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十二章 迁都的想法
    六月份已经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

    都是用农历,就没有了还需要换算的苦恼……公历的六月,才刚刚入夏不久呢。

    柳铭淇才看到了一份裕王府拿过来的报告。

    说是在这两个月,牛奶的消耗量不断的暴增,几乎是去年同时期的两倍。

    多半都是用来做酸奶、奶茶、布丁等等。

    这也是好事儿。

    只不过需要的冰却是很多,幸好去年冬天的时候,从北边运送过来了许多,储存在冰窖里面。

    京畿地区的这个气候,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

    这里的北面是种植小麦,南面又可以种植大米,而且你能见到的农作物,基本上都能在这里看到。

    在另一个时代,这是被称为中原的地方。

    何为中原?

    所以你知道了,为什么我华夏文明就发源于此了吧?

    但京畿地区却还是有自己的缺点的。

    首先第一个在于黄河千百年来,无数次的改道,毁灭了一个又一个的城市。

    我大秦、大汉、大唐都是在关中称霸天下,万国来朝。

    但为什么之后就忽然衰灭了?

    原因就在于黄河改道,使得关中地区没有足够的水源来浇灌,由此肥沃的陕西就变成了黄土高原,根本不足以维持那么庞大的人口。

    京畿地区同样如此。

    帝京城在另一个时空的未来,就曾经直接被黄河给淹没了,现今的帝京城,就是在遗址的不远处重新建立的。

    况且更重要的,帝国必须要有一个核心地带。

    如今大康的核心地带毫无疑问是京畿地区。

    不能说它不好,但如果你积极的参与大航海时代,那么这个地方就距离海边太远了,不好掌控大航海的进程。

    说白了,不容易控制那些大航海的海军军队们,更不好控制那些做大航海的商人们!

    因此柳铭淇心中已经定好了,等到条件成熟,只能是迁都。

    迁都的地方不用去那么苦比的大都府——你瞧瞧日后抽地下水抽成什么样子了?为了给他们供水,还专门修了一个南水北调的超大型工程。

    况且大都府还有一个大弊端,那便是从乞颜高原吹过来的风沙。

    毫不夸张的说,生活在那里的人,远远谈不上环境幸福感。

    为什么朱棣会选择大都府?

    第一原因这里是他的老巢,他只有在这里为皇,才能坐得安稳。

    第二则是因为朱棣是很有想法的人,他把这里当作打击游牧民族的第一线——看好了,是打击,不是防御!

    朱棣出塞几次,哪一次不是杀得黄金家族屁滚尿流的?

