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二章收买铁骑
    <sript><sript>

    十二月中旬,正是寒风凌冽的时候,张瑞率军抵达了河内。

    此时在河内的讨董诸侯有五位,分别是鹰扬将军张瑞、太原太守盖勋、南匈奴单于於夫罗、黑山校尉杨凤与河内太守王匡。

    联军中还有两位爰举义旗的诸侯已经将部队派遣过来,但其本人已经确定不会赶赴河内。分别是护匈奴中郎将王柔与雁门太守郭縕。

    各诸侯的部队由鹰扬将军张瑞负责部署。

    当然张瑞是不管这些琐事的,真正负责部署的是鹰扬将军府司马贾诩。

    这位智计无双的顶级谋士,将防线布置的如铁桶一般,滴水不漏。

    张辽统率鹰扬将军府精锐步骑万人驻扎在孟津渡最前线,保证沿河防线稳固,护卫战船水师安全。

    王昶统率五千护匈奴中郎将铁骑在城东扎营,距离河阳县与孟津渡的距离都是十五里。以铁骑之迅捷,任何地方有事,一刻钟便能进行支援。

    张瑞对这五千汉室铁骑非常优厚,完全是将其当做嫡系部队供养。

    首先五千人破烂的草鞋都被张瑞下令遗弃,从府库里调拨了整整一万五千双长靿靴分给所有将士。

    汉代步兵的鞋子种类比较多,最简单、最便宜的自然就是护匈奴中郎将所部士兵脚上穿的那种以麻绳手工编织的草鞋,名为麻履。大概刘备手下的军人都比较习惯于穿这种鞋子。

    稍微高级一点的就是高統靴。上面缝有系束带,可以系上行缠(就是绑腿)。这是汉军最常见的打扮,绛红色的军装,密集的绑腿,手里拿着长戟或者刀盾。

    至于张瑞调拨给这五千将士的长靿靴是汉末刚刚兴起的制式战靴,其款式基本与后世士兵的战靴一模一样。父子关系又弄反了。从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后,军队的制式战靴就都是这种款式。这一点,哪怕一向糊弄人的国产古装剧也从来没弄错过。其造型就是京剧人物中普遍穿的黑色长靴。

    河东手工业的兴盛,使这种战靴产量极大。有官府批量采购作为动力,即便普通的家庭妇女也会制作这种靴子,一个母亲加上一个十几岁的少女,一个月能产出三四双。那些专门从事纺织业的豪族更是能月产上千双。

    一万五千双靴子,对张瑞而言完全是九牛一毛。

    但对穷苦的士卒却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穿了几十年的麻履、草鞋,结果刚刚在鹰扬将军手下效力,就得到了三双平时想都不敢想的战靴。士卒们对鹰扬将军的好感,直线陡然提升一截。

    张瑞听闻后,就感觉很是费解。为什么不论古今,国人对鞋子都有种莫名的执著。

    后世风华正茂的少女甚至可以仅仅为了一双a锥,就奉送一血,让咸湿大叔打针。

    那么繁华富庶的社会对一双鞋子还有一种奇异的执著,更何况这贫乏的时代。士卒们尽皆对鹰扬将军感恩戴德。

    除了战靴,每个士卒都发了两套绵袍。是绵袍而不是棉袍。

    《礼记·玉藻》记载“纩为茧,缊为袍。”

    这主要的区分在于夹层中填充物。

    如果夹层里所填的是“纩”,即新的高级天然蚕丝絮,称为“茧”;

    如填充的是“缊”,即絮头、细碎枲麻这些粗劣、陈旧的填充物的才叫“袍”。

    张瑞身上穿的衣服就是“茧”,手工比较精致,里面填了高级的天然蚕丝絮,质感甚至比张瑞后世穿过的低级羽绒服还要好。

    至于士兵身上的就只能是絮头和一些丝麻了。

    即便如此已经很令士卒感动了。

    汉代戍卒贫寒,后世出土的信件中,大量戍卒诉苦求助。

    甚至居延关一名戍卒的裤子破了,不得不向远在家乡的好朋友借一条裤子穿。并一再保证,只要过段时间自己的裤子缝好了,便将其奉还。如果朋友不肯借,他恐怕会被冻死在那个冬天。

    以太原纺织业之发达,这万余套棉衣、长靴对张瑞而言,并不值一提。但着实是改变了许多人被冻死在这个冬天的命运。

    人心毕竟都是肉长的。

    很多护匈奴中郎将所部的士卒如今都在疑惑。

    究竟跟随护匈奴中郎将是为了什么。

    苦战数年,除了一身伤痕什么都没得到,所有人都愈发贫困,说一句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也不为过。

    可跟随鹰扬将军仅仅几个月,破烂的衣服就都被淘汰,全身换上整齐的征袍,人人尽穿黑袍玄甲,与鹰扬大军完全无异。粮食更敞开了吃,除了不能浪费,绝对管饱。

    有这种待遇,那大家为什么要回去忍饥受冻?忠心追随护匈奴中郎将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除了这支疑惑的大军外,另外还有一支人数两千的雁门军兵,统领这支军队的则是雁门太守之子郭淮。

    这位曹魏名将,张瑞给予了充分的信任。让他统率这支军队驻守在波县,同中郎将段文所部精锐步骑万人一同守卫大军如山似海的粮秣辎重。

    一同驻扎在波县的还有杨凤麾下两万黑山军与一路投效的各路豪杰的部曲,共计上万人。

    段文正在以《武经总要》的草案训练这批乌合之众,既为了提高这支偏师的战斗力,也为了实践理论,改进完善。

    剩下的四千精锐则跟随张瑞驻扎在了河阳县县城中。

    河内太守王匡则驻兵在平皋县。与平皋一河之隔的南方就是成皋,那里将是酸枣联军势在必得之地。

    这位河内太守在杨凤参与会盟后就已经察觉到了,当初攻略河内西部六县的必然不是黑山军,而是鹰扬将军府的精锐军兵。

    所以对张瑞抱有了极大的成见,虽然参与会盟,但并不与张瑞合师,而是自行驻扎一地,等待冀州、幽州的联军。

    不过这位河内郡太守之前一直从事武职,在治郡方面一塌糊涂。

    跟历史上一样,他为了树立权威,稳固河内郡,便派几名读书人到郡县中暗中观察官民的行为。

    只要发现有人犯罪,就立即押入牢房,严刑拷问。这些嫌犯必须拿出钱财或物资才可以抵罪,否则就要与其宗族一同处刑。

    这导致整个河内怨声载道,许多世族甚至求助到了张瑞这里。

    <sript><sript>

    <sript><s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