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第430章群情激愤的大明
兵力自然是越多越好,既然崇祯这么给力,老曹也不打算客气。林
大明现在有着八十万大军,老曹呢,也不是很贪心的人,之要了七十万。
“曹公公你这样会不会太过分了呀?”
崇祯一脸无奈的笑道。
“陛下,行军打仗带一点粮食,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大明七十万大军,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呀。我们北境的粮食是真的不多,这一点,我们真的没有在忽悠您。”
老曹呢,要了七十万大军不说,大军的军备还有粮草一概不负责,这倒不是他小气,是北境现在真的拿不出那么多的东西。
北境这才刚刚建立起来了多久,几个月的时间,就算发展再快也不可能那么短的时间之“墨弘”内,制造出来那么多的军备。
是,匈奴那是有物资,说实话,是真的不多,而且大部分都已经被损坏了。即便是经过简单的修补,也不能正常投入使用的那一种。
所以说,这军需还有装备,都得大明王朝自己准备了。
“老曹啊老曹,你好歹也是大明的人啊,怎么就不弃自己的老东家,考虑考虑呢?你这个做法,让朕多少有些心寒啊。”
崇祯嘴上虽然这么说,不过他却没有任何不情愿。
这次,他必须赌上自己所有的身家,为什么呢?如果这一次战斗输了,大明又会回到之前那个样子,被秦国的人骑在头上拉屎。
他崇祯就算是死也不想回到以前的日子了。
而且,只有一次拼尽全力的机会,这一次要是成了,他还能安安稳稳的过个几十年,这次要是不成,就带着他大明皇帝最后的尊严,去见老祖宗好了。
那么窝囊的活到死,到时手。九泉之下,都没办法和自己的祖宗们交代,还不如痛痛快快的战死,和老祖宗们在黄泉之下诉说一番自己和数百年前的大秦战斗的英勇事迹。
“哎,陛下,这话说的就不对了啊,这次若是成了,咱们能够获得多少的好处,您不是不知道啊,若是赢了,赢奚那个老家伙,不是随您处置?”
“他虽然是殿下爷爷辈的人物,不过呢,这次他没有义无反顾的支持殿下,想必殿下最后也不会管这老家伙的,你说对吧?”
“到时候,他骑在您头上的账,不就能算了嘛,而且您也不是不知道殿下的本事,殿下所做的事情,哪一件是没有把握的?”
老曹这么一问,崇祯也放心了不少。
确实,赢子夜做事十分的稳妥,他想做的事情,几乎是没什么做不成的。
让他们大明感觉有些头疼的秦军,就是最好的例子。
本来还以为自己率军到了之后,可以个秦军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战斗,没想到,等他们到达了之后,战斗早就已经结束了。
“这倒是,那就这样吧,想来,距离开战的时间已经没有多久了。”
七十万大军的粮草,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可让大明王朝的国库直接被搬空了一大半,而且买火铳,是一笔相当大的开销,这玩意即便是放在明朝也是一个稀罕玩意儿。
蜀山有许多上了年纪的人,他们都不太愿意跑的太远,所以老曹就安排他们,去了明朝。
开启这异世界大门的钥匙,现在已经被老曹拿到了,只要北境不出现任何的问题,不失败的话,这开启异世界大门的钥匙是不可能落到秦军的手里的。
这样一来,大明的百姓和到大明生活的蜀山的子弟们,就百分之百的安全了。
召集七十万大军需要不少的时间,老曹在任务完成之后,让影密卫和玄甲卫士们先行离开了,继续呆在这里,也没有什么用了,不如早点回到北境,预防突发状况。
大明王朝的百姓们在得知全面开战的消息之后,那是相当的激动啊,他们没有被当成人看,已经很久的时间了。
每个人的心里,都是会有或多或少的邪念的,赢氏宗亲护卫队也不例外。
他们师从赢奚,按理说应该是很正直的人,可到了大明王朝之后,个个都变得专横跋扈了起来,完全不把普通人当人.. .........
一开始,赢奚觉得,还是应当有所收敛的,自从那一次和老曹的交锋之后,找不到任何大明和北境勾结的证据之后,赢奚就不收敛了。
手下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
他们在大明王朝做违法的事情,烧杀抢夺,崇祯都没有办法制裁他们,只能凭借百姓们自己团结起来去反抗。
但效果如何,不用说也能猜得到。
大明已经没有那么尚武了,老百姓里,会功夫的,那是极其少数的存在,就算是会功夫,那也只会一些三脚猫的功夫。
对一般的老百姓耀武扬威,那还是可以的,不过面对天人境的赢氏宗亲护卫队的高手们,那简直完全没有作用。
若是反抗的话,还会引起赢氏宗亲护卫队的不满,他们要是生气了,一个村子的人,都免不了被毒打一顿,甚至是被灭口。
对赢奚和赢奚带来的人,大明的百姓们早就已经恨之入骨了,当兵的也是。
一听说要去讨伐大秦了,能够和赢奚他们正面交锋了,他们就高兴的不行。
即便是他们知道,去打仗很有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是为了一雪前耻,所有人都斗志高昂。
老百姓们的热情,崇祯看在了眼睛里,他知道,想要打仗,就必须军民一条心,历史上很多的战争,都是身不由己的打起来的。
很多百姓甚至还在家里种地呢,就莫名其妙的被拉去打仗了,这样的人这,这样的心态去打仗,效果怎么样?那简直就是不言而喻。
但是这一次就不一样了,百姓们心甘情愿地投身前线,将士们更是如此,群情激愤,就这样的状态去打仗,不是必胜?
就这样的大型战役,,当然是有的兵力越多越好,但是呢,崇祯也十分的清楚明白,国之根本在于人民,如果这一仗打赢,但是,大明王朝动摇了国本,那也没有任何的意义.
文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