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一十五章 战火中的春耕
    第一百一十五章战火中的春耕

    伯颜说不明白的力量,或许就是工业的力量。

    周梦臣创建的军器监体系,还不能真正说是工业,但无益是具备了工业一切雏形。甚至朔州监真正完成建设之后,就是一个煤铁联合体的雏形了。伯颜作为辛爱提拔的年轻将领,在蒙古人之中,也算是人杰了。

    他还不明白这背后到底是什么。但却已经感觉到了这些东西带来的危险。

    伯颜收起这几个发火装置。用一张牛皮纸包了。让身边的人收起来。对身后的蒙古将领说道;“这道路,已经给你们打通了。该怎么做,你们也就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也不用我说了吧。”

    这些蒙古将领立即说道:“我等明白。”

    随即这些人带着自己的人马,迅速通过了这个缺口,进入关内。

    而这个时候,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

    是无休无止的地雷。

    而今整个大同北部所有卫所的人都在做一件事情,在生产地雷。

    各地卫所之中所有的火药都被取用了,而地雷容器也各有不同,什么坛子,木箱,铁罐,等等。几乎所有能装火药的东西,都被用做地雷的容器。而且周梦臣与马芳无意之间,弄出一个全新的生产方式。让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什么生产方式,就是精密部件由大工厂生产,而且其他东西都是由家庭式的小作坊来生产。比如而今这个时候,朔州监只需生产关键的发火装置就行了。有合格的发火装置就有地雷。而且这发火装置并不大,当然了,与后世精密之极的零件相比,倒是有些傻大笨粗了。但是在这个时代,却已经很精巧,甚至不用马车运输,用驮马就能用上一大批。

    至于火药,对各地卫所来说也不是什么难题。不就是熬硝而已。

    总之,不过十几日功夫,十万枚发火装置都已经变成了地雷。以至于将北方所有卫所的火药,乃至于大同火药库存狠狠的消耗了一批。马芳更是带着骑兵到处游走,如果能堵住鞑子骑兵自然最好了不过,堵不住也不管,只是在道路上埋下地雷。

    大同附近毕竟不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甚至在华北平原之上,这土地也不是完全平整,还是有起伏的。而今坐火车看到的一望无际的田野,是建国之后的成果。

    既然地势有起伏,自然就有道路。

    这道路,有些是官府修建的官道,还有一些就是人走出来的道路。当然了,并不是说不走路,就不能走了。但问题是,路之所以成路,就是因为所有人都觉从这个地方走最方便的。

    而鞑子也是这样想。

    于是乎,鞑子本来以为通报边墙的地雷,仅仅是一个结束,万万没有想到,仅仅是一个开始。

    以至于他们处处碰壁。还没有劫掠到什么东西,就死了好些人了。后来学聪明了。都不走路,但是问题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与明军骑兵进行追击战,在明军骑兵有意无意之间,就将鞑子骑兵引入,或者赶入雷区之中。

    稀里哗啦就死了一票人。

    而且同时出击的也不仅仅是骑兵。各卫所都派出以千人为规模的军队,安置在各交通要点之上,一来在鞑子骑兵经过的时候,列阵抵挡,甚至于滞留一段时间。另外一个任务,就是维护周围的雷区。与鞑子交战的时候,也可以以雷区为掩护。实在不行,可以通过雷区撤退。

    毕竟这地雷都是他们自己埋的。自然知道哪里可以走,哪里不可走。而且步兵总是要比骑兵灵活一些。

    但是即便如此,有些恼怒鞑子与步卒厮杀的时候,也给了步卒很大的杀伤,毕竟各卫所军队的火器配置不多。更多的是冷兵器。长矛与大刀盾牌等等。连弓箭都不多,这些东西在面对骑兵的时候。很是吃力。

    不管怎么说,马芳兜住了最大的压力,不让鞑子骚扰到春耕。

    如此快速生产这么多地雷。这就是工业化的威力,在很短的时间之内,这么大批量的生产。否则地雷不形成规模,很难发挥出多少威力。

    不过即便如此,总体上来说,地雷的数量还是不够的。想要形成一道遮拦这百余里缺口的地雷区域,非百万枚,甚至更多是不行的。十万枚只能照顾重点区域而已。既然有重点区域,就有漏网之鱼。

    鞑子慢慢学聪明了。

    慢慢的学会了怎么识别雷区。毕竟大规模埋下地雷之后,明军也必须照顾到自己人。不能误伤。再加上而今地雷埋的比较粗放,总之是有痕迹的。

    只是到了这个地步,穿越边墙进入大同劫掠彻底成为了赔本生意。

    一时间,蒙古各部的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这让伯颜恼怒非常。此刻他也顾不上之前制定的战略了。他只知道,而今如果灰溜溜的回去,这定然是一场败仗。而蒙古人从来服从强者,萧芹那么厚的根基,一场败仗之后,还是要受人白眼。

    更不要说他了。

    伯颜心中暗道:“我一定要找回场子。”

    至于怎么找回场子,伯颜陷入深深才沉思之中。

    而与此同时。

    周梦臣接到前线战报,暗暗松了一口气,随手递给了杨继盛。杨继盛看了之后,说都:“周兄,你说几句吧。”

    周梦臣目光扫过站在他眼前的人,青壮仅仅站很少一部分,大部分都是老人孩子,还有妇女。一个个都穿着短打的衣服。周梦臣站了出来。朗声说道:“我想大家都知道我是谁,我就不多说了,刚刚接到战报,鞑子马将军手中吃了暗亏。损失不小。不过,各卫所多多少少都有所损失。而今父兄子弟们都在前面浴血奋战,为的是什么?为的是今年我们能种下庄稼,今年秋天能有收成。明年我们都有口粮。”

    “我知道,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种番麦。不知道这番麦好不好种,收成如何?去年我们种了不少番麦。这些东西,你们互相问问,我就不多说了。我只说一样,到了秋天,番麦可以长很高,鞑子骑兵不能闯入番麦地里面,即便是闯进去了,他的速度,视线也都受到了影响,我们可以干他娘的。就这一点,是小麦万万不能比的。”

    “所以,为了父兄子弟,为了杀鞑子,从今年开始,整个大同只需种番麦。”

    “其他话不说了,都开工吧。”

    周梦臣三下午除二,将自己的外衣给脱了,露出结实的肩膀,杨继盛也是如此,不过,他将一块布放在肩膀上面,又将另一块布放在周梦臣肩膀上面。

    杨继盛与周梦臣一并穿着草鞋下了地,一人一根绳子,拉着一口犁,努力的向前走的。

    即便是周梦臣拼命的筹集牲口,但是元气大伤的大同,依然不可能有太多的牲口。所以,这一次春耕之中,必须有大量人拉着犁地。为了尽快完成春耕,周梦臣也要以身作则。与杨继盛一并拉犁。

    只是在这一件事情上,周梦臣远远比不上杨继盛。他两辈子都没有干过这种活,在大同两年,反而将前世没有干活的农活都给补上了。

    如果将镜头拉高,就会看见大同城以东,御河以西大片的土地之上,无数小的好像是蚂蚁一般的人,在努力的耕耘着土地。

    前线是一场战争,而这里也是一场战争。

    在这一场战争之中,周梦臣青纱帐计划慢慢的成为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