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七十二章 辽东乱战
    按照努尔哈赤的布置,二贝勒阿敏率五千精骑援救盟友科尔沁部,其实也是虚张声势,没有死保科尔沁的意思。

    所以,阿敏遵奉汗命,率军抵达农安塔(吉林省农安县古城的佛塔)后便不再前进。

    但阿敏没想到,他驻军于农安塔过了两天,便有科尔沁部的零散族人南逃,带来了格勒珠尔根城被破的消息。

    显然,汗王虚张声势的计划已经落空,科尔沁部已经完了。这让阿敏有些不知所措,是退回去,还是退回去。

    此时的阿敏并没有率军前进的想法,科尔沁部已经覆灭,他就是继续行动,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举棋不定,阿敏只好派人回去送信儿,听凭努尔哈赤定夺。他则继续驻兵农安塔,一边派人打探消息,一边等候信使传回汗命。

    而此时,联军也得到了后金援兵到达农安塔的情报,对接下来的行动意见不一,产生了分歧。

    锡尔呼纳克杜棱认为此次东征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尽管还有一些科尔沁贵族和部众散落在科尔沁牧地,也无伤大雅,不如就此退去。

    满桂等明军将领却觉得后金军不过五千,若是得到蒙古诸部的协助,击败这股建奴是有把握的。

    扎鲁特部的昂安父子比较犹豫,既有些惧怕后金精骑,又不想得罪明军,更觊觎科尔沁部的牧地和散处的部众。

    若是察哈尔部退走,这科尔沁草原岂不是俺们扎鲁特部的?昂安是既贪心,又有些担心。万一打不过女真人,可就两头捞不着,还要蒙受损失了。

    “既然杜棱大臣不愿与建奴作战,便自管退去,向林丹汗覆命。”马乘飞打破僵局,似笑非笑地说道:“我军暂且留守格勒珠尔根城,且看建奴是虚张声势,还是真来援救科尔沁。”

    杜棱脸色一黑,这话说得好象他是胆小鬼一样,后金五千精骑刚到农安塔,他就要率军远遁,明明就是被吓跑的嘛!

    其实,他也舍不得走,想着把科尔沁草原变成乌齐叶特部的牧地,脱离林丹汗时也有个落脚之地。

    而明军不走,扎鲁特部也不表态,这两家是不是有什么约定或协议,准备瓜分科尔沁草原?

    如果明军和扎鲁特部联手,在兵力上就已经不太惧怕五千后金军。就算后金军来了,也没有多大的胜算。

    要是再加上察哈尔部的万余人马,五千后金军来了也定是大败而回。只不过,这五千人是前锋,还是全部,真的是虚张声势吗?

    昂安缓缓眨着眼睛,做出了决定。且在这里等等看,看女真人到底来不来,来多少再说。反正都是骑兵,得到消息现走也来得及。

    想到这里,昂安显出慷慨之态,说道:“我扎鲁特部愿与明军共进退,别说只是五千女真人,就是女真人的老汗亲自率大军前来,草原勇士也不惧怕他。”

    哎哟,说得可真好听,也真能充英雄。

    杜棱看了看昂安,腹诽着,沉吟着,一时也没有轻下决断。

    马乘飞向着昂安拱了拱手,笑道:“多谢昂安首领的仗义,能与扎鲁特部的勇士并肩作战,十分地荣幸。”

    “应该的,应该的。”昂安谦逊道:“既是东征联军,自当共进退。”

    杜棱心中哼了一声,决定也不走了,观望风声嘛,谁不会呀!

    可他还没开口,马乘飞已经笑着对昂安说道:“既然建奴只来了五千人马,咱们两部联合已有万余,兵力是其两倍,不如主动出击,打他个落花流水如何?”

    昂安的嘴巴张成了型,这可不是随机应变了,而是主动出击,一定要和女真人打一仗了。

    满桂等人暗中好笑,觉得马乘飞真够坏的,把昂安给拉进坑里了。

    看昂安那副样子,杜棱也感到快意,心说:让你装,让你巴结明军,不是共进退嘛,现在一齐‘进’吧!”

