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切从简
    <sript><sript>

    关东的消息,一一传到天心阁内。

    先是张归霸大败李存信,然后李克用不战而退,将到手的河阳拱手让给朱温,再然后丁会攻陷隰州,庞师古、葛从周攻破郓州。

    此时的朱温,已经是天下无敌的状态。

    李晔记得历史上,朱温大军两次围困太原,最危急的时刻,李克用都准备投靠他的草原沙陀老乡。

    现在因为自己的到来,很多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朱温比历史上更强大了。

    如果李克用在这个时候倒下,不难想象,朱温一家独大,吞下河北,再度攻来的时候,就不是这十万大军,而是百万大军。

    现在的朱温一心扑在造反的大业上,裤裆没擦枪走火,思想也没堕落,按这个趋势,弄不好真的一统天下。

    关中可以割据一时,但能割据一世?

    “以目前天下形势,朝廷必须支援李克用,否则朱温无人能制。”韩偓道。

    “臣以为李克用虽然势颓,但其还有一战之力,陛下不妨静观其变,目前我们应该加紧积蓄实力。”李巨川道。

    李晔心中其实更认同李巨川的话,他倒是想支援李克用,但拿什么支援?

    朱温、牛存节虽然退走了,但留下徐怀玉守蒲州,刘知俊守虢州。

    徐怀玉倒也罢了,听到刘知俊的名字,李晔就头痛,他可不想成为刘知俊五千破六万的战绩。

    潼关和蒲阪虽是天险,但也限制关中向东进攻。

    “也只能静观其变了。”关中刚刚恢复点生机,糟蹋不起。

    而且李晔目前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的战胜的基础之上,一旦战败,内部的矛盾也会显露出来。

    马上就是春闱,事情一件件的办吧。

    对于天下读书人来说,唐廷的春闱其实并不算什么大事,因为以往历届的科举,都被世家大族把持,普通人或许能考上功名,但没用,从宣宗末年起,寒族士子就很少出现在朝堂人,甚至一些落魄的功勋子弟,也被排挤出圈。

    所以很多有才能的读书人干脆投奔藩镇。

    藩镇越来越强大,唐廷廷就像近亲繁殖一样,越来越虚弱。

    有人怀疑,也有人认同,毕竟这年头就是节度使身边的幕僚坑也满了。

    来长安试试运气的人也不少。

    李晔力排众议,第一轮题目由李晔亲自出,明算差不多就是小学水平,加上一些基本统计学。

    而策论的题目,仿照后世公务员考试,来了个大杂烩,律法、儒家经典、诗赋,还有脑筋急转弯,最后才是李晔的重点,治国策。

    所有的考试都在两个时辰内结束。

    如今唐廷的情况,也玩不起什么其他花样,一切从实际出发,名为科举,实则向读书人求策。

    无论哪个时代的读书人,对国事的兴趣非常之大,能滔滔不绝的讲上三五天。

    唐末虽然是个杀戮乱世,却不像后世清朝一样搞文字狱那套,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只要不犯唐廷的忌讳,基本就没什么限制。

    为了这次科举,李晔连禁卫军都出动了,用来维持秩序。

    考策论的挤破了头,考明算的门可罗雀。

    对于这个现象,李晔也是无可奈何,毕竟几千年的文化惯性在那摆着,要改变这一切,只能从武营中培养。

    两个时辰的科举下来,士子们欢欢喜喜的出了考场。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考的不错。

    经历过后世无数考试摧残的李晔,当然知道越是这种宽泛的题目,越是考验人的才学。

    看似没有门槛,实则门槛非常高。

    治国之策,千头万绪,一不小心就说偏了。

    三百份试卷,李百川、韩偓、赵崇凝三人一人一百份,直接批阅。

    前面的题目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后的文章。

    在场的三人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一个上午,就挑选出六篇文章。

    李晔一一过目,试卷都采取了誊录和糊名,杜绝了主考官徇私舞弊的可能。

    这六篇文章能被挑选出来,当然有其独到之处。

    没有一人是长篇大论的,都是挑准某一方面往深处写,目光颇为独到,六篇文章,总结起来就是六种意见编户齐民,重铸钱币,还有传统的劝课农桑招抚流民,分发土地,鼓励嫁娶,最奇特还有一篇详细论述了朝廷应该严格管控僧道人口,同时僧道的土地一律纳粮赋税。

    别说这些传统的文人,在治国方面虽然没有李晔那么天马行空,但都颇切实弊。

    就拿钱币来说,市面上流通的都是私铸劣质钱,以铅锡和青泥铸成,购买力不断下降,百姓也不傻,宁愿要绢帛、盐、粮食、铁等实物,也不愿收这些劣质钱。

    唐廷政局清明的时候,也花大力气打击这些铸私钱的人。

    但只要有利益足够,就有人愿意冒杀头的风险。

    到了唐末,唐廷自顾不暇,私钱大起,经济彻底崩溃。

    铸钱势在必行,但不是现在,不过这个人的眼光倒是一流,算是朝廷极缺的人才。

    现在重中之重就是编户齐民,朝廷有多大力量,全在这个上面了。

    自黄巢大乱以后,关中又来了个朱玫之乱,后来就是李茂贞、王建大闹关中,原有的户籍早已经失效了,编户齐民迫在眉睫。

    总体来说,这六个人是绝对合格的,虽然有些人字写的不怎么样,语句也不是很通顺,也管不了这么多了。

    这种恩科主要是解燃眉之需,李晔也是个外行,就没点什么状元探花,一切从简。

    不然读书人的意见又要来了。

    只是私下里把编户齐名定为第一,重铸钱币列为第二,剩下的一一排名。

    至于其他的,李晔挑了一些看,没有标点符号文章,看着极为费力,但还是坚持下来。

    只要不是大话连篇,但凡从实际出发的,李晔都留下了。

    这年头能认识字,脑袋瓜子灵光的都是可以培养的人才。

    李晔现在是饥不择食。

    刮开名录一看,第一名居然是崔源照。

    李晔愣了一下,他的本意就是提拔寒门子弟,没想到到头来还是弄了个世家子弟。

    韩偓和赵崇凝互相看了一眼。

    李巨川道“既然是有用之人,陛下何必在意他的出身?”

    王仙芝和黄巢虽然砍了世家门阀一刀,但毕竟没有砍死,最后还是朱温补的刀。

    李晔心情很矛盾,崔源照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正好点到了目前唐廷的关键,听了李巨川的话,李晔也觉得好笑起来,以现在他在关中的声望,还怕什么世家门阀?世家门阀求着他才是,没有唐廷,这些虚弱至极的藤蔓,还能找哪棵树攀附?

    朱温本身就是黄巢遗党,恨这些人入骨,只是想利用他们而已。

    李克用他的沙陀军事贵族们会让世家门阀来分一碗羹?

    <sript><sript>

    <sript><s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