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五十六章 成圣之姿【第三章!求订阅!求月票!】9/34
    柳铭淇在大堂上接受审讯,却这么旁若无人的悠闲踱步,换了一个人肯定会直接斥责了。

    幸好苗炎的脾气好,也不是那种酷吏。

    他审案喜欢让人心服口服,并不是靠权势去压服。

    所以他就等着,等着看柳铭淇能耍什么花样。

    反倒是不明就里的一些官员觉得奇怪。

    甚至有人认为,裕王世子是不是有些词穷了,所以在编造有些话来圆谎。

    杀人都还有道?

    这一点,连肃王都有点不敢相信。

    片刻之后柳铭淇站住了脚步,脸色坚毅的大声道“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哗……”

    旁边的人蓦的发出了一阵喧哗。

    一群儒家的六部官员,呼吸都忍不住紧促了起来。

    特别是最为热血的那些翰林院留馆庶吉士们,眼睛更是“噌”的一下,明亮了起来。

    虽然这只有短短的两句话,却已经概括出了一个人生大道。

    当生死和道义不能两全的时候,柳铭淇甘愿舍生取义。

    这样的大无畏牺牲和纯净的思想,不就是儒家一直提倡的“有道”、“有义”的价值观吗?

    肃王听得也是惊讶万分,他可也是学富五车的人,就从这么两句话,他便感受到了一种铿锵有力的决心。

    皇上的眼光真好啊,选这个孩子做下一任宗正,绝对没有错!

    相反的,一群法家的官员脸色就不那么好看了。

    在他们的心中,道义什么的,完全无法和法令法制相比,这些反而是有碍于法制的实施。

    但是他们又不得不承认,柳铭淇的这话非常让人有认同感,而且还会有种心潮澎湃的激动。

    王智耿脸色沉了下来。

    早就听说裕王世子擅长诗词,没想到他居然还能讲出这般大道理?

    苗炎也是惊讶无比。

    如此睿智又充满义理的话语,居然是柳铭淇这个16岁的人说的?

    不会是哪个大儒教了他,让他背诵着说的吧?

    旋即苗炎自己又失笑。

    任凭哪一个大儒,都不可能把这样的话让给别人去说。

    单凭着这两句话,就已经可以名垂青史了。

    有什么好处能比得上这个,让自己把这么宝贵的道义精粹言语让给别人来说?

    名垂青史啊!

    上下数几千年,有多少人能做到?

    白痴才会这么的拱手让人。

    所以……

    这就是柳铭淇自己想的啰?

    惊讶之际,柳铭淇仍旧是语气坚定的继续自言自语。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好!”

    探花郎李敬宽实在忍不住心中的那一股子激荡,当即站起身子,大声的叫了出来。

    有他这么一带头,大部分的翰林院士子们都齐齐的站起来,大声叫好。

    一群听得如痴如醉的儒家官员们,见状狠狠的瞪向这群小子。

    很明显裕王世子没有说完,如果被他们这么一打扰,影响了思绪,使得这可以流传千古的警示话语中断了,那儒家官员们杀了这群小子的心都有。

    就连很不赞同柳铭淇的法家学子和官员们,此时也是抱着一种惊骇和仰视的态度,聆听着柳铭淇在讲述这种“道”。

    被人打扰了,他们同样的不爽。

    苗炎更是一拍惊堂木,“再敢打断柳铭淇说话的,一律给我驱赶出去,不许再旁听了!”

    李敬宽吓得赶紧坐下。

    能参与到这种可以流传百世的论道之中,是他无比的荣幸,如果因此被赶出去了,那不是以后的史书都得添上一笔,让他遗臭万年?

    能进入翰林院的,没有一个傻子。

    他们也几乎是跟着李敬宽一起坐下,肃然挺立,眼睛不敢有半分离开柳铭淇。

    柳铭淇像是旁若无人般,等到堂中又安静了下来,才继续说出第三段。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事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少年说完,又停顿了一会儿,在场仍旧没有人说话。

    都在看着他。

    柳铭淇晒然一笑,环顾一周拱手道“小子一时胡言乱语,妄自称道,还请诸位见谅见谅!”

    大家这才知道他说完了。

    凡是他拱手之处,所有人无不是站了起来,合掌鞠躬行礼,以示尊敬。

    也同时是表示,自己不能承受这种大礼。

    就连苗炎也离座,真真假假的鞠躬行礼。

    无论柳铭淇的年龄才多大,但只要他能说出上面的那些话,此时此刻,在一群儒家、法家和墨家人士的心中,他就是一个拥有深邃思想,探索出了自己的“道”的大家。

    这个天下,能被称为“大家”的人有不少。

    可是他们所有人加起来,说的话,提出的理论,都没有柳铭淇的“舍生取义”理论来得深刻,来得震撼,来得犹如醍醐灌顶一样的通透。

    这里面尤其是儒家的官员们,更是激动兴奋得发抖,恨不得马上把柳铭淇纳入自家的阵营里面,然后奉他为一代儒学宗师。

    有了柳铭淇的这番话语的诠释和讲解,他们儒家强调的“道”、“义”,都有了牢不可破的基础架构。

    这为儒家学说的发展,会带来多大的好处啊?会让多少学子一腔热血全部交付给儒家啊?

