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ipt><sript>
谢玄、胡车儿等一排亲卫背对张瑞站在亭台之前,虎目之中杀气凛然,直直的盯着韩融、胡母班。
能顺利抵近于此,二人已感觉颇为不易。在湖县被数百米铁骑团团包围时,二人差点以为要直接被乱刀砍碎。
若非亲卫队长久经战阵,领着亲卫连拖带拽将二人从马上拽落,令二人举手而立,莫要走动。一行亲卫又双手举刀跪于路边,怕是连开口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被湖县铁骑扣押那一刻,朝廷威严便一塌涂地。被盘问许久,才没被赶出湖县,允许赶至长安。
如今顺利抵达张瑞面前,二人只希望能顺利传达诏令,完全不想节外生枝。
而且论地位,如今张瑞地位确实在二人之上,韩融、胡母班便主动拱手说道“拜见君侯。”
在这个时代能够裂土封侯,已是人臣极致,光宗耀祖,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列侯身份究竟有多难得?不说李广难封的事情。
历朝历代哪怕位居三公九卿,亦没几个人能够享此殊荣。所以当初甄揾言赵云能够封侯拜将,会震惊得赵氏无以复加。
而每一个被封侯之人,皆会被史书详细记载,青史留名。
蔡琰执笔之手一顿,低头望向张瑞。
张瑞舒展了一会儿脖颈,脑袋与蔡琰微凉的双腿亲密接触,找到一个更舒适的位置躺好,抬头望去。
通常这个角度望去,会显得女生较丑。但蔡琰容颜精致秀丽,即便在这个角度看去亦极为惊艳。
赏心悦目之下,张瑞便回道“勿要看吾,吾亦不知其中缘由。”
韩融拱手奉上一份诏书解释道“董相国愿与将军止戈修好。为示诚意,诏封君侯为孟侯。此为诏书。”
孟侯,即以孟县为封地的县侯,与公孙瓒的蓟侯,董卓的郿侯,位处同一级。
蓟县、郿县情况如何,张瑞不清楚。
但孟县确认无误,乃是户数过万的大县。换言之,张瑞这一刻已经达到了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地位,史书上大书特书的,万户侯。
公孙瓒因为大破张纯,诛杀了一位自称天子的叛逆方被封为蓟侯。皇甫嵩几乎以一人之力平定黄巾之乱,方被封为槐里县侯。而段文之叔父段颎更是与羌族大小战事上百场,战无不胜,方被封为新丰县侯。
相比而言,张瑞这个孟侯就得到的太过轻松。与张瑞封侯情景最像的其实是孙策。建安三年(年)袁术僭号称帝。曹操为了笼络安抚孙策,乃表其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
谢玄上前接过诏书,检验了片刻,双手捧到张瑞面前,喜气洋洋的说道“为主公拜贺。”
张瑞接过诏书看了一眼,便丢给了蔡琰,问道“想过有朝一日会成为万户侯夫人否?”
蔡琰白皙的左手拢在张瑞耳旁,以防其在光滑的纱裙上失衡,右手静静的翻看着诏令,许久,浅浅的笑容挂在嘴角。
这还是张瑞第一次见蔡琰流露笑意。清冷的容颜在那一瞬间仿佛绽放出无数温柔,像是春意骤然吹化了积雪,阳光下温柔绽放的海棠。
张瑞想过官职升迁,甄宓想过喜结良缘。
但董卓还是在一开始便给了所有人一份意外之礼。
张瑞自己可以说,尔辈所追求的荣誉巅峰,不过是我通往王座路上,脚边一朵不起眼的野花。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张瑞这种心境与坚定。
更多人还是需要一步一份激励,才能有足够动力继续向前。
万户侯,张瑞可以不在意。但麾下文武,全府内外,皆会以此为荣。
毕竟若是张瑞都未能封侯,手下其他人又怎么可能达成封侯之愿?
随后蔡琰将诏令收起放至一旁,静静的对着张瑞脸庞凝视片刻,说道“垂髫之时,曾遥想万户侯何等英气冲霄,风流千古。今日得见,方知亦只是寻常模样。”
张瑞亦深有同感。
推己及人,或许这一刻起,寻常模样的自己,在那些尚未谋面的天下豪杰心中,已是英气逼人,当世雄主,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的高位者。能投效麾下,为之奔走,便已是人生殊荣。
虽孟县本便是张瑞夙有之地,然孟侯之封仍足见董卓诚意。
张瑞乃问道“董卓赠孤如此重礼,所求者何?”
韩融拱手,回道“董相国有一孙女名白,受封渭阳君,嘉兹懿范,国色天香,愿与君侯和亲,结秦晋之好。”
张瑞打了个哈欠,问道“若如此,孤有一事不明,需向韩先生请教。闻先生曾官居博士,必博学多识,请为孤解惑。”
先生即长辈而有学问者。
韩融连忙回道“某愧不敢当君侯先生之言。若尽所学能为君侯解惑,某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善!”张瑞笑着抚掌,既而问道“董贼逆天无道,荡覆王室,孤曾昭告天下必夷其三族,县示四海。若与董白结亲,诛杀董贼全族之时,孤算三族之内否?取孤首级与否?”
韩融瞬间脸色发白,额头渗出一层冷汗。在这平淡的话语里,听出了无法消弭的杀意。当即讷讷不敢再言,以免鹰扬将军将杀意牵连至自己身上。
“既然韩先生不能为孤解惑,便以此问回复董贼。想来董贼既然有此提议,必然知晓结果。”
韩融脸色苍白如纸。传话于二者之间,当真是一件在刀尖起舞的凶险之事。骤闻鹰扬将军杀气凛然的话语,韩融几乎以为鹰扬将军要处死自己这提议之人。
纵然峰回路转,逃过一劫。可若将鹰扬将军之言回复董卓。
韩融几乎不敢想象董卓在听后究竟会怎样暴跳如雷。
董卓残暴远在鹰扬将军之上,尤好将人当众活烹。彼时董卓奈何不了鹰扬将军,将怨气撒于自己身上却易如反掌。
韩融有种感觉,似乎此二人都希望自己死在对手刀下,从而败坏对手名声。所传之言,皆凶险万分。
一旁的胡母班感同身受,犹豫自己的诏令是否继续昭示。
<sript><sript>
<sript><s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