的脉络,反而比之前更快速的灭了大明。
这可不是周梦臣想看见的。
所以,周梦臣内心之中也在酝酿着军制改革,只是而今这个方案,只能是第一版的草案,远远没有达到周梦臣心中的完美。
(本章未完,请翻页)
徐阶说道:“周大人严重了。不过,你的事情未必是无解的。”
周梦臣听了,心中一松。就知道徐阶终于松口。
周梦臣从来不觉得这个问题无解。但是怎么解决,却也是需要窍门的。让他去抱着皇帝大腿,让皇帝出面,那也是要消耗与皇帝之间的情分的。伴君如伴虎,这一句话,周梦臣永远不敢忘记。
他知道,徐阶从一开始就是有办法的。
周梦臣立即说道:“下官请阁老指点迷津。”
徐阶心中微微叹息一声,他其实也知道,他被周梦臣拿捏住了。却没有办法。他并不是对周梦臣的方案满意,而是他算了一下大明能主持军事改革的人选。
首先武将排除。
文官还没有死光的时候,这一件事情就不可能让武将掌管。这也是戚继光想在蓟州镇进行军事改革,被文官打压的原因。军事改革这个权力绝对不能让给别人。那怕戚继光与张居正关系密切也不行。
其次,那些没有上过战场,或者没有显著战绩的文官也排除。
这一点就排除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文官了。到徐阶手中的不过大猫小猫三两只了。周梦臣,唐顺之,杨博,张经等人,在徐阶看来不超过十个。
再三,得不到皇帝信任的人排除。
军事上的事情,是重之又重的事情,如果得不到皇帝的信任,这一件事情万万做不成的。这一点又是很玄妙,或许有一个人将来忽然被皇帝欣赏了也说不定。但是而今仅仅以圣眷而论,周梦臣是最合适的。
然后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想,大明军事需要改革吗?
太需要了。
边事就不用说,周梦臣白登之役,也算是缓解了边事危急的状态,但是依然改变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大明财政十之七八都要养军。大明而今最严重的是财政问题,但是细细分析,看大明财政的走向,就知道财政问题乃是大明军事问题衍生的次生问题。
须知大同一镇一年百万两,大明有九个边镇。除却边镇之外,京营,西南的平叛战争,也是都需要钱的。
军费已经将大明的血给喝干了。
徐阶现在受制于严嵩,即便主管兵部,但也仅仅是修修补补,不可能在框架上动手。而且徐阶更明白,他即便想动手,一没有那个军中威望,二也不知道该怎么动手的。
看徐阶的履历就知道,他其实对军事上的问题也不是是专家。
(本章未完,请翻页)
对于这一点,徐阶也是明白的。
所以徐阶的施政方案之中,一开始就没有军事改革这一项。不是不重要,是太重要。而且自己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所以给去掉了。
在面对周梦臣这个几乎是而今唯一人选的时候,徐阶内心之中难免有为国惜才的心思占了上风,他说道:“其实以你的圣眷,这一次风波也伤不到你,很可能是你升迁的契机。”
这也是徐阶不想出手的原因之一,周梦臣有先前的战功,顺势升迁到别的地方。或许明迁暗降,但也不会有太多的处罚。徐阶觉得让周梦臣吃吃苦头也未尝不好。不过而今听了周梦臣这番话,自然不能这样做了。
周梦臣听了,顿时一愣,说道:“阁老,你是知道,而今我是万万不可能离开大同的。否则前功尽弃。”
徐阶淡淡说道:“那就让别人来大同。”他看着周梦臣说道:“你知道,你在大同最错的事情是什么?”
周梦臣说道:“下官愚钝。”
徐阶说道:“四十三名将官,取死有道,对卫所的整顿,虽然惹了很多怨恨,但是你占了大义名分,整顿卫所吗。不知道有多少老臣想做,都没有你做的那么干脆利索。虽然毁誉参半,但也绝不是而今这么多人弹劾你的主要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你坏了规矩。”
周梦臣说道:“规矩,什么规矩?”
徐阶说道:“大小相制。”
周梦臣听了,恍然大悟。
大明内部充满着无处不在的制衡。内阁大学士有内廷的制衡,也有六部的制衡。而今在嘉靖抬高内阁地位之后,就演变成为了内阁内部的制衡,就是嘉靖的平衡之术。
严嵩身为大明首辅,眼前尚且有一个处处碍眼的徐阶在。
周梦臣在大同为了办事效率,大刀阔斧,将上上下下梳理了一遍,又将自己的得力下属,全部调了回来,占据要害之位。上上下下犹如一体,这是他战胜鞑子的重要因素。
诚然。白登之役有些侥幸,但是没有周梦臣统领下凝聚成一个整体的大同镇在,即便是上天垂青。周梦臣也不可能抓住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周梦臣很得嘉靖宠信,有久任约定在前,依然有调任的风声传出看来。就是因为,周梦臣将大同搞成了一言堂,上上下下都服他。头上也挂着都察院的官职,在大同的御史,也是他的下属,根本不可能有监督作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