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3章 上集市买买买
    <sript><sript>

    老太太心中已然有这个意思,嘴上却说“叫什么叫,东东那性格眼睛里揉不得砂子,叫来了又干仗。哎,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

    陈芬芳抱怨“娘,马上就发票了,东东来了咱们还能跟二哥要点票,二哥一向疼东东,不然的话,今年的票铁定被那泼妇全霸占着。”

    “她做梦!”老太太鲤鱼打挺蹦起来,对着窗户扯着嗓子骂“老二必须乖乖把票都给我交上来,不然别想过好这个年!”

    陈芬芳“就是说,娘,你给我几块钱,我去县里把东东叫回来吧。还有兴龙,也一起叫回来,我在路上就跟他们好好说说那泼妇惹的事。”

    兴龙是陈家老大的儿子,叫陈兴龙,在镇上一个木匠家里做学徒,陈兴龙打小不爱念书,更不爱下地干活,老大便找了关系,把他送到了木匠家里当学徒。

    这个年代的人们渐渐开始有了追求,条件不像上个年代那么艰苦,学会一门手艺,也饿不死。

    老太太翻身起来,在床头的柜子里翻啊翻,翻出一个一块的,又翻出一堆毛毛钱,丢给陈芬芳。

    “先去你婆家报个道,给你婆婆说说好话,把你自己的事处理好了,再去寻东东和兴龙,去了早些回来,别在外头瞎浪!”

    陈芬芳拿了钱就高兴,连连说是。

    平时她肯定嫌几块钱少,但这回娘为了平她的事,已经花了二百了,几块钱是少了些,不过总比没有好。

    她只要去撺掇着东东和兴龙回来,把那泼妇从陈家赶出去,以后二哥的钱就全部都还是娘的,她照样能花上。

    陈芬芳抱着美好的期望,回婆家去了,走的时候,还从老太太厨房里拿走了几块白面饼子。

    晚上陈家老大媳妇回来,看到刚做的白面饼子少了一半,就知道肯定是被陈芬芳拿走了,对着陈家老大又是一通抱怨。

    季清分家后,老大家最不满的点,慢慢转移到了陈芬芳身上。

    ……

    过了两天,镇上的集市开了。

    季清跃跃欲试要去赶集,吃过早饭,就去了趟王大媳妇家,两人约好把家里几个娃娃安顿在一起,坐驴车去。

    回到家,季清惊讶地发现陈青岩把自己回来的时候穿的那身松枝绿的军装又穿上了,看样子,是要出远门。

    陈青岩见季清回来,主动开口“我去趟县里,后天或者大后天回来。”

    “去领票吗?”季清星星眼。

    陈青岩默了片刻,点头“嗯。”

    他本来想说去县里看工作安排,不过看她对票更感兴趣,便没有多解释。这次去,也的确是领票,应该还会有一笔钱。

    原本因为这几天家里闹事,陈青岩对领钱的心情很复杂,感觉钱多了也不是好事,可看到季清期待的眼神,他又觉得,票和钱是让人快乐的东西。

    季清不知道陈青岩的内心活动,她的想法很简单,有票就能买必需品了,她哼着歌掀开盆子,取出自己烙的饼子用油纸包起来,又装了一壶水。

    陈青岩一一接过,饼子和水壶都装包里。

    “我走了。”他看着季清,明明只是去两三天,竟突然不舍起来,“你在家里,万事小心一点。”

    季清乐呵呵嗯了一声“你就放心吧,我能应付来。”

    陈青岩看着季清脸上那灿烂的笑容,还想说点什么,但又实在想不出说什么合适,最终只是张了张嘴,转身走了。

    站在大门口,望着陈青岩远去的背影,季清心跳咚咚咚的,慢半拍抚上胸口。

    吓死她了,刚刚她还以为陈青岩要对她做什么呢,突然盯着她看,看得她心慌慌的。

    呼……

    没一会儿,王大媳妇就抱着春花来了,季清把几个娃安顿到炕上,给她们温好晌午吃的饼子和咸菜,和王大媳妇提着袋子一起去坐驴车。

    驴车晃晃悠悠往镇上走,王大媳妇同季清闲聊。

    “陈芬芳和陈老太再没找你事儿?”