    他还真没想到自己的后人们,日后会防御得那么辛苦。

    柳铭淇不一样。

    他手里有着那么多超越时代的武器,而且是可以大规模运用的。

    比如说木柄手雷、热气球、地狱鸡尾酒,还有即将开始大规模装备的大炮,还有现在已经开始在研究的燧发枪。

    这些东西一出来,所谓的草原部落的骑兵,完全就是渣渣。

    柳铭淇派出两万装备整齐的大军,加上三万辅助运输兵,就足以横扫任何一个势力,直到攻占他们的老巢。

    因此根本就用不着去大都府去拱卫国门。

    当然了,柳铭淇没有任何看轻大明皇帝拱卫国门的意思,这些君王大致上还都是尽职的,就连崇祯都没有去南方建立小朝廷。

    而是现在已经有了更好的选择,他肯定选择对大康首都负担小,而且还能鼎盛积极发展的。

    柳铭淇心中有两个候选。

    一个是金陵。

    金陵位于南方的腹心地带,避免了从海上攻击的可能,但又能辐射整个江浙沪区域,可以牢牢的掌控大康的精华区域,并且对大航海给予最快的反应和指导。

    而且金陵四处都是水,我国第一大淡水河——长江,就直接流过这里。

    所以如果定都在这里的话,对于整个朝廷各个机构、上百万的人口,居住生活都没有问题。

    另一个是杭州。

    杭州的优越性就不用多说了。

    杭州湾直接可以出海,在这里定都就不是遥控指挥了,而是直接把这里当成了大航海的大本营。

    然后杭州自从前朝的官员大肆开发之后,早已经成为了鱼米之乡,陆地天堂,就算是数百万人在这里生活,都不会造成多大的负担。

    即便是未来京畿地区发展成数千万人口的话,从海外运来的粮食,也更容易通过经济便捷的海运运送到浙江,大大缓解粮食压力。

    大运河的负担实在是太重了,长此以往是不好的。

    只要把给现在帝京城周边的粮食等任务给消除掉,那么漕运解脱了之后,释放出来的能量,才会更加润泽大运河沿线的居民们。

    但杭州的一个缺点就是,你紧挨着东海,那么敌人的军舰一旦从这里展开猛攻,肯定会成为战斗的第一线。

    固然你可以在杭州湾周围做各种各样的防御,但海上而来的敌人和陆地上的敌人不一样,更加的神出鬼没。

    说不定一个晚上过去,第二天一早就看到数百艘敌舰在轰击了。

    如此对于整个儿的民心就不稳。

    相当于这就是水路版本的大都府了。

    另一个形式的天子守国门了。

    后世的魔都——松江府,它也和杭州有着同样的优缺点,还多了一条没有成熟的城池防备的缺点,至少在这个时候,还是不大合适。

    所以其实柳铭淇还是比较倾向于金陵一点。

    只不过现在肯定不是时候。

    即便是柳铭淇这一代可以成功,那也得至少是二十年之后,柳铭淇对朝廷的控制足够有力,自己提拔出来的人也占据了要害,大航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才有底气来提出迁都。

    但麻烦事儿还是一大堆。

    首先京畿地区的千万人口就不同意——好好的我一个国都所在地,忽然你给我搬迁了,那我岂不是成了被抛弃的孩子们?

    然后新首都的区域,本来无论杭州还是金陵,人口都已经够多了,再转移这么多的部门和官吏、护卫、家属等等过去,对新的首都又是一种巨大的负担。

    总而言之,迁都这种事情,不下于是打一次大型的战役,根本是马虎不得。

    实在不行的话,柳铭淇还决定让自己的儿子来负责迁都,自己给他打好基础就行了。

    ……

    说起迁都,其实更重要的还是在于和海外的交流。

    一旦海上贸易成为了主流,那么外国人来大康,基本上都是海路为主。

    一个中枢朝廷如果不能充分接收国外的信息,不能和他们积极交流,通过交流来查漏补缺,一直处在“我是中原王朝,我老大”的心态中,就容易固步自封,从而最终被时代所淘汰。

    花旗国为什么后来那么的发达,而且强大得让人几乎绝望?

    原因不就是他们一直都在和外界融合吗?

    他们的强大,不仅仅是从欧洲吸取了大量的人才,更在于在亚洲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

    无数的人才共同在那边努力,便成就了他们的经济和国防的强大。

    拿现代来说,数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的无数大好青年,不也是争先恐后的冲向美利坚?

    而如果大康的首都在内陆,他们交流不便的话,很有可能就不会去帝京城了,而是只在江浙一带和两广沿海。

    这一样来,大康的内外一定会造成非常尖锐的矛盾,说不定提前爆发出来,大康自己都要完蛋。

    想要大康不灭亡,那么并不是民众和商人们有思维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丞相们、六部尚书们、各大头脑们,都有进步。

    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积极的接收新知识,从而让自己的思维能拓展出去,真正的能达到胸怀天下。

    柳铭淇理想中的状态,自然是一百年、二百年之后,大康成为君主立宪制的国家,皇帝掌握一定范围内的权力,但大部分权力属于议会和人民。

    人毕竟都是自私的。

    既然是自己的子孙们成为了皇帝,柳铭淇自然不希望他们被推翻,被人直接斩头……能有大不列颠君王的待遇稍显不够,能像是泰国国王那样就最好。

    至于最后一个原因,也是出于柳铭淇的私心。

    京城着落在临海的区域,那么对于周边海外领土的掌控,便会千百倍的增强。

    在柳铭淇的心中,大康的领土不应该只有大陆这一块儿。

    东瀛算是一个,,但更重要的应该是东南亚国家。

    南海周围的中南半岛、菲利宾、苏禄、马来西亚等等,都该是帝国的核心领土。

    在此基础上,如果能掌控澳洲,那便是最好的大圆满了。

    只要大康的海军足够强大,只要有着蒸汽机开发的便利交通条件,只要我们同宗同源的大康人生活在那些土地上,那么这些领土就和大康密不可分。

    退一万步说,哪怕日后这些领土都独立了,他们的主体还是大康人,还是属于我们的族群,仍旧代表着我们的文明传承。

    到时候和内陆的整体大宗主国家形成一定程度的竞争,让主体宗主国有着紧迫感和压力,倒也是一个促使进步的好方式。

    ……

    跪求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