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支军队的统领也早就注意到了童飞一行人。
等到看清楚曹操的面孔,那员将领也是万分欣喜,骑着战马出列,径直向曹操奔来。
他长着一张国字脸,容貌肃穆,威仪堂堂。
见到曹操,连忙大声喊道:
“孟德将军!”
“哈哈哈哈,文则,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你,真是我曹某人的幸运啊!”
曹操也是骑着绝影马出列,给那员将领来了个大大的熊抱。
是的,来者正是于禁,字文则,鲍信手下第一猛将,在多年前就随同鲍信认识曹操,成为好友。
【于禁?愿为曹家世代效忠,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那个?】
不知道咋滴,童飞脑海里猛地蹦出了某街里的这句台词,重复播放,魔性至极,挥之不去。
说来倒是有些尴尬,某街里的于禁是最忠诚于主角的守护灵。
可历史上,于禁最后却是没能守住晚节。
襄樊之战,关羽把曹仁、满宠围在樊城揍成了三孙子,可谓嚣张无比。
但那个时候,曹操刚刚经历汉中之战,夏侯渊还战死在了定军山上,曹军元气大损。
整个曹营上下,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合适统帅。
夏侯惇统兵能力懂的都懂,你让一个独自领兵从来就没打过胜仗的人去对付关羽,岂不是白送人头吗?
张辽还要在东线合肥守着孙十万,离不开身。
张郃、曹洪、曹彰等人守着西线长安,防止刘备出兵援助关羽搞大突袭。
曹真、曹休等二代小将曹操又不放心用。
李典、乐进、曹纯等大将早已去世。
整个曹营上下,除了担任曹操护军一职不能轻易抽身的徐晃以外,合适的统帅,就只有于禁一人。
可是……于禁自从官渡之战后就久疏战阵。
没有单独领兵已经接近二十年时间,让他去和锋芒正盛的关羽大战,又怎么可能是对手?
最终,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达到人生里最高光的时刻。
在那之后,曹操被迫无奈,亲自南下距离樊城不到一百里的摩陂督战。
并且将手中的亲卫兵都交给徐晃统领,大战沔水,解围樊城。
可见,当时整个曹营是真的拿不出人了。
被俘的于禁或许是为了保全士卒,或许是为了保全自身,没有选择和庞德一样战死,而是投降了关羽。
后来又辗转到孙权手上,再被遣送回曹丕那里,最终被曹丕羞辱而死。
这个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可于禁真的那么菜吗?
这不尽然。
于禁向来以治军严谨而著称,早年也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成为五子良将里唯一一个在曹操时代能假节钺的人。
(假节和假节钺不一样,其余张辽等人假节并非假节钺。咳咳,扯远了,扯回来)
……
听到童飞的心声,曹操却是猛然怔住了。
看样子,曹家自然是指他这曹家了,那是不是说,于禁之后会成为他的死忠之臣呢?
想到这里,曹操看向于禁的目光不由更加充满欣赏。
于禁为何来到这里,其实他心中已经有了个八九不离十的猜测。
从身后士兵的身上也可以看出,于禁是带着这些人突围而出。
而这里接近东郡地带,想必是鲍信死后,于禁整理队伍带兵来投靠他曹孟德。
果不其然,稍微叙了下旧,于禁便将鲍信战死、济北沦陷的事儿全部告知曹操。
在城池沦陷之前,于禁主张守城。
但鲍信坚持出城作战、偷袭黄巾军。
结果当场中了埋伏,被包了饺子,鲍信本人也身中流矢而亡。
于禁率领残余部队突围而出。
可当他们突围出去的时候,济北城池已经完全沦陷。
没有办法,于禁只好带着士兵来投奔曹操。
他相信,如果还有人能击败黄巾流民、拯救兖州,那个人必然是曹操而不会是张邈。
“唉,可惜允诚(鲍信的字)一生光明磊落,竟然死于这群宵小之手。”
曹操和鲍信乃是至交好友。
昨天夜里得知鲍信战死的消息,曹操忙着从陈留突围,没来得及细想。
现在回过头来一想,不由感慨万千。
“对了,孟德将军,你麾下军队为何也是一副狼藉?”
于禁这时方才发现,对面曹军只有一百多人,而且每个人身上都是浓浓的血气。
毫无疑问,这是刚经历过一场大战。
“唉~~~”
曹操将陈宫围杀他的事儿全部告知于禁。
“什么!张孟卓他怎能这样?!”
于禁脸上瞬间被怒气充斥着。
鲍信、刘岱才刚刚战死,黄巾流民还在残害济北。
张邈、陈宫二人不想着怎么驱赶黄巾,竟然先内卷起来,忙着围杀“兖州的救世主”曹操!
作为兖州同僚兼曹操好友,这如何能不让于禁感到愤怒?
……
PS:(读者大大必看)作者认为于禁能成为五子良将里,官职最大之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和曹操关系好,在黄巾之乱前后就认识了。
2.原先的官职很大,是济北相鲍信手下第一人,仅比曹操此时的东郡太守官职小一点点。
3.官渡之战前基本没有败绩,战功重多。
(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重要原因,知道的读者大大可以在评论区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