    裕王世子,真是我儒家的大才!

    相比起他们的激动和震撼,外面的一群老百姓看得有点云里雾里。

    柳铭淇说的乃是千古都能流传的大道理,可是以这群老百姓的文化素养,他们是根本听不懂的。

    满篇的之乎者也,他们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的茫然。

    前面的人都懵比了,后面的人更加的急躁。

    “怎么回事儿?怎么不说话了?”

    “哦,听说是小王爷说了一番之乎者也的话,然后那些当官儿的好像有些被震住了。”

    “不不不,不止是这样,他们都纷纷的给小王爷行礼了呢!”

    “看!还有苗大人!他也在行礼”

    “哇噢,是不是小王爷这就能洗刷罪名,从而无罪释放了?”

    “可能是吧!”

    一群人不懂瞎说,渐渐的都跟着兴奋起来,声音也开始嘈杂了。

    旁边的巡捕们自然有办法阻止他们。

    “都别闹了啊,如果再大声喧哗的,就都出去!”

    这种威胁一出来,所有人赶紧闭嘴不敢说话,免得错过了这个看断案的机会。

    不过他们脸上的表情比起刚才是轻松了许多,觉得胜利就在眼前了。

    苗炎行礼过后,重新坐在了座位上。

    他此时望向柳铭淇的眼神,已经变得有些复杂了。

    刚才他还是用看一个少年的心态,来对待柳铭淇。

    可现在经过柳铭淇说出这么一番可以传诵千古的话语之后,他立刻把柳铭淇放在了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上。

    不是苗炎自己自大,觉得可以和柳铭淇说的话相提并论。

    而是说他像是重视同龄人一样,重视眼前这个看起来还有些稚气的少年。

    “柳铭淇,你刚才说的那番话……”再次回味了那一段段的经典,苗炎感叹着说道“是为了向本官传达一个你想要‘舍生取义’的理念?”

    “不是向大人你传达,而是我一直是这么想的,所以我才那么做。”柳铭淇道,“那么多的孩童、女人等着我去拯救,一旦我耽搁了时间或者暴露意图,他们都会像是以前一样,被人像是杀猪狗一样杀了灭口。

    所以为了救下他们,我是必须要杀掉那些畜生,期间不能有一点手软,不能有一丝的犹豫。为此就算我会受到惩罚,那也在所不惜。

    这也就是我刚才说的那句话,‘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再次听到这句话,陈钦烈心生澎湃,一股无法阻挡的气息瞬间弥漫全身,当即就想大叫一声“好”。

    但是这一次幸好最为沉稳何西骏眼疾手快,直接用手捂住了他的嘴巴,这才避免了陈钦烈被驱赶出场的悲惨局面。

    苗炎嘴里也跟着念了一遍这句话,心中不得不感叹,所有的三段话里面,这一句是最画龙点睛的,也是最为让人惊叹和崇拜的。

    哪怕他是法家学子,也能感受到这里面蕴藏着的大道大义。

    况且舍生取义这个词,又何尝不能用在法家学子的身上呢?

    古往今来,法家子弟们为了心中的“义”,割舍生命的例子,难道还少了吗?

    苗炎长长的吸了一口气,冷静了下来,沉声的道“可是,这还是不合法。”

    “是,它不符合我朝的法制,铭淇也触犯了许多法令,所有的罪过,都是铭淇一人的。”柳铭淇对此却一点儿都没否认,“但是……”

    说到这里,他又朗声的道“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哗……”

    又听到这段话,公堂上好不容易强自压制下来的喧哗,再次的响了起来。

    前面的那三段话直指大道本身,是人间最珍贵的道理之一。

    可后面又来了这么一段话,却是结合到人的实际,指出寻常人应该怎么去做,才能把丢失的本心给找回来,从而寻回“仁”和“义”。

    仔细的再念叨几遍,就越是发现,这样的道理真是奇妙无穷。

    如此道理,怕是五六十岁的大儒,都没办法如此简洁明了的直指本心吧?

    裕王世子究竟是哪一路的神仙下凡,居然能把人生道理领悟到这种程度?

    在众人的眼中,并不高大的柳铭淇,瞬间变得高大起来。

    甚至于不少人看向那个站在公堂正中的身影,都觉得他浑身都在闪烁着金光!

    这是儒家智慧大道的光芒啊!

    裕王世子,有成圣之姿!

    ……

    注最后一段同样来自于《孟子·告子上》,里面的“放”,指的是放任、丢失的意思,望诸兄知晓。

    ……

    来了!请叫我从不断章俊秀才~~~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