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东到底没有答应与左青的私下会面,但是在啤酒的代言人上,他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陈明道。
今年,陈明道会凭借《我的1919》获得第9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以及第2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
这对于一种商品的加持不言而喻。
在商言商,秦东不可能去请范伟的,虽然他认可范伟的演技,但是此时的范伟与陈明道相比,商业价值一个上,一个地下。
只要资本捧,就会有不断的资源,陈明道无异是最合适的。
看着电视上陈明道霸气地推销着秦啤,电视机前的张瑞刚给伊藤太郎解释,“这是中国男演员中最出名的一个人……”
伊藤太郎道,“看来,这是秦啤的大手笔,代言费很高……”
陈道明的地位不止配得上秦啤,并且,目前,他有两部电视剧正在播出,二马和绍兴师爷在全国的收视率都不差。
上海人喝着陈明道推荐的啤酒,看着陈明道出演的电视剧,秦啤的销量马上上来一大截。
“我们应该请谁来作代言?”伊藤太郎想到一个问题。
秦东却不理会三得利的广告攻势,今他要正式吹响秦啤横扫上海市场的号角。
“准备得怎么样了?”秦啤马上就要召开发布会,可是那位“热心”的上海市民还没有到。
“我马上打电话。”赵牡丹回答道,可是这位市民没有手机。
“来了,来了,总算来了。”钟勇跑过来,身后是一位笑眯眯还算高大的中年人。
“这是我们公司的秦董。”钟勇介绍道。
对方笑得眼睛都眯到了一起,“秦董,你好,自我介绍一下,吕凉,我是一名公交车司机。”
“我是一名洗瓶工。”秦东笑着握住这位师傅的手,“你叫我秦师傅就行,我就叫你吕师傅,我们走吧,记者们都等急了。”
秦啤的发布会,自然少不了记者,也少不了三得利的人。
张瑞刚看着台上,秦东与一位穿着公交公司服装的人走上台,就愣了,“这个秦癫子,搞什么鬼花样?”
“首先,郑重地介绍一位朋友给大家认识,这位就是公交公司的吕师傅。”秦东鼓掌。
一头雾水的记者互相看看,也都鼓起掌来。
“找一个司机来干什么?”台下的张瑞刚也很纳闷。
“张总,亲自来捧场啊。”秦东不认识张瑞刚,可是赵牡丹认识他,见到他亲自前来“刺探”情报,赵牡丹很不客气,就差拿棍子往外赶人了。
“这位吕师傅,与秦啤很有渊源,”秦东在台上笑着揭开答案,“他曾给三次给秦啤写信,他见证了秦啤在上海的发展,下面就由吕师傅给大家讲一讲他与秦啤的缘份。”
“我啊,第一次给秦啤写信,是因为在上海能买得到秦啤的股票,但买不到秦湾的啤酒……”
他对秦啤电视中无形,广播里无声,报纸上无痕,街道旁无影的情况很是困惑。
“所以,秦啤的秦董事长邀请我到秦湾参观,还亲自听了我的意见。”
“第二次,是因为秦啤到了上海,可是供不应求,我还是买不到秦啤……”
“第三次,我,既然在上海有了工厂,就应该让全上海的市民喝上秦啤!”
吕师傅看一眼秦东,秦东脸上很是动容。
张瑞刚不服气,“这演技,可以当影帝了。”
“没有市场叫什么名牌,名牌没有理由没有市场,现在,我宣布,上海市场,秦啤来了,以后,上海的市民可以畅开喝我们的啤酒,就在昨,我们秦啤正式收购了佳柏龙上海公司,这是中国啤酒收购的第一家外国啤酒公司。”
咔嚓,咔嚓——
快门按起,无数相机摄相机对准了秦东,记者们知道,借由这位普通的上海市民之口,秦啤吹响了进攻上海的号角!
秦东与一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师傅站在一起,侃侃而谈,这一幕被无数上海市民在电视上看到。
“你这个同学聪明啊。”国策的何宏图也来到了上海,他就在上海啤酒厂,与秦东的老同学陶阿满同志观看着秦啤的新闻发布会。
聪明?
陶阿满考虑了五分钟,也明白了,其实秦东请了两个代言人,一个是陈明道,另一个就是这位吕师傅,吕师傅似乎更有服力,因为他本来就是上海人!
“对嘛,这才叫秦东。”即使现在,何宏图依然对秦东的印象很好,“吧,如果出售上海啤酒厂,你愿意与谁合作?”
陶阿满的脸色很不好了,他心事重重,当了几个厂长,再也不是当年那个稻草人一样的陶阿满了。
因为何宏图的与谁合作,潜台词就是上海啤酒厂他想卖,是卖给秦东呢,还是卖给日本人?
1996年,印尼的何宏图在中国买了一个6万吨的啤酒厂,然后,国策集团和何宏图以旋风般的收购进入轮胎和啤酒行业,依靠33亿资本将北京啤酒厂、杭州啤酒厂及烟台啤酒厂等多家啤酒企业尽收麾下,迅速成为中国啤酒行业最大企业之一,并在百慕大注册成立“中国啤酒控股公司”,然后在加拿大多伦多成功上剩
但好景不长,数年后,黯然收场的何宏图将手中所持股份准备整体出售……
“你这个人,没有个性,与谁都能合作,”何宏图似乎不想听陶阿满的回答,“但是,没有个性,在官场上是好事,但在商场上就不尽然了……
外资退与进,品牌失灵,其实不止佳柏龙、国策一家。
当年,十几亿人口、强劲的人均消费增量,在中国国门打开的十几年后,外资终于开始“围城”了。
巴斯集团与吉林金士百合资经营吉林巴斯金七百啤酒有限公司,澳大利亚的富士达啤酒与广东的皇妹集团合资经营珠海斗门啤酒公司,百威、三得利、米勒等都进入中国。
公开资料显示,当时有50多家外资企业征战中国啤酒市场。
但从90年代中后期,巴斯、富士达啤酒、嘉士伯和法国达能集团先后放弃啤酒业务。外资啤酒进入低潮期。
此后,外资再次卷土重来,在中国市场遍地开花,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今,已是后话了。
“何董,那我们现是不是可以待价而沽,但三得利与秦啤谁能买下我们的啤酒厂,谁就能占据上海的市场。”陶阿满眼中一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