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五十九章 减轻百姓负担
    <sript><sript>

    宣武三年八月初一,宣政殿朝会。

    商部尚书张方平奏道“官家!现今京师所处位置,就是古代的陈留地区,是全国四通八达之地,但并不像雍、洛等地有山川河流等有利地形可依凭,只是依赖重兵来保卫国家而已!军队依赖粮草,粮草依赖漕运,汴河可以直通长江、淮河,利用的范围可达到南海。

    天圣以前,每年都调发民夫疏浚,所以河水在地面之下流动。有个叫张君平的人,因排泄京东路的积水,开始调发京东路的民夫,其后浅薄虚妄的官员争着以裁减费用和劳役,用来当作政绩,而河床日渐淤积堵塞!官家,臣以为朝廷应该下旨督促各地官员疏浚河道,以保证漕运的畅通!”

    司马光出言道“官家!京城的军队所需要的军粮都指望着漕运,漕运畅通对大宋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则地方官员体恤百姓,裁撤民夫也是为了节省民力!”

    北宋漕运分四路向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集运淮汴之粟由江南入淮水,经汴水入京;陕西之粟由三门峡附近转黄河,入汴水达京;陕蔡之粟由惠民河转蔡河,入汴水达京;京东之粟由齐鲁之地入五丈河达京。上述四河合称漕运四渠,其中来自东南六路的淮汴之粟占主要地位。北宋对运河进行一系列整治,运输能力大增,形成以京师开封为中心的运河系统。

    宋初开宝年间,汴、蔡两河由江淮地区运往都城东京的漕米每年不过数十万石。太平兴国初,两浙归附,漕运数增至四百万石。六年,汴河岁运江淮米三百万石,菽一百万石;黄河粟五十万石,菽三十万石;惠民河粟四十万石,菽二十万石;广济河粟十二万石。凡五百五十万石。至道初,汴河运米增至五百八十万石。大中祥符时,最高达七百万石。

    景德四年()定额汴河每年上供六百万石,广济河六十二万石,惠民河六十万石。广济河所运内十二万石为杂色粟豆,只能充作马料。惠民河所运内二十五万石止给太康、咸平(今通许)、尉氏等县军粮。惟汴河所运一色粳米相兼小麦,是太仓储粮的主要来源。

    “漕运是朝廷的头等大事,漕运畅通,则国泰民安,四海升平,以往朝廷都是征发民夫来疏通漕运,但由于民夫都是强制被征发而来,所以疏通运河的积极性很低,现今朝廷财政宽松,所以朕决定,由朝廷出钱雇佣民夫疏通河道,当然前提是避开农忙时节,如此一来,百姓农忙时收货庄稼,不忙的时候给朝廷疏通运河,还能赚取一份工钱贴补家用,如此一来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今年的收成很是不错,大宋朝四海升平,风调雨顺,物阜民丰。国库的存粮和钱都不少,赵昕的内藏库则是更多,除了留够进攻西夏的军费,赵昕还打算拿出一部分用来疏通河道。

    “官家英明!”

    底下的大臣们见赵昕如此安排,纷纷附议道。

    “还有一点,朕打算减轻徭役,各地官差由官府出钱雇佣合格的百姓充当,但前提是退伍军人优先,他们为朝廷浴血疆场,退伍之后,享受点朝廷的关照也是应该的!”

    赵昕打算重新实行庆历新政中的减徭役。

    减轻百姓负担,与民休养生息。平心而论,由于宋朝实行的是职业化的的募兵制,百姓需要承担的役使已经较汉朝、唐朝减轻了很多,没有兵役,劳役也比较轻,但差役还是少不了的。

    所谓“差役”,就是由各户轮流摊派出男丁到衙门里服务,比如站在大堂上手持水火棍、齐声高喊“威武”的衙役就属于这一类。

    充任衙役的农夫,既不能回家劳作,衙门里也不会支付酬劳,出工出力却拿不到工钱,而且自家的农活也没法干,如此说来的话,负担就相当沉重了。

    更有甚者,一些人烟稀少的地方,平均一百户就要摊派二百名差役,一家出两名男丁,这日子还怎么过?

    庆历年间,范仲淹和富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并县废邑、精简衙门机构的想法,从而减少衙署对于差役的需求数量,与此同时,对于那些正在各级衙署服务的差役,如果想回家务农,择听其自便。

    除此外赵昕还要推行的就是“覃恩信”。“覃(q)”是延伸,推广的意思。简而言之就是朝廷的惠民措施下达后,要确保落到实处。

    以前一道诏令下去,落到地方官员哪那里,往往就成了放空炮,光听见雷声滚滚,却不见一丁点雨滴落下。

    百姓享受不到朝廷的恩惠,官府乃至朝廷的威望就会受损,赵昕打算在每一路派遣监察使两名,并且驻扎锦衣卫。

    当然这都是明年上的,无论是监察院的监察使还是锦衣卫,都难保不会,所以除了轮调之外,锦绣卫的监视也尤其重要。

    赵昕看了一眼百官又说道“朕登基以来,每次看众卿家上的劄子,都很是头疼,因为动辄几百字,上则几千字,大部分都是无关紧要的咬文嚼字和歌功颂德,而谈事情的只有区区百来字而已,朝廷大臣写得不易,朕看得也很是烦闷,所以从今往后,凡是上奏的劄子,务必做到,简明扼要、裁繁去冗,避免长篇累牍,不明所以!”

    赵昕实在是受够了那晦涩难懂的文言文。

    “还有,朕认为不论是文章还是奏折,都应学会断句,至于怎么断,朕先前已经同翰林院的学士们商讨过了!众卿散朝之后去翰林院一问便知。”

    赵昕打算推行标点符号,用来断句。

    礼部尚书富弼出言道“官家!臣认为没有必要!大家都是读书人,一看就明了!”

    “来人!把朕准备的条幅打开!”

    赵昕见富弼这么说,便对一旁的内侍吩咐道。

    两名内侍将一条横幅打开,只见上面写着个大字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众卿都是饱学之士,不妨来看看这句话怎么读?”

    赵昕笑道。

    “这有何难,当然是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富弼出言道。

    庞籍出言道“官家,老臣认为应该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赵昕看了几位出言回答的朝臣,方才笑道“就这简简单单的个字,却有九种解释,由此可见,断句的重要性!”

    “官家睿智,臣等五体投地!”

    底下的大臣们纷纷拜道。

    <sript><sript>

    <sript><s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