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千〇八十四章 收回土地
    傅冬借着傅明光的火点上烟,问“二叔,谁又来打秋风了?”

    傅明光叹气道“还能谁?你三奶奶那边的亲戚,今天表兄弟,明天两姨弟兄,没完没了。人来了,你总不能连顿饭都不吃赶人家走吧,唉!”

    傅明光的爹在他们这一房中排行老三,傅松和傅冬要叫他爹一声三爷爷,所以傅明光口中的三奶奶就是他娘。

    傅冬道“三奶奶是南平曹庄的,穷地方,比过去咱们村都穷,摊上这样一门穷亲戚,确实够闹心的。”

    “要是一门穷亲戚还好了呢。”这时,胡秀英端了一盆黄瓜拌猪头肉送了过来,“我婆婆兄弟姐妹五六个,下面儿子、侄子十几个,哪里是一门穷亲戚?”

    傅明光启开一瓶白酒,一边倒酒一边道“你呀,哪凉快哪呆着去,娘们儿就是娘们儿,头发长见识短!”

    “就你见识长!”胡秀英一指头戳到傅明光脑门上,“喝死你拉倒!”

    呵斥完后,她又换上笑脸“家里也没啥好东西,你们别嫌弃。”

    傅松夹了一块猪耳朵笑道“婶儿,挺好的,最好再来头大蒜。”

    胡秀英道“有有有,蒜,蒜苗都有,我这就去拿。”

    傅明光跟傅松哥俩碰了碰杯,抿了一口酒,砸吧着嘴道“唉,也不光我们家这样,咱们村这两年有点钱了,除非亲戚死绝了,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穷亲戚上门。”

    这两年石河村的集体经济搞得不错,每年年底村名都会按人头分红,虽然种地不赚钱,但跟别的村比,石河村家家户户手头有闲钱。

    很多人可能对90年代农村的困难无法理解,认为农村人自己种地产粮食,不愁吃不愁喝,饿不着肚子,比过去过得要好得多得多,怎么还会困难呢?

    这是因为时代变了。

    以前农民收了粮食之后,直接用粮食实物来缴纳公粮农业税,现在农民缴纳实物公粮外,还要卖一部分粮食来交统筹款,另外种子、化肥、农药等等农资产品也需要花钱买。

    种子、花费、农药是典型的工业产品,工业产品天然地对农业产品具有碾压式的不等价交换价值,也就是所谓的工农业剪刀差。

    当然,你可以不买种子、花费、农药,但不买的后果就是粮食亩产大幅下降,甚至绝收,到时候饭都吃不饱。

    于是,粮食—货币—工业品的过程,至少被咔嚓了两次。

    这跟张居正“一条鞭法”其实没什么本质区别,只利上而不利下。

    所以,90年代农民困难,说的不是饿肚子问题,而是货币问题。

    今年丰收了,交完公粮家里剩了七八千斤粮食,日子就好过了吗?

    粮食卖了几千块钱,然后把之前赊欠的种子、化肥、农药、农机、灌溉费等等还上,最后发现,哎呦卧槽,居然还倒欠种子站二百块钱。

    起早贪黑,顶着酷暑烈日,辛辛苦苦一整年,居然一分钱没赚到,要过年了,连买肉包饺子的钱都拿不出来,男人没脸,只能让女人低眉臊眼地出去借50块钱,割上两斤猪肉,给孩子买一件最便宜的新衣裳……

    这个春节熬过去了,明年呢?

    马上开学了,孩子的课本费、学杂费从哪出?

    马上开春了,种子、化肥、农药钱从哪出?

    这些其实并不是最可怕的,最怕的就是生病。

    感冒发烧,熬点姜汤蒙着被子出一身汗,实在熬不过去,去医院?

    不存在的,赤脚医生家里打一针就是了。

    有病硬扛着,扛不过去了才畏畏缩缩地去医院检查,如果是大病,二话不说,回家等死。

    这种情况下,除了厚着脸皮出去借,还能有什么办法?

    农村人最爱脸面,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借钱,他们对好日子的定义非常简单,也相当廉价,那就是没有一分钱的饥荒,这样的家庭,在每一个村里,都会被别人竖起大拇指,称赞一声,会过日子,日子过得红火。

    石河村现在的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甚至不夸张地说,超过了东莱至少90的农村。

    不说别的,村集体的二十几个大棚,每年能为村集体贡献十多万纯利润,再加上每家每户搞点果树、药材、养猪、养兔子之类的副业,一年下来,一户最差也能挣个一两千块钱,好的能有上万块钱。

    这样的收入,在90年代初的农村,绝对不少了,也难怪上级会组织其他村的干部来这边考察学习。

    傅冬嚼着油汪汪的大肥肉道“那也多亏了二叔你这个村支书,要不咱们村的人也得出去当恶客。”

    “我没那么大的本事,这是老三指点的,我自己肯定搞不来。”傅明光跟傅松碰了碰杯,“老三,二叔敬你一个!”

