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十四章 致李沧溟书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奋斗在大明 ”查找最新章节!

    第五十四章 致李沧溟书

    洪武正韵是明代官方韵书。周梦臣考试的时候,一大苦手就是背韵书,无他,八股文要用韵的。他是勉勉强强过关。

    但是这种熟悉,仅仅是熟悉而已。对付考试还行。但是一旦遇见真章了。就不好办了。

    别的不说,如果李攀龙喝酒喝嗨了,说道:“咱们合韵做诗吧。”随即一个人抽一个韵脚,当场做诗。

    周梦臣就抓瞎了。

    如果他没有写送别之前,这也罢了。反正他不以诗词为傲。做出一些打油诗,应付差事,大家也不过是笑笑而已。但是而今却不一样了。周梦臣是大名鼎鼎的周长亭。

    怎么能写出这么没有水准的诗词。

    周梦臣忽然想到了什么说道:“你说李攀龙是想做文坛盟主的。他有什么主张吗?”

    文坛盟主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既然想做这个位置,自然要有一定的主张,哪怕是口号,就是当代作协主席,也要有一二主张,只是我不知道而已。

    张居正说道:“这位李沧溟一心推崇李梦阳,主张复古,号称文必秦汉 诗必盛唐。”

    周梦臣说道:“我想起来,瞿先生讲过的。”

    张居正说道:“是有一点。”

    周梦臣沉思片刻,说道:“我不方便去,我写一封书信,你代我送过去。”

    张居正微微皱眉,周梦臣接着说道:“叔大兄,你先看过之后,再说行与不行。”

    周梦臣都说到这一份上了,张居正只能应允了。

    周梦臣随即静静的研磨了,将毛笔字在砚台上静置片刻,内心之中酝酿文思,随即提笔写了起来。

    不得不说,考科举这一件事情,对周梦臣的帮助很大的。让他从某种士大夫气质,最少一手馆阁体,不说多好吧。在张居正的评价就是媚而无骨,但最少能过眼了。

    周梦臣先致歉,说为什么不去。

    是因为复套之事,牵连重大,他作为工部主事负责生产太多军器,一刻也不能分心。国家大事为重,在复套之前,是没有时间了。

    当然了,谁都知道这是搪塞。

    毕竟,大明的工作节奏远远没有到后世那么快,即便是周梦臣最近很忙,最多不过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罢了。

    倒不是周梦臣不想再工作了。实在是光照不够。周梦臣最多在自己家中加一个班。处理一些文书而已。

    决计不可能找不出一点时间与人相会。

    随即,周梦臣提出了自己文学主张,就是真性情。三个字。这种主张,在后世都说烂了的东西。他洋洋洒洒,写发乎情,至于笔端,我笔写我心云云。在最后专门说,文何必汉,诗何必唐?一代人有一代文章,本朝当有本朝之文风。与汉文,唐诗,宋词,元曲并列之。而不是揣摩古人,邯郸学步。

    随即周梦臣又将自己对音律上的理解,提出,度曲当去套路。并将十二平均律附在后面。并说明自己觉得,古谱记音没有标准,准备以十二平均律为核心,制定新的音谱,为大明文坛添上新音。云云。

    这一封书信,几乎不能称之为书信了。

    一封文学理论与音乐理论战书。

    其实,周梦臣甚至想将五线谱,写在上面。

    奈何,周梦臣不会。

    他只是见过,又没有学过。在十二平均律之后,音乐有了标准,这音谱自然有办法制定,天下从来不缺却少聪明人。

    只是提一个苗头而已。

    周梦臣写完之后,轻轻吹干,对张居正说道:“叔大兄,你怎么看?”

    张居正看了之后,说道:“李攀龙这辈子,都不会再请你了。”

    周梦臣哈哈一笑,心中暗道:“可不是吗?”

    周梦臣虽然没有说为什么不去,但是文章里面,已经写明白了。那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张居正说道:“不过,周兄,你也想做文坛盟主吗?”

    周梦臣笑着,用手指指着自己的鼻子说道:“我吗?”

    张居正说道:“此信一出,谁都知道你要与李攀龙打擂台。难道不是吗?”

    周梦臣说道:“我现在根本忙不过来。那有心思想这个。张兄就代我走一趟,并将我闭关造新音的想法,传出去。最近一段时间,我就不会写词了。”

    周梦臣心中暗道:“时间一长,谁还记得我会写词。”

    的确,任何事情都是时间限制的。时间一长,热度降下去,即便有很多人记得这一件事情,估计也没有专门找周梦臣说这一件事情了。即便有人专门说,周梦臣也有办法搪塞,比如自己很长时间不动笔,都忘记了云云。

    张居正去拜访李攀龙。将周梦臣的书信给李攀龙看了。

    李攀龙拿着书信,刚刚开始看得时候,还能平心静气,但是越看眉头越皱紧,,脸黑的就好像乌云密集一般,看完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如果而今有特效,应该给李攀龙头上做一个电火花的特效。

    王世贞有些好奇,拿来看了。一时间也陷入沉思之后。随即传给了其他人。

    这几个人虽然是以李攀龙为主的。但是真要说起来,他们对文必秦汉 诗必盛唐的标准也不一样,有些人仅仅是绝对汉代文章好,盛唐的诗最好,既然最好,就要学习吗?

    有些就不一样了,比如李攀龙,几乎要一词一句都要出处,要从汉代文章,与盛唐诗歌之中来。

    所以,有些人对周梦臣的理论冲击很大,恨不得爆炸。就好像是李攀龙。但是有些人对周梦臣的理论并不是如此,比如谢榛。他是几个之中最特色的一个,别人都有功名,唯有他是一个布衣。

    但是以布衣却侧身于这些进士之间,可见谢榛的诗文之好。

    他其实对文必秦汉 诗必盛唐,最不值可否的。此刻见了周梦臣的理论,心中顿时一动,心中暗道:“这是要为明歌吗?”

    是的。

    在谢榛看来,如果有一种文体真因为周梦臣新的音乐理论而起。从度曲填词,到为词度曲,两者结合。更灵活的音乐形式,自然对应这更灵活的文学方式。这种新的文体,大体要用明歌来形容了。

    李攀龙深吸几口气,说道:“长亭先生的意思我知道了,从今之后,李某就不打扰了。只是道理必有一争,还请张兄,稍留。待我写信一封。”

    随即,李攀龙到了书房之中,洋洋洒洒写了万余字的书信,封好了。交给了张居正。

    张居正有些尴尬,说道:“李兄,周兄专门交代了,他并不是不想来。只是觉得,大家闹得不欢而散,还不如如此。他对李兄的人品素来敬仰,而今不过是文道之争,也是君子之争。”

    李攀龙努力想让自己笑出来,但是却仅仅是扯扯嘴角,说道:“我知道。我对周兄的人品也是信的过,我们只是君子之争而已。”

    王世贞立即出来打圆场,说道:“对,对,对。君子之争,不过周兄不来,就由张探花代替,我们的荷花宴,照样要办的。张兄,可否赏脸?”

    张居正说道:“王兄,既然开口了,我岂能不从。”

    荷花宴是如何,周梦臣不知道。但是他要面对李攀龙的万言书,其中李攀龙将汉唐宋元的文风变化,凝聚在数千字之中,最后表达了太祖驱除胡风的敬佩,以及对胡风对中国文学的伤害,最后提出重振士风,重振文风,必须循古而行,而不是标新立异,毫无章法。更言送别一词,固然绝妙,至人于不可学之地。

    不可为常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