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七十三章 实验失败和改进
    摆在陈涵面前的是两个手掌大小的物体,一个呈现方形,另一个呈现椭圆弯曲形状。

    它们就是灵魂结构体和海马体的硅复刻物体。

    陈涵现在正在观察视觉神经系统对神经元细胞构成的具体影响,在两个物体背后,是一面投影仪幕布。

    之前陈涵以为编写图像系统会非常困难,后来发现,原来人类已经把这项工作进行的非常深入。

    他完全不需要从零开始编写系统。

    既然人类的计算机是0和1数字构成,大脑数据是0至2万数据构成,那他可以用编程的办法,去实现这个图像系统。

    陈涵大学就是学的计算机,甚至直播软件都是他参与编程。

    对软件自然不陌生。

    于是陈涵弄了一套图形渲染芯片,对芯片进行破译编程。

    比如代表红色色素原本电脑图形芯片是000111这个号码,而大脑中,看到这个色素,在脑海里呈现的图形编码是232,那他只需要将232替换成000111,这个数字,岂不是可以把大脑的图像通过现在的电脑软件渲染出来了。

    就是这样的思路,陈涵开始拼命肝起来。

    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因为做这项工程简直太有成就感了,如果他的思路没有错,华国将很快诞生人脑计算机!

    在数字摄像的过程中,外面的光通过透镜打到传感器芯片,传感器芯片把图像分解成百上千万个像素,传感器测量每个像素的色彩与亮度,并把它转化为数字信号作为代号,例如“010101010……”

    陈涵现在就用同样的方式,先用人眼看图像,观测到大脑里形成了新的神经突触连接,把每种突触连接用不同的图形或者编码代表。

    随后由用电脑的图形芯片观察,提取数字信号的代号。

    通过他编写的反编译软件,把大脑的编号和计算机编号对应。

    电脑的0和1编号,就是最原始的编号,可以代表世界上所有的事!

    只不过复杂程度没有大脑高。

    电脑用0和1组成的数字代表的事,在大脑中是不同的神经元突触连接图形代表,图形用数字代表就更加复杂。

    但用这种办法,确实可以有效的转化两者的信息。

    肝了几天,陈涵初步把最基本的色素编号全部反编译成功,现在只要让灵魂结构体,把神经元细胞的图像编号传到电脑中,就可以出现相应的图像了。

    陈涵自己都不知道最后出现的画面会是什么样子,毕竟人在用肉眼观察物体时,同时还记录下了各种其他信息。

    也许图像信息不会很准确,但他在实验时,已经把自己关在绝对安静的实验室中。

    实验室没有任何声音味道,只留下一面显示不同色彩的墙壁。

    这样还不能成功读取,那陈涵也没有其他办法。

    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进行数据连接,要制造一块主板,把两个庞大的“芯片”连接起来。

    陈涵还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海马体和灵魂结构体其实从功能上来说,似乎重复了。

    但灵魂结构体是储存了大脑里所有神经元细胞的结构,而海马体只储存了相应的记忆或者情绪,陈涵打算都试试看。

    所有的神经元细胞通道都有正负电极,陈涵给它们连上电流倒是不难。

    先自己弄一块主板,随后把线路全部给结构体安装上,然后焊接在电路板上。

    和普通diy电脑区别不是特别大。

    陈涵一开始只用了海马体,毕竟海马体内的结构是陈涵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在灵魂结构体上,陈涵现在还无法理解有些神经元通道的连接,甚至分不清正负极。

    看起来外表正常的银色物体,内部却早已经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通道,这些通道完全模仿的神经元细胞。

    正常来说本来这个结构应该只有大拇指大,陈涵因为不是在体内干涉,所以制造大了好几倍。

    也不知道最后会发生什么事,陈涵忐忑的焊接好所有电路。

    准备让电子通过那一条条复杂的通路中。

    提供电量的是一个可以逐步增加电压的1万毫安电池,另一头连接的是陈涵自己改造的中转器,他的反编译软件就在这台中转器上,数据经过中转器处理,会形成电脑可以读取的可视化信息,另一端就连在了电脑上。

    当电源接通后,陈涵就在观察电子经过铜线然后有进入海马体结构内。

    在体外陈涵还看不到电子,只能察觉到硅打造的海马体结构内部正在发生变动。

    一条条神经突触,似乎活了过来,因为电流运动发生了位移,也只有微观干涉才看得到这么小的位移,肉眼绝对无法发现。

    等了一会儿似乎电流全部通过,但什么都没有发生,似乎只是电子从无数通道经过,也只是路过,并没有成功转化成为计算器读取的信息。

    “失败了?”陈涵不解的看着海马体电路板。

    持续加大电流,最后依旧没有情况发生,陈涵陷入沉思。

    好一会儿陈涵才拍了拍脑门,暗道自己傻了。

    竟然完全复刻海马体,没有考虑现实硅体的特性,他纯粹用了微观干涉,在硅体上刻画通道,忽略了硅制作芯片时,并不只是印刻。

    芯片之前,人类还在用肉眼制作计算机的时候,其实就是把一个个“晶体管”用电路手动连接起来,那时候“晶体管”不是现在的晶体管,其实是一个一个的元件,用电线连接起来。

    现在的芯片制造是光刻,用光刻机把电路图投射到涂了光刻胶的硅晶圆上,而投射后硅上就形成了电路图。

    再通过刻蚀机把没有被光刻胶保护的部分腐蚀掉,就在硅晶圆上形成了坑坑洼洼。

    接下来就是等离子注入,将等离子注入这些坑坑洼洼,再稳定下来就形成了晶体管,这就是晶体管形成的过程。

    7nm芯片,看起来只有1.5厘米大,里面却有几十亿晶体管结构。

    而且芯片的电路图可能有几十层,所以这样的过程也会重复几十次,但原理就是光刻-刻蚀-等离子注入-镀铜。

    陈涵的过程却是,拿了一块硅,然后在硅内部刻画出了整个海马体、灵魂体结构,什么过程都没有经过。

    现在内部的电路图虽然形成了,却根本不是晶体管。

    这样能成功才真的有鬼了呢。

    好在很快陈涵就醒悟过来,问题不是不可以解决,现在就是要麻烦了很多,他恐怕也得一层又一层的制作硅海马体。

    在每个神经元细胞突触连接点,都用上芯片晶体管的制作办法。

    本质上说,神经元细胞虽然有无数突触,可是每个突触和另一个突触相连接的地方,就是一个晶体管问题。

    无论什么结构都是连接和断开,这始终是不会发生改变,所以归根结底还是0和1的问题。

    这些问题刚好是晶体管可以解决的。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