    “随意随意。”傅松喝不惯这种勾兑的酒,不过还是陪着傅明光干了。

    傅明光道“老三,你说咱们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我现在心里直打鼓啊。”

    傅松愣了一下,失笑道“二叔,你干的不是挺好的嘛,还担心什么?”

    傅明光撇撇嘴道“好?老三,你是个明白人,如今咱们农村泥腿子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好事儿从来没有咱们的,坏事最先落在咱们头上。我算是看明白了,咱们泥腿子要是不抱成团,努力把日子过好了,早晚得出去要饭吃!”

    傅松默然不语,半晌才道“二叔,你才是明白人啊,而且还是大明白人!”

    傅冬被他俩云里雾绕的话搞糊涂了,道“你俩说啥呢?”

    傅明光自个儿闷了一口酒,叹气道“你没发现这两年钱越来越不值钱了吗?可粮食还是以前的价,如果再加上化肥、种子、农药、薄膜、电费、油料这些跟农业有关的东西都在涨价,我算了笔账,种地得赔钱,而且种的越多赔的越多!”

    傅冬不敢置信道“二叔,不会吧?如果种地赔钱,那还种个屁地!”

    傅明光苦笑道“不种地哪行?公粮交不交?提留款交不交?农业税交不交?所以赔钱也得种啊!”

    傅松给傅明光满上酒,问道“二叔,你打算把咱们村的集体经济做强做大,是不是?”

    傅明光猛地一拍大腿,高兴道“还是老三你了解我!我就是这个意思!既然种地不赚钱,那咱得替全村老少爷们儿筹划后路啊,不能在种地这颗树上吊死!数来数去,也就只能继续在集体经济上做文章了。可你二叔我说白了就是个大老粗,没读过几年书,实在想不出好法子来。所以,还得请你这个大学生帮忙参谋参谋。”

    “二叔,我很长时间没回村里了,对村里的情况不了解,老人家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让我参谋可以,但要是问我怎么做,我真说不上来。”傅松这么说倒不是谦虚,而是心里真是这么想的。

    从去年春节后他就再也没回石河村,一年半的时间,村里变化很大,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他可不敢乱指点江山。

    虽然傅明光嘴上说的客气,但傅松却压根不信他一点想法都没有,一个没有想法的人,怎么会意识到并警惕农村经济的崩溃?

    傅明光道“咱们村在山沟沟里,没有公路通过,城市边上那些农村的做法咱们是学不来的。他们可以去城里跑活,早上去晚上能回来,咱们不行。他们也可以在村里建个厂房租给城里人开厂子,咱们不行。他们可以种点菜养点鸡,挑着扁担去城里卖,咱们还是不行。我掐着手指头算来算去,咱们村除了山和地外,没别的好东西了,所以我觉得还是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顿了顿,傅明光继续道“但种地不挣钱,那就只能种挣钱的东西。这两年咱们村尝试了很多经济作物,药材、花卉、苗木、苹果、樱桃、芦笋、藕,可效益都不怎么样,都不如咱们集体搞的大棚。”

    傅冬笑道“二叔,这不是明摆着吗,那些种药材、花卉的都是单打独斗,要么脑袋一热就上马,要么看别人眼红跟风,都是瞎鸡儿搞。咱们集体的大棚有你盯着,请来专家做指导,一是一,二是二,用农技电影里的话说,这叫用科技指导农业,规模化经营,能一样吗?”

    傅明光一拍大腿“就是这个理儿!所以我想啊,要不干脆把分下的地收回来,由村集体统一经营。不过这事儿啊,不好弄啊,我就怕村民们有意见,不愿意把地交回来。老三,你是大学生,又在市里当过领导,你来说说,二叔这么干能成不?”

    傅明光的胆子不小啊!

    这是傅松听完傅明光话后的第一反应,在人人都夸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好的时候,他这个村支书居然逆潮流而行,打算收回已经分给村民的土地,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一旦这么做了,他知道他要面对各方的诘难和汹涌的非议吗?

    傅明光见傅松用一种很奇怪的眼神看着自己,不禁摸摸鼻子,道“老三,咋了?我脸上开花儿了?”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