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菌一直在坚持,动力在哪里)
“林总,最近香江市将在外岛修建一个超大型的码头,以此连接澳城、珠江市的航运,每年至少1800万个集装箱的吞吐量。”陈婉君汇报道。
这量在目前算得上巨大。
但放在十年之后,就不算什么了。
林天并没有表露出太多的激动。
“按照我们天宇建筑如今的建造速度,至少有百分之三十的利润。”陈婉君补了一句,目的很明确。
就是要拿下这个项目!
但老板迟迟不开口,陈婉君有些着急。
“这个项目将是我们在香江市的第一个大项目,机不可失啊---”
“我知道!”
林天笑了笑,目光投向了海天连接处:“这个项目的格局还是小了些,吞吐量应该扩大一倍,选址也要向南。”
向南?
那可就靠近海角省了,那是龙国最南端海域。
基础设施落后,向来被视作开发荒漠。
面对陈婉君质疑的目光,林天没有过多解释,他知道未来十年海角省将成为龙国海上经济增长点。
依托航运、旅游业,成功杀入龙国经济前十强。
“做生意就是要看后十年!”林天语重心长的说了一句,陈婉君还是觉得此举风险天大,完全就是在赌。
不过,她倒不是很担心。
因为香江市政府没有这么多财政资金投入。
码头项目采取合作模式,政府出土地,开发商出资金,双方各自按照占比分红。
眼下,也只有航运世家董家看好这一项目。
香江市政府经过多次研判,最终将吞吐量限定在1800万个集装箱量,超出预算香江市也承受不起。
“林总,陈总,你们在谈什么大项目呢?”董天华腆着大肚子,笑容可掬的走了过来。
“我们在谈你的项目应该扩大一倍,选址靠近鳄鱼海峡,把投资目光拉长到未来十年之后。”林天只用了三句话概括自己的意思,但每一句都如重锤轰在董天华心上。
他摸出雪茄烟,颤抖着吸了好几口。
才让自己平静下来。
一开始,董天华也考虑过扩大投资。
但十年后海角省能否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并不确定。
因此,董天华采取了保守策略。
此刻林天的话再度激发了他的赌性。
董天华双手一摊,表示自己家族确实没有更多的资金,如果林天愿意投资的话他可以向香江政府引荐。
“我测算过,吞吐量扩大一倍需追加七十个亿。”
只要林天跟进,董天华不介意继续跟。
只求这位大玩家最终一把梭哈,自己也能分一杯羹。
“我出一百个亿。”
林天一锤定音!
一百个亿在他嘴里说出来,就像一百块钱这么轻松。
董天华大为惊叹。
作为世家公子,董天华从小见过不少大佬。
但像林天这样有气魄的极其罕见。
他就像一匹坚韧的狼,一旦认准目标,绝不松口。
“林总,单纯建造码头,倒也不需要这么多。”董天华补充道。
“我知道!我投资的不单是一个码头,还是一个港口城市。多出的钱要花在配套设施上,充分发挥港口城市的作用。”
林天想得更为深远,董天华在心底写了一个大大的“服”字!
游艇靠岸之后,董天华立刻找到香江shi长曾一全。
这人是平民子弟出身,做过搬运工、销售、律师等工作,最终凭借过人才华被民众选为shi长。
上任之后曾一全推行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改善民生,赢得香江市数百万市民的敬重。
董天华开门见山,谈了林天投资入股一事。
从一介平民到香江shi长,曾一全一路走来十分艰辛。
他没有强大的背景可以依靠,全靠自己勤勉努力,赢得民众认可。
正因为这样,曾一全在做决定的时候十分谨慎。
他没有立刻拍板,而是向上级做了汇报。
因香江市隶属于龙国政府直接管辖,这个计划很快就报送到内阁。
内阁召开部长联席会议,花了三天的时间讨论。
最终通过了这一计划!
用副总统胡济民的话来说,这是一个长期计划,一旦实施它必将为香江市、澳城以及珠江市带来区域性经济大发展。
有了内阁认可,曾一全信心十足。
他只用了一个星期就促使香江市政府通过这一计划,将该工程命名为香江东山码头,一个月后正式开工。
这一特大码头拥有3600万集装箱的吞吐量。
但工程难度极大!
东山码头位于一处弯月形的地带,那里地势高峻,夏季施工温差极大,且受到海潮和风暴的影响比较频繁。
一年之中,有一半的时间是涨潮。
在春季因大气高压影响,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会遭遇风暴。
施工条件极其恶劣!
除此之外,还有三大施工难点。
分别是桩基础施工、大型混凝土浇筑和作业指挥调度。
最难的是桩基础施工。
东山码头的桩基础都是直径达两米以上的大型孔桩,一共有21000多根桩,其中有一半是打入斜坡面。
斜坡面的地质为淤泥土质,坡比很大,在锤击的时候很容易发生溜桩。
即便是穿过表面涂层,因海浪的影响,施工船舶上下晃动不稳,很容易导致桩基偏离,从而引发事故----
就连香江工大学的专家们都一致认为,这个工程的选址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