    “没。”

    “她们不是那么轻易饶人的人,八成还憋着坏呢,你要防着些。”

    季清笑,“我知道。”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她才不怕呢。

    反正她已经看出来了,她们也就那么点招数,没什么大本事。

    到了镇上,季清看到原本空旷的街道上摆满了手工艺小玩意,自己做的吃食,各种工具,自家烧的瓦罐,既开心又好奇,瞬间就将陈家那些不痛快抛之脑后。

    她和王大媳妇在集市上分开,约了买完东西拿到驴车碰头,自己溜达一圈,观察赶集的人们和讲价还价的大体规律。

    其实跟前世一样,都是先狠狠压价,再一点一点还上去。

    季清转了转,挑中一家质量好价钱中等的卖家。

    她选了几个木头打的小凳子,分家就分到一个木凳子,现在家里吃饭,都还是坐着捡来的木头疙瘩,又选了打磨好的木头叉子,用来搅面团,炕桌也需要,到时候孩子们可以坐炕上学习。

    这些东西虽然都是自家做的,但需要木头还要手艺,所以卖的并不便宜,季清挑的又多,一下子就花出去十块钱。

    卖货的老汉高兴,看季清给钱爽快,又送了季清一把自家做的木梳子,和一个木头的滚轮,小孩子的玩意。

    季清喜滋滋收下,叫老汉把东西捆好先放到一边存着,她等会买完别的过来拿。

    这时大家都卖的自家做的东西,一个镇上的人,基本都认识,不存在拿了钱就跑的风气,季清也不担心。

    接着她又去买了一些农户自家烧的碗碟和瓦罐,买回去装东西,她还想买搪瓷缸子和搪瓷脸盆,可惜那是供销社才能卖的,得拿票买,集市上没有。

    提着碗碟,季清又走向卖老母鸡的。

    本以为会很贵,不料一问,老母鸡一只两块,鸡蛋一个六分,她立马撸袖子,买了五只老母鸡,五十个鸡蛋,被送了一个装鸡的筐子。

    这年头肉不好买,家里几个孩子常年吃白粥,严重缺乏营养,一个个瘦骨嶙峋的,鸡蛋算是半个荤菜,买回去到时候每天给孩子们煮个白水蛋吃。

    卖老母鸡和鸡蛋的女人都傻眼了,她存了好多天,才存了一百个鸡蛋拿到集市上卖,没想到这女人一下就买走了一半!

    顿时,她看着季清的眼神,跟看着财神爷相差无几。

    “财神爷”季清丝毫没有感觉,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和其他捏着几毛钱纠结买这个还是买那个的农妇们格格不入。

    母鸡和鸡蛋都不方便提,季清便叫卖鸡的女人帮自己把装鸡的筐子提到市集口等着的驴车上去,又跑了一趟,把碗碟、瓦罐、凳子都搬上去。

    车夫看到季清买了这么多东西,从车上跳下来,帮着一样一样摆放好。

    这时,王大媳妇还没回来。

    季清买买买的心蠢蠢欲动,便再次前往供销社,越靠近年底,供销社能买的东西越多,有些东西也可以没票购买,只不过贵一点。

    比如啤酒、香烟、肥皂、围棋等等这些非生活必需品,季清挨个儿看过去,看中了一款红黑白三色围脖。

    饶是季清对这个年代并不是很熟悉,也从妈妈嘴里听说过,红黑白三色围脖是八十年代的流行代表,县城里的女人们都以围着这围巾为潮流呢。

    季清翻看了下,围巾下面缝着商标光荣·上海围巾二厂。

    光荣牌是老商标,这个年代供销社的东西不可能造假,季清很兴奋,没想到供销社居然有这种好货!

    “妹子要买吗,五块钱。”售货员走过来对季清说。

    季清倒吸一口冷气,好贵!

    售货员似乎看出了季清脸上的犹豫和不舍,连忙说“咱们供销社总共就从县上拿回来两条,稀罕货,谁买谁洋气。”

    季清一听总共只有两条,立马就有了兴趣,倒不是要跟谁攀比要出风头,而是她想给王大媳妇送一条。

    她能摆脱老太太,能赚到钱,王大媳妇帮了不少忙。

    季清是个恩怨分明的人,对她不好的,她绝不手软,而对她好的,她也会十倍百倍的好。

    她想了下,把手揣回口袋,开始同售货员讲价。

    “嫂子,两条我都买,便宜点呗。”

    <sript><sript>

    <sript><s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