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师兄再次北上
无为到底不是倭寇的主战场。
偶尔有一两支流窜到这里,还是有的。但是有成群结队的数以千计的倭寇进入无为,将南京置于何处?而区区百余步卒,如果在船上的话,大同骑兵自然拿他们没有办法,但是如果上岸。在这个数量级,十余精骑,足够让百人崩溃了。
北方边军从来是鄙夷内地卫所的战斗力。也同样鄙夷倭寇的战斗力,这种鄙夷也是没有来由的。大概仅仅是自信。
不过,也不能说不对。壬辰之役中碧蹄馆之战。辽东精骑数千与日军五万主力相遇,打了不上不下。而而今的大同精骑,一点不弱于李成梁的家丁,甚至还有胜之。
吴廷翰虽然有些担心,但是既然儿子这么说了。
也就由吴国赏去办了。
吴国赏立即带着周梦臣的名刺。去拜见无为知州。
周梦臣而今的名声,响彻天下。
无为知州不敢不给面子。甚至他如果提前知道吴廷翰与周梦臣的关系。估计这一次征收钱粮,就没有吴家的事情。至于吴国赏留下的骑兵,更是被无为知州大包大揽,以年薪二十两,杀倭。每一个首级五十两。想这这十余骑拉到州城。
好在这些精骑,虽然爱财。但也知道自己的使命。最后折中一二。留十骑在吴家。留十骑在州城之中。并承担起训练民壮的责任。
如此一来,才算是将这一件事情安顿好了。
吴廷翰早就按捺不住了。立即要北上。
只是这一次北上,却并没有顺流之下,乘船到扬州换船沿运河北上。
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长江下游水面上治安状况堪忧。正闹倭寇的。而且周梦臣派出的护卫人马,都是骑兵,在陆地上,自然是纵横无敌,即便是千百人也留不住。但是在船上,却是没有办法了。自然要走陆路了。
第二个原因,却是黄河发洪水了,冲决运河。以至于有数百艘漕船滞留。不能北上。运河不通了。
只能北上一路到开封,然后渡过黄河北上。
然后再看看能不能从卫河到运河使用运河北断。毕竟吴廷翰年纪大了。而陆路上的颠簸太重了,还是水路舒服一些。
只是吴廷翰一路所见,实在是让他伤神。
他在黄河堤坝上眺望,只见滚滚黄河就好像是黄沙滚动。充斥两岸。虽然下游已经决堤了。但依旧没有让上游的水量有减少的迹象。无数百姓在官员的指挥之下,在加固河堤。
吴廷翰并没有看见。周围的一个人忽然停下了脚步看着他们一行人。他见过吴廷翰。也记得吴廷翰。吴廷翰却没有记住他。
他并不是别人。正是刘修水。
当日刘修水离开北京之后,说是要回家成亲。但是一路到了南下,在黄河边上待了数日。却下定决心,给家中留书一封,退了婚事。从黄河入海口开始丈量黄河,调查黄河的第一手数据。
很快刘修水觉得自己一个人做太慢了。于是他就与修河的河工混在一起了,通过这些河工的渠道。来了解黄河详细情况。而刘修水本身就是读书人。自然被人尊重。
大家都知道,他精于水利。于是地方官员修河的时候,都请他来看看。
而刘修水从黄河出海口开始,一路上在每一段黄河边都待数月,调查清楚之后,才继续往西走。而今已经到了开封府段。
只是,他正犹豫要不要去打一个招呼。
毕竟这位是师伯,只是一想到自己断绝了所有关系。与家里也断了联系。而今他也没有办法面对家里,如何说他的这个选择。他又担心家里会不会有什么事情,老师会不会怪自己。
只是他稍微犹豫了一下。
就有人来向他汇报河堤的事情,刘修水立即打起精神。毕竟河堤一个不小心,就是两岸数百万百姓的生死存亡。丝毫怠慢不得。只是等他忙完之后,吴廷翰早就渡河北上了。
刘修水只能怅然看着黄河水。心中也不知道后悔还是不后悔。
吴廷翰见了黄河水灾。但是到了河北山东一带,再次看见的就大旱,赤地千里。
去岁冬天少雨雪,今春更是滴雨未落。山东,河北,陕西,大半个北方都是蔓延着饥荒。从这里看出来杨继盛的先见之明。这也让吴国赏担心起来,他担心大同会不会也闹饥荒?
这一路到了北京附近,才算是好一点。
之所以好一点。一来是这一次大旱似乎对北边,北京,宣府,大同。蓟州镇这一带,稍稍好一点,虽然也大旱。但是好歹有一点点雨,不至于颗粒无收。再也就是北京存粮极多。虽然大旱年头,但是好歹有一些收成。
就在吴廷翰一行人进入北京的时候。住进了周家。由李云珍接待的时候。
内阁之中。严嵩与徐阶也为当前的局面伤脑筋。
严嵩说道“今年年景不好,陕西,山东大旱。继续南方的粮食,而南方又在闹什么倭寇,这日子实在难过。事情总是要解决的。天灾我们没有办法,但是总要是了结一二吧。”
“徐阁老,兵事你是负责的。事到如今你有什么话说?”
严嵩一开始就居高临下,要将而今整个局面的责任盖在徐阶身上,徐阶说道“首辅说的是,江南的局面,定然不能这样下去了。我建议,而今议和也成了。周梦臣有军功,还有议和之功。还在大同,有些屈才了。我建议让周梦臣专任江南。总督江南江北浙江福建军务。专司剿倭,你觉得如何?”
严嵩听了,眼神之中有一些微妙的变化。
对于这个任命,严嵩是很纠结的。一方面他也想试试,试试周梦臣能不能收拾江南的烂摊子。严嵩或许贪赃枉法,不办正事。但是绝对不是傻子。他对南方倭乱的根结太了解不过了。
首先是卫所军不能战,其次是江南人地矛盾。还有巨额海外贸易的诱惑等等。很多问题纠结在一起,形成了而今复杂难解的江南局面。一般人到任,非栽跟头不可。以至于严嵩都不敢将自己夹带中的人,放在江南。
就担心没有好处,反而被担了责任。
这也是为什么严嵩想让徐阶担这个责任的原因。说实话,虽然徐阶分管兵事,但是奈何,真要说起来,江南那一片地方,打大明建国以来,打得就是钱粮之地标签。那里算是边地。再加上南边还有一个南京兵部。
徐阶很少能插手的。
但是严嵩一想到周梦臣在大同的所作所为,大刀阔斧,杀人盈野,他有一种直觉,这个难题,应该是难不倒周梦臣的。
既然难不倒周梦臣,而周梦臣如果再到江南建功立业。恐怕严嵩也挡不住周梦臣回中枢了。
严嵩还有一个担心,担心周梦臣在江南太用力了,有些事情就瞒不过他了。江南作为大明财赋之地,想要搞钱,严党怎么可能放过江南。严嵩虽然不知道细节,但是知道自己的好儿子,与义子们在江南做到好大的勾当。
每年都有几十万两几十万两往府里送。
这些事情,一般人是不敢掀翻的。但是周梦臣是一般人吗?
想来想去,严嵩还是觉得,周梦臣还是老老实实在大同待着吧。
严嵩想到这里,说道“而是边事为重,鞑子虽然降服,但是素无信义,周梦臣在大同,北京无忧,陛下也能安心。就委屈一下他吧。”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