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23章 真正的弄巧成拙
    曹操也看出其他将军都蔫了,说了几句鼓舞人心的话,却没有急于同意高顺的请命。

    行军打仗多年,曹操亲自指挥了大小上百战。

    经验丰富的他很清楚,这次攻打襄阳,非同以往。

    襄阳城就像一座坚不可摧的巨大堡垒,如果想着用以往的攻城经验一口气拿下城池,那曹军一定会吃尽苦头。

    正是因为明白这个道理,曹操才决定召集群臣,一起商量攻城之策。

    “主公,属下以为,要攻陷襄阳,并非易事,不如改道先攻占荆州其他郡县,让襄阳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再大举进攻襄阳。

    到那个时候,就算刘琦、刘备还有诸葛亮他们有再多的手段,也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

    荀攸这次最先开口,提出这番自认为非常合理的建议。

    这并非他盲目自负,就连楚云和郭嘉在一旁听了,也是连连点头。

    确实,任谁都知道现在强行攻打荆襄,难度太高了。

    如果绕过这个大难题对其他郡县进行进攻,如果计划顺利,最后襄阳近乎不攻自破。

    就算刘琦、刘备他们固守的信念再顽强,手下的将士们,城中的百姓们,也会忍不住像当年徐州百姓出卖吕布一样,把他们都卖了。

    没人愿意在神经紧绷的情况下一直活下去。

    可下一秒,楚云和郭嘉又不约而同地一起望向唯一有权利拍板做决定的人——曹操。

    这主意虽好,但是现在的曹操,能够接受这种过于稳健的计划么?

    相比于从周边郡县一城一池地稳扎稳打,一鼓作气拿下襄阳从而一战定乾坤,这样具有气势的决策,也许更符合现在曹操的心性。

    果然,曹操否决了荀攸的提议。

    “公达啊,你这个主意倒还不错,但以我军现在的军力,孤以为没必要这么保守。”

    说完,曹操把目光又转移到其他人身上,一边在人群中到处转一边询问道“怎么?除了公达,诸位都没有自己的想法吗?”

    这时,一直跟在曹昂身边最近才好不容易熬出头的刘晔终于忍不住要献策了。

    “魏王,在下有一计。”

    “哦?是子扬啊!你有何计策,不妨说来听听。”

    想要集思广益的曹操,并没有因为刘晔官职不高而忽视他的意见。

    “禀魏王,在下以为,‘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不如用‘连环计’攻心,不战自胜。”

    “有道理倒是有道理,但你准备如何‘攻心’,又有怎样的连环计呢?”

    曹操来了兴趣,立刻询问刘晔具体的计策细节。

    “魏王,在下这连环计说来也简单,只有两道计策。

    其一,是劝降之计,大张旗鼓地命人将劝降的书信分别送去给刘琦和刘备。”

    “你先停一停!”

    曹操打断刘晔的话,说道“刘备和刘琦他们是不可能投降的!”

    “魏王莫急,且听在下慢慢道来。”

    仿佛故弄玄虚般诡异一笑,刘晔继续道“这其二,就是在信使入襄阳城的途中,让其广为散播流言,这些流言的内容,就是为魏王歌功颂德,主要称赞魏王善待治下各州郡百姓们的善举!

    如此一来,城中的百姓们必定无意继续陪同刘琦、刘备他们负隅顽抗下去。

    而无论是刘琦的荆州军还是刘备的军队,大多都是从荆州本土征召的,其中出身襄阳的不在少数。

    如果士兵们的家人都心向魏王,刘琦军与刘备军势必军心涣散,到那个时候,魏王再下令大举攻城,恐怕城内守军会纷纷不战而降,就算是刘琦、刘备想扭转这一局势,恐怕也是无力回天!”

    “妙极!”

    曹操听完,当场兴奋得不顾行下地用力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

    “子扬啊,你这个连环计还真不错!就像你说的,刘备和刘琦虽然是铁了心要对抗朝廷,但襄阳城内的百姓们,绝不会助纣为虐!

    只要我们把朝廷近些年的改革,尤其是对百姓们有益的改善大肆宣扬一下,百姓们还不对我们箪食壶浆,夹道欢迎?!”