    马乘飞呵呵一笑,说道:“能战则战,不能战则退,某不是莽撞之辈,还请昂安首领放心。”

    昂安也挤出笑脸,笑得挺难看。话说到这份上了,他有种上了贼船的感觉。

    马乘飞脸色一肃,说道:“若能战而胜之,缴获的盔甲兵器战马俘虏,都归扎鲁特部所有。广宁北部,日后也要扎鲁特部多加警戒卫护。”

    昂安精神一振,拱手道:“多谢马将军的慷慨。我扎鲁特部定奋力作战,不堕草原雄鹰的威风。”

    杜棱听着这两人一唱一和,不禁皱起了眉头。两部联军对战五千女真人,确实胜算很大。

    就算他在此城留兵,恐怕也不能把科尔沁草原全部吞掉,至少临近扎鲁特部的科尔沁左翼将被其并吞。警戒卫护嘛,那里可是广宁地区的北方。

    关键是明军以后的态度,是否会因此次的不配合而怨恨报复。他可是打算脱离林丹汗的,到时候

    杜棱终于做出了妥协,出兵五千助阵,伺机攻打农安塔的阿敏所部。而另外的五千人,留一千人在城中,其他的扫荡科尔沁草原,夺取部众和财产。

    明军又让扎鲁特部抽出一千人马,押着被俘的科尔沁贵族,护送伤兵,前往广宁团山堡。

    至此,一万五千的明蒙联军整装出发,兵发农安塔。

    大路已被堵塞,横七竖八的树木、枝干,再加上粘着泥土的石头,以及露出乱蓬蓬树根的小树,绵延有几十米之长。

    如果只是这些还好办,障碍后面列阵以待的明军火枪兵,才让后金军脸色突变,不得不停止前进的脚步。

    辽南三协抽调出了三千龙骑兵,抄近路、走直线,终于赶在沿河东窜的建奴之前,在同益(现普兰店同益乡)堵住了他们的退路。

    同益地区山多地少,森林密布,有“八山半水半分田”的描述。在这里阻击建奴,地形地势对明军来说很有利。

    发现道路被阻,建奴前锋稍做休整,便开始顶着盾牌向前,想清除路障并击败当面之敌,冲开北退的道路。

    随着尖厉的哨声,是一排排火枪的轰鸣,挡在道路上的几百名明军火枪手轮番射击,将密集的铅弹向着建奴狠狠地射去。

    每一次排枪的怒吼,便给建奴带来一片死伤,响起一阵惨叫哀嚎。

    在道路旁边的树林中,几枝重火枪调整着枪口,瞄准了建奴的军官,扣动了板机。

    正狂吼乱叫的牛录额真颜图的脑袋被打成了烂西瓜,脑浆和鲜血迸溅,十分惨烈,也十分绚烂。

    一个军官又被打翻在地,沉重的铅弹击中了他的胸部,打断了他的肋骨,扎破了他的肺子。

    鲜血和气泡不断从口中涌出,他倒在地上艰难地呼吸着,很快就会咽下最后一口气。

    箭矢在空中飞过,明军队列中也有士兵倒下,精良的盔甲虽然提供了很好的防护,但也不是万能的。

    阵亡的士兵和伤员立刻被拖到后面的安全地域,又有士兵勇敢地补上了他们的位置。

    枪口闪着耀眼的火光,一团团白烟升腾,又很快被吹散。一张张黑色的铁面具再次呈现在建奴眼中,却看不到丝毫的表情。

    弓弦嗡嗡作响,密集的箭矢划着弧线,落在明军的阵列中。

    双方都在付出伤亡,建奴每一步艰难的推进,都会留下不少尸体和伤兵。地面的血越来越多,大地也逐渐喝饱,鲜血逐渐汇聚在坑洼里。

    明军似乎不能承受这种伤亡的消耗,在后金军冲破全部障碍前撤退了。伴着马蹄声的远去,前锋建奴松了口气。

    尽管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作为前锋的任务是完成了,尽管也耽搁了小半个时辰。

    清理完障碍物,收拾伤员尸体,建奴再次上马前行。但他们前进了不过数里地,便看到前方又出现了一模一样的景象。

    乱七八糟、绵延数十米的障碍物,以及后面严阵以待的明军火枪兵。

    参领孟库鲁皱紧了眉头,觉得明军的这种战法有些诡异,但作为前锋,开路是他的责任。

    而且,明军阻击的并不算强硬而坚决。如果就此改道,或者是再绕远路,岂不是太过胆怯和懦弱。

    有了上一回的经验,孟库鲁重新布置,再度发起了攻击。

    枪声轰鸣,箭矢如雨,敌我双方又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远处的枪声已经隐约可闻,真正的阻击阵地也接近完工。

