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七章 嘉靖对周梦臣刮目相看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奋斗在大明 ”查找最新章节!

    第十七章 嘉靖对周梦臣另眼相看

    虽然儒家一直以来是显学。但是谁都知道,真正做起来却是儒皮法骨。

    别人不知道,嘉靖不知道吗?

    嘉靖是大明皇帝之中,将权术之道玩得最溜的人。

    权术之道,严格的来说,其实是法家的,或者说是道家的。

    虽然嘉靖知道,周梦臣这百代皆秦政的论断。却是辩驳不倒的。真要说起来,秦法被儒家称了多少年残暴,现在说起来,秦代之后,用得都不是儒家所谓郁郁乎的周政,而是残暴无比的秦政。

    这分明是在打脸。

    这也是为什么夏言不想让嘉靖看周梦臣的文章的原因。

    当然了,如果仅仅是这一点,嘉靖皇帝还不至于脸色微变。

    原因很简单。

    嘉靖皇帝作为大明的掌舵人,其实对大明内里的运行机制很了解的。百代皆行秦制度,听起来好像石破天惊,但是未必没有人不知道,只是不好放在明面上说而已。

    让嘉靖是吃惊的是,周梦臣下面的文字。

    周梦臣为了证明百代皆行秦制度,从秦之后,各朝各代的制度建设大体写了一遍,以证明他们万变不离其宗的,秦制度。

    周梦臣的历史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后世学些的历史书籍。另外一部分却是今世读得一些史书。别的不说,要考时文,最少前四史是要好好读的。至于其他的史书,比起其他古籍,史书还是相当有意思的。

    当然了,他在这方面并不专精。不过本着后世一些历史论断。加以发挥而已。

    只是他并不知道,这些对历史的论断,不管是对是错,很多都是基于五四之后新方法研究出来的。

    周梦臣觉得轻描淡写,但是很多结论,嘉靖皇帝都觉得振聋发聩。

    每一个字都要细细品读。

    特别是很多论断都是基于经济来分析的,更是让嘉靖觉得耳目一新。

    更让嘉靖看到郑重的是,周梦臣对大明制度所谓之十大弊,官吏分离,藩王禄重,卫所败坏,财政紊乱,中枢无主,八股大弊,云云。

    虽然很多都是周梦臣随手一写,他当时也没有太在乎,大多都是在发泄憋屈了好几个月的一口恶气而已。

    只是嘉靖看得时候,却不能当做玩笑话。

    嘉靖而今虽然开始殆政了,对朝廷大事,有一种爱理不理的态度,很多事情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是嘉靖前二十年,的确是称得上励精图治,对下面的情况,虽然没有太了解。但也是明白的。

    很多东西,嘉靖未必明白。但有些东西,却说到了嘉靖的心坎之中。

    嘉靖心中暗道:“万万没有想到,周先生还有如此风采。此书,不下于王安石上神宗的万言书。”不过,嘉靖随即想到,这个比喻似乎不大吉利。

    毕竟王安石一直以来都是奸臣代表。

    甚至有北宋亡于王安石的论断。

    当然了,嘉靖作为皇帝是有另外一个视角,那就是皇帝的视角。虽然王安石变法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本质上,王安石是秉承宋神宗的意思。对一个听话,有能力,并不顾自己身后清名的大臣。嘉靖皇帝对王安石并没有儒臣那么厌恶。

    不过,总体上对王安石也未必有好感。

    唯一的问题就是,周梦臣为了写的嗨,只写了问题,并没有提出解决办法。

    毕竟挑刺太容易了。但是解决问题,却是非常难了。

    嘉靖看完之后,对周梦臣的看法,也不仅仅当他是东方朔了。或许还能是贾生。

    嘉靖皇帝问道:“此文甚佳,可否调到前面来?”