    “谢魏王,魏王过奖!”

    终于能一展才华,得到曹操称赞的刘烨眉飞色舞,心情大好。

    这个计策,楚云听完也觉得不错。

    如果仍然刘表在世,或许百姓们感念他多年施下的仁政,或许还能与他同心同德对抗朝廷。

    可现在刘表已死,刘琦在荆州的声名威望根本不足以让百姓、将士们誓死效忠。

    至于刘备这个外人就更别提了,别看他在南阳的名声还不错,可在荆州本地的士族百姓们眼里,他刘备就是一个外人。

    “叔父,侄儿也认为,子扬之策可行。”

    楚云这简短的一句话,立刻在帅帐之内引起轩然大波。

    不少谋士、武将纷纷发出惊叹之声。

    谁叫如今楚云在曹营中的地位太高,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极具分量,说是可以左右曹操的想法,都毫不为过。

    “奉孝,那你怎么看?”

    曹操非常满意地看向郭嘉,看来楚云的支持令他心情大好。

    “在下也以为,子扬之策可行,不过……”

    郭嘉有些迟疑地看向曹操。

    “奉孝有什么想法,尽管直言无妨。”

    看到郭嘉那副犹豫不决的模样,曹操差点儿就被他逗得当场笑出声了。

    这么多年如挚友般的关系,又何必这么吞吞吐吐呢。

    郭嘉尴尬一笑,然后正经道“在下觉得,这负责散播谣言之事,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多变,需要有一位智勇双全之人去亲自操办,方能成功。”

    “嗯……”

    曹操一听,觉得确实有道理,这种技术活,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摆弄明白的。

    几乎是同时,曹操和郭嘉第一时间不禁将眼神向楚云的身上飘了过去,不过仅仅停留了一刹那,二人就又不约而同地将眼神都收了回去。

    因为在他们俩看来,楚云既是此事最合适的人选,同时也是最不合适的。

    说他最合适,是因为论能力,楚云一定能胜任此事。

    说他不合适,是因为这件事毕竟存在风险,即使乔装打扮之后很难被人认出,但是深入敌后,以信使的名义潜入敌方大本营,这未免太危险了。

    “叔父,侄儿愿负责此事。”

    哪怕只有短短一瞬间,楚云要捕捉到曹操和郭嘉的目光,从而了解他们的想法,也是轻而易举。

    因为觉得过意不去,曹操还是客气了几句“云儿,此事有些凶险,你还是别去冒这个险了。”

    其实此刻曹操的心里也仿佛有两个小人在打架。

    他很清楚以楚云的能力,要去做这件事,那简直就是信手拈来。

    可他又不希望楚云以身犯险,无论从私人感情上,还是从楚云的价值上,都是如此。

    如果楚云自己不愿意去,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强逼楚云的,但现在楚云主动请缨,说起来可能有点无耻,但曹操确实大为心动。

    然而,曹昂这个时候起身唱起了反调。

    “父王,还是莫要让师弟以身犯险了!”

    要说最心疼楚云的,还是这个比亲哥还亲的师兄曹昂。

    被儿子这么一说,曹操老脸一红,难得的竟有些不好意思了。

    是啊,楚云为他立下无数功劳,他现在却仍心存让楚云冒着生命危险去做事的打算,一想到这一点,纵然是脸皮厚得赛过城墙,曹操也由衷地感到惭愧。

    不过惭愧归惭愧,身为人主,曹操绝不会允许自己感情用事。

    “子脩啊,放心吧,我会给云儿此行安排妥当,绝不会让云儿有危险的!”

    先是安抚了曹昂的情绪,曹操又看向楚云。

    “云儿,你记住,此行你的首要任务是保证自己的安全,其次才是散播谣言,我哪怕不要荆州,也不愿看到你出事!”

