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七四章 中元将近
    刚刚听闻影较禀报说皇帝于安鸾宫内决定将亲自出宫前往国安庙参与今年的中元节法事祭奠,成玦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皇帝”“安鸾宫”“权贵妃”“公输鱼”这几者之间的关联。皇帝在安鸾宫里作出这个决定,能促成此事的唯有权贵妃一人。想必,这便是公输鱼昨夜入宫的目的。原来,公输鱼昨夜匆忙离开奉龙殿,是赶着去了安鸾宫。

    如此,也算是间接证实了成玦一直想追查的事,公输鱼与权贵妃确实是有关联的。只是,这关联,是在“花生酥”局之前就存在的,还是之后建立的呢?若是一直就有,公输鱼为何要在“花生酥”局中刻意隐瞒,又于现在刻意显露?再者,公输鱼与权贵妃有此关联,会对他正在进行的大计产生何样的影响……

    见成玦只顾思量也不说话,影较呆在一边觉得无聊,便端起那个装粟米的青瓷浅罐,逗弄池中的鱼儿,逗了一会子,亦是无聊,目光落在了成玦的发束上,忽地想起什么似的,眼珠一转,憋着想要耍个“小聪明”。

    “主子,昨夜那荆钗倒了还是没找着,五万金就那么打了水漂。您究竟是不是想着送人的呀?若真有了心悦的女子,您不妨跟属下说一声,属下再帮您买一枝珠钗便是,保证是女子喜欢的,必是比您买的那只荆钗强……”

    成玦无需用心细听便知影较的小心思,这是憋着想套他话,问他到底是不是有了心悦的女子呢。于是,他故意不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怎么,女子的喜好,你也会懂吗?”

    影较把脸一昂,骄傲道“那是自然!这些年,属下跟您一起混迹各处的风月场所,可不是白混的!小娘子们喜欢在发髻上插何样的珠钗,我岂会不懂?”

    跟我一起混迹各处的风月场所……成玦微微蹙眉这听着可不像是什么好话呀……

    影较不察自己的口无遮拦,还在继续絮叨着“善歌舞的小娘子喜欢金银钗,喜诗画的小娘子常佩玉石钗,薇姐姐独悦珠贝钗……”

    成玦不禁扬了扬眉角呵,这竖子,说得有板有眼的,还当真研究过呢。

    “影侍卫长既如此喜欢看小娘子们发髻上的珠钗,那本王便如你所愿,令你即刻跑一趟折杏苑,去看看她们今日戴何珠钗,顺便,替本王与薇姐姐传句话……”

    闻听这是有任务了,影较忙收了他不怎么聪明的“小聪明”,侧耳近前,细听了成玦的“口令”,一一记下后,便立时退去了。

    耳畔重获了安静,成玦微微往后一倚,靠在了廊柱上,举头望,但见长天一碧无瑕,几丝轻云缕缕浟湙——

    公输鱼昨夜入宫,于安鸾宫里一番运筹,得了权贵妃相助,引了皇帝下旨欲在中元节出宫至国安庙祭奠。其这般所为,是出于何样目的?

    再有,公输鱼昨夜于奉龙殿侧园的屋檐上,真的不知当时的访客乃是湛清吗?还是故意将自己置于危险中激我出手,以此引起我的注意,让我注意其动向,继而注意宫中动静,方才不会错过今日的这一重要消息?其这般操作,又是出于何样原因?

    小木匠,昨夜你不肯回答本王的问题,今日却又与本王抛出这般生猛的暗示,究竟是存了何样的心思?

    巳时的日头,不像朝阳那般新,也不如午时那般盛,却是自有独特光芒,一点一点沁满了成玦的衣衫今日初八,再过七日即是望日,而七月的望日,便是中元节……

    ==============================

    永成王朝重礼数,尤其是祭祀神鬼以及先人之日,不管是朝廷还是民间,都是相当隆重的。

    皇室推崇佛教,民间众人也多信佛。而在佛教文化中,中元节乃鬼门大开、百鬼夜行之时。百鬼集中重返人间接受供奉,故而人们就得于此时大肆祭奠。

    凡祭奠供奉,多是以家族为单位,在宗祠墓陵之处进行,如此,能接受到香火的也都是有家有主的亡灵,而那些无牌无位的游魂野鬼是接受不到香火的。

    遂,在中元节,除去祭奠自家先人之外,大小役吏富户们都要出钱出力,提前数日便开始于街道上每相隔百步设一处法师座和祭品台,是谓“施孤”;百姓们也要在田间地头燃清香、烧纸钱、摆置当年收获的新米瓜果,是谓“布田”。施孤,布田,皆为投慰游魂野鬼,以免他们与自家先人争抢香火供奉。

    除此之外,官府还要礼聘寺庙里的高僧们于法师座沿街诵经,为那些四处游荡的亡魂祷祝、超度,以免他们怨气横生、四处滋事,令国不安宁、民不聊生。

    随着中元节的临近,街道日渐冷清,大家能不出门便不出门,是谓“避鬼”。唯见施孤台上各式各样的祭品高罗。也不知有没有游魂野鬼前来领受,倒是见不少的流浪乞者终得了几餐温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倒也不失为一场广结善缘的盛事。

    这场盛事,出钱出资的是朝廷与百姓,而出力最多、最辛苦的则是各个寺庙里的僧人。他们不仅要在沿街的法师座诵经,还得主持办理各种法事祭奠,让有名有主的亡灵得供奉,让游魂野鬼得超度,让世间生者得心安。

    也正因如此,大家在中元节期间不仅要“祭鬼”,还得要“酬僧”,这便是要前往各个庙宇捐添香油、送盂兰盆供,是谓“答谢大德高僧”。

    一时间,家家户户都在筹备祭奠供奉,凤府自然也不例外。

    倚月庐里。

    公输鱼、班九、凤拂,三人排排坐,像是等着分果果一般,手托下巴,满脸呆萌(班九脸上的千年静默此刻可以理解为呆萌)。他们一边看着清瘦婆子准备盂兰盆供奉,一边听着楣夫人关于此供奉的讲述。

    “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看到他的母亲在地府里沦落进了饿鬼道,便以自身法力送吃食到母亲嘴边,然其母背负业障,食物到了嘴边即刻化为灰烬,不得享用。目连不忍母亲受苦,求助于佛祖。佛祖与他指点,在七月十五日,十方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设盂兰盆供,集合众僧法力,终于解了其母业障,救其母离了饿鬼道……后人沿袭之,每年中元,便于寺庙设盂兰盆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