    夏言说道:“陛下,周梦臣诋毁圣人,藐视先贤,甚至有言及太祖皇帝之处,大有不敬,本应以大不敬之罪处之。但是念在本朝,从来没有以文字处新科进士,宽大为之,不为己甚,已经是宽宏之极了。如果陛下,真要将周梦臣提前名次。”

    “臣万死不敢奉诏。”

    说着,就一撩前襟,跪到在地面之上了。

    嘉靖皇帝眼睛瞄了一眼严嵩。

    别的时候,严嵩定然能领会陛下之意,想办法为嘉靖分辨,与夏言打擂台。

    但是这个时候,严嵩也是眼观鼻,鼻问口,口问心。就好像看不见一样。至于刚刚入阁的张治,更是好像木偶一般,一动不动。

    嘉靖也知道,周梦臣的文章实在是有些离经叛道。

    其实如果周梦臣的文章放在晚明或许不算什么。毕竟在晚明比这个更离经叛道的言语多得去了。

    只是而今毕竟不是几十年之后。

    嘉靖皇帝一举一动,都有无数人盯着。他今日抬举了周梦臣的文章,不知道给外面传递出什么样的政治信号。

    嘉靖见几人如此,也知道不好说什么?说道:“既然如此,那以夏卿之见,周梦臣的卷子排第几名?”

    夏言说道:“三甲二百零八名。”

    也就是全部第三百零一名。本科最后一名。

    估计夏言是不能将周梦臣罢了。如果能罢了绝对有多远扔多远。也是本科只取三百零一人,才有周梦臣的三百零一名。如果本科取三百多,乃至四百多名,周梦臣也一定是最后一名。

    嘉靖看改变不了什么。说道:“好吧。就这样吧。前三甲拿上来。”

    片刻,前三甲的文章放了上来。

    嘉靖皇帝细细看了。果然是儒家那一套。治国之权在皇帝手中,但是治国之道在孔子手中,在孔子之后,代代相传,最后到了朱子手中。故而朱子之学,是天之经,地之纬,虽千古不可更易。陛下求治国之道,当求朱子之道。要勤修道德,留意人才,最好的办法,是垂拱而治。

    这个根底不会变,其余都是文章取材,或者边边角角的问题了。

    即便是讲一些具体事务,也是在这个框架之下讲的。

    在这个体系下,皇帝并不是至高无上的,大臣手中的道理才是至高无上的。所谓从道不从君是也。

    嘉靖看得索然无味。

    倒不是说这些文章不精彩。

    毕竟能呈上来的文章,都是三百进士之中最好的。看上去气象万千,读起来掷地有声。

    但是周梦臣的文章,就好像一盘辣子。五味不合,有些人吃起来好像毒药,有的人觉得特别有滋味,特别是在吃了整整一盘辣子之后,再看其他菜,不是这些菜不好。但是吃起来却索然无味一样。

    特别是这些文字底子都是一个模子打出来,更是让人不喜欢。

    嘉靖皇帝也没有多看,问道:“此三人年岁几何?”

    夏言微微一愣,说道:“李春芳,是正德六年生,胡正蒙是正德七年生。张居正乃是嘉靖四年生。”

    嘉靖皇帝轻轻一笑,说道:“这张居正很年轻啊,就让他当朕探花郎吧。”

    在唐代探花,并不是指进士之中第三名。

    唐代进士及第后有隆重的庆典。其中就有探花宴,要事先选择同榜进士中最年轻的进士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沿途采摘鲜花。嘉靖对前三名的排名,就是这么任性。上一科,觉得鸣雷吉利,有利于下雨。就是秦鸣雷了。而这一科,觉得张居正年纪轻,就让他当探花郎了。

    也不知道张居正知道了,会是什么感觉。

    嘉靖如此轻佻的对待抡才大典,其实也算是对夏言刚刚所做所为隐隐的表达不满。

    夏言也没有什么办法。毕竟这是皇帝的特权。

    于是乎,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排名就定了下,状元李春芳,榜眼胡正蒙,探花张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