    曹操这番真挚的话,让楚云心中颇为感动。

    其实,楚云觉得曹操和曹昂有些多虑了。

    且不提楚云基本不可能暴露自己的身份,就算楚云真的倒霉到身份被拆穿,以刘备和诸葛亮的机智,也绝对不会加害楚云,最多就是以楚云为人质,逼迫曹操退兵就是了。

    这无非是一场赌博,只不过赌注和参与赌博之人,都是楚云自己。

    主意已定,剩下的细枝末节,只需要稍加敲定即可,准备了大概三日,楚云一行人就在曹操和曹昂的秘密相送中出发了。

    按照计划,楚云要把自己一行人,伪装成一支信使,负责将曹操亲笔写下的两封劝降信,分别交给刘琦和刘备本人。

    当然,如果楚云自己乔装打扮之后,担任这支队伍的领头人物,还是存在着被人识破的风险。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楚云想到了一个很特别的办法。

    让他的弟子,也就是王平来担任队伍的领头人物,而楚云自己,则乔装打扮成一个最不起眼的士兵。

    这样一来,任谁都不会对这支看似人畜无害的“送信小队”心生疑虑。

    ——

    两日后,襄阳城北门门口。

    尽管楚云早就远远观察过襄阳城高耸的城墙,但像现在这般近距离观察的机会,还是第一次有。

    “老……老师,这城墙也太高了吧……”

    面对发出惊叹的王平,此事乔装在他身边的楚云冷冷瞪了他一眼。

    “你要是想害死我的话,就继续叫我‘老师’好了。”

    面对楚云不折不扣的冷笑话,王平只能哭笑不得,可怜兮兮地问道“那我应该叫您什么?”

    “叫我‘小楚’就好了。”

    楚云戏谑笑道。

    “老……您别开玩笑了……”

    差点儿又把“老师”二字说出口的王平委屈地说道。

    “我可没开玩笑,现在不是让你尊师重道的时候,你要是搞砸了,咱们师徒二人都别想平安回大营。”

    楚云正色陈述事实道。

    “那好吧……小……小楚……”

    王平那张俊俏的脸上终于挤出一丝笑容,虽然他现在笑起来简直比哭还要难看百倍。

    “行了,命人上前通报襄阳守军,表明来意,让他们开城门放我们进去!”

    “好嘞。”

    听到老师的命令,王平这心里反倒瞬间踏实了许多。

    王平向手下的一位亲卫骑兵使了个眼色,那名骑兵便心领神会,策马来到城门下,一边喊着“别放箭”,一边拜关。

    “来者何人?”

    城楼之上,在箭塔里的守城士兵,正一手拿着巨弩,谨慎地瞪着看似来者不善的亲卫骑兵。

    “我等是奉魏王之命,将魏王的亲笔书信,呈予刘琦公子和刘皇叔!”

    亲卫骑兵扯着嗓门朗声说明自己的来意。

    尽管眼下是个人都知道曹军准备攻打襄阳,可正所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何况还是替曹操送亲笔书信的使者团。

    守城的襄阳士兵不敢怠慢,仔细观察了一下这自称曹军使者团的规模,发现对方虽然有几十位看似身手不凡的亲卫骑兵,但这种规模的队伍就算放他们进城,也不能有什么问题。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他们这些小卒可没有拍板做主的权力。

    他们能做的,只是将这件事如实上报,一层一层上去,直到告知刘琦、刘备,再由他们商量之后,决定是否接见楚云他们。

    当然,刘琦和刘备毕竟不是傻子,再加上有诸葛亮在,他们只是稍加商议,就同意放楚云他们进城,并准备好接见他们。

    不过,诸葛亮也猜到,曹操派来这伙信使,所谓的亲笔书信之中,大部分的内容,应该都是与劝说刘琦和刘备投降有关。

    考虑到这一点,诸葛亮建议刘琦和刘备二人,先不要急着接见这伙信使,留他们在驿馆晾个几天再说。

    但诸葛亮这次是万万没想到,他的这一想法,到头来竟然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因为楚云等人这次真正的目的并不是将劝降信呈交到刘琦、刘备二人手上,而是借着送信的名头,伺机在百姓之中散播流言蜚语。

    本来,楚云还在担心,见了刘琦、刘备之后,如果赖在襄阳长期不走,会不会引起诸葛亮的警觉。

    不曾想,这诸葛亮无意之中,竟帮了楚云一个大忙!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