    张东瑞有些惶恐地望了望远方,手上挖土的动作也慢了些。

    “快挖,马上就挖好了。”壕沟上落下一片阴影,接着便是明军士兵的催促,“挖完工事,你们便可去山上隐藏。”

    对,得快点干。张东瑞想起了后面的父母和小弟,又加快的挖掘的动作。

    挖掘工事的不仅有明军,还有从附近屯子征召来的百姓。这个时候可不管愿不愿意,都得帮着明军构筑工事。

    当然也不是白干,每人赏银币三枚,战后领取。最重要的还是能脱离后金的统治,回到大明的治下,并得到妥善的安置。

    在大道上阻击建奴,并不是随处都合适。道路可以堵住,但路旁的斜坡树林,建奴还是能够迂回穿过,也很容易与明军展开近战厮杀。

    无论是树林间的拼斗,还是和冲上官道的建奴肉搏,对于兵力处于劣势的明军来说,都不是好的选择。

    所以,孔有德选择了这一处左近河、右靠山的地方作为死战之地。

    为了争取时间,他又派出了一千龙骑兵,在前方设置了迭次阻击,给主阵地的构筑完成赢得了一个多时辰的时间。

    两道宽而不算太深的壕沟阻隔,后面则是比较正规的胸墙战壕工事。有了这样的防御体系,明军火枪兵就不只是盔甲的防护,伤亡率将大大减少。

    “差不多了。”孔有德仔细倾听着远方有些模糊的枪声,其实却是在计算着时间,向旁边的亲兵摆了摆手,“放信炮,让他们撤退。”

    虽然防御工事还差那么一点,但前面的部队可是在硬拖,在付出伤亡。所以,孔有德权衡之下,觉得那点欠缺不值得再让士兵流血。

    号炮射向空中,炸响;数百辽民百姓匆匆忙忙地向后方跑,一千养精蓄锐许久的明军士兵进入阵地。

    三千对两万?嗯,大概只剩下一万五六千,或者是更少。

    孔有德眯起眼睛,知道这将是一场激烈的血战厮拼。

    没有火炮,没有轰天雷,甚至手榴弹也没有,只凭火枪和刺刀,三千明军能挡住五六倍的敌人吗?

    马蹄声急促,负责阻击争取时间的明军退了下来。

    “准备战斗。”孔有德传下命令,神态却奇怪地放松下来,往旁边的树墩上一坐,掏出根烟卷,有滋有味地抽了起来。

    镇江堡。

    皇太极站在高处,瞭望着远处的城堡,眉头皱着,显出他的心情并不好。

    壕沟环绕,现在的镇江堡的防御体系,令皇太极感到棘手,基本上丧失了进攻的勇气。

    显然,这是明智之举。经历过对旅大防线的试探攻击,皇太极知道,就凭他的正白旗,是不可能击破镇江堡的防守的。

    如果在明军刚占镇江堡,立足未稳时,皇太极便率军出动的话,情况可能会大大不同。

    但皇太极并不后悔,因为他知道,即便是能暂时阻止明军在镇江堡立足,也不会有什么收获,更不可能长期驻守镇江堡。

    这就有意思了,你带兵过来,明军坐船走了;等你返回,明军又来了。

    皇太极自主玩不起这个你来我走、我走你来的游戏,镇江堡被明军占据也就是时间早晚的事情。

    本来,皇太极也不想带兵过来。

    一来他觉得时间已经足够明军构筑防御工事,再攻打只能是损兵折将;其次,他还想等着明军深入,再率精骑来个快速的袭攻,狠狠打击一下明军呢!

    但不断流传开来的消息,却令皇太极有些坐不住了。他认为再不有所行动,很可能会对他造成不利的影响。

    纳拉忠明,新晋的建州卫指挥使就在镇江堡,还号召原叶赫部的女真人前来投奔,以报叶赫部被灭的大仇;

    更让皇太极难以接受的是,纳拉忠明还直接喊话,要把建州卫指挥使让给他,因为他身上也流着叶